李軍凱,楊高潮,黃 河
臨床上血栓形成、外傷、急性動脈栓塞、各種胸腹手術(shù)、取栓手術(shù)、血管重建、休克治療后、器官移植等不可避免引起器官組織血流阻斷,造成器官、組織缺血,缺血器官、組織內(nèi)會有大量的氧自由基產(chǎn)生,動脈血流恢復后,它們隨血液循環(huán)遍布全身,而氧自由基能夠調(diào)節(jié)、控制白細胞與內(nèi)皮細胞黏附因子之間的表達,促使白細胞和內(nèi)皮細胞之間的黏附,從而使白細胞游出,釋放大量炎癥介質(zhì)、水解酶和氧化酶等生物酶類,破壞內(nèi)皮細胞[1],使組織損傷加重。各種原因所造成的急性肢體缺血作為最常見外周血管疾病之一,死亡率高達25%,而存活者當中截肢率高達20%[2],目前對缺血再灌注損傷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因此很有必要找到一種有效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藥物。
有文獻證明脈絡(luò)寧在心腦血管方面有一定的療效[3],然而脈絡(luò)寧在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方面的治療作用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研究脈絡(luò)寧是否對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
1.1 實驗動物分組及模型建立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體重(210±20)g,隨機分為空白組、缺血再灌注組、脈絡(luò)寧組,每組12只。術(shù)前大鼠禁食12 h,禁水6 h,麻醉前每只大鼠給予腹腔注射脈絡(luò)寧1mL,空白組和缺血再灌注組腹腔注射同等劑量生理鹽水。采用烏拉坦(40 mg/100 g)腹腔注射麻醉,麻醉滿意后15 min后行腹部正中切口,進入腹腔,剪開后腹膜,鈍性分離出腹主動脈,在髂總動脈分叉處上方0.5 cm處,用無創(chuàng)動脈夾夾閉腹主動脈,以阻斷平面以下管腔變扁平及動脈搏動消失為缺血造模成功,關(guān)腹。2 h后開腹,取下血管夾,血管夾處以下腹主動脈有搏動后關(guān)腹腔,恢復腹主動脈血流4 h,空白組步驟基本同缺血再灌注組,但不做腹主動脈阻斷。
1.2 藥物與試劑 脈絡(luò)寧,金陵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藥廠,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3202110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 檢測項目和標本制作
1.3.1 血清SOD、MDA的測定 各組大鼠于再灌注4 h后從下腔靜脈采血2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血清,裝入EP管中,-40℃凍存?zhèn)溆?。MDA的檢測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SOD的檢測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
1.3.2 制作石蠟切片與光鏡觀察 采血結(jié)束時迅速取大鼠后肢腓腸肌組織,常規(guī)HE染色。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實驗數(shù)據(jù)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3.0進行分析,統(tǒng)計描述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各組數(shù)據(jù)均服從正態(tài)分布,進行方差齊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單向分類的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LSD檢驗。
2.1 脈絡(luò)寧對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響 缺血再灌注組與空白組比較,血清SOD活性降低(P<0.05),MDA含量增多(P<0.05)。脈絡(luò)寧組與缺血再灌注組比較,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減少(P<0.05)。脈絡(luò)寧組與空白組比較各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組別血清SOD和MDA值比較(±s)
表1 不同組別血清SOD和MDA值比較(±s)
與空白組比較,1)P<0.05;與缺血再灌注組比較,2)P<0.05
組別 n SOD(U/mL) MDA(nmol/mL)12 253.68±22.97 6.79±2.24缺血再灌注組 12 221.01±20.951) 12.25±1.981)脈絡(luò)寧組 12 243.56±23.702) 10.06±3.032)空白組
2.2 各組大鼠骨骼肌病理改變 光鏡下觀察大鼠腓腸肌形態(tài)改變:空白組縱切面上肌纖維染色均勻,橫紋清晰,肌纖維未見壞死及炎細胞浸潤;缺血再灌注組縱切面上肌纖維體積增大,染色變淡,有不同程度腫脹,可見空泡,可見部分橫紋;脈絡(luò)寧組肌纖維腫脹減輕,空泡基本消失,橫紋結(jié)構(gòu)恢復。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歷來備受臨床工作者尤其是外科醫(yī)生的重視,隨著介入技術(shù)的發(fā)展,醫(yī)源性血管創(chuàng)傷的并發(fā)癥相對增多,然而,眾所周知,減輕此類損傷最有效的辦法是盡量縮短缺血時間,在實際工作當中,部分治療的缺血時間不好控制,從而導致一些患者因缺血時間過長喪失治療機會,一些患者因術(shù)后血流動力學改變而治療失敗,增加了此類損傷的致死率和致殘率。防治肢體再灌注損傷,設(shè)法減輕肌肉缺血損傷的程度,對挽救肢體,降低截肢率,恢復肢體功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盡量縮短缺血時間的同時,能找到一種有效輔助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肢體的藥物很有必要。
本實驗中缺血再灌注組與空白組相比,SOD活性下降(P<0.05),MDA含量增加(P<0.05);脈絡(luò)寧組與缺血再灌注組相比,SOD活性升高但低于空白組,MDA含量比缺血再灌注組低,但高于空白組;脈絡(luò)寧組和空白組SOD活性及MDA含量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在生理狀態(tài)下,機體內(nèi)能夠產(chǎn)生少量的氧自由基,它們在維持細胞正常生理活動,如: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有絲分裂和細胞信號轉(zhuǎn)導,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且與自由基清除劑能保持動態(tài)平衡,肢體缺血再灌注后,大量氧自由基釋放,進入血液,消耗體內(nèi)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導致氧化-抗氧化系統(tǒng)失衡大量氧自由基釋放入血,引起MDA升高,但是缺血再灌注產(chǎn)生大量氧自由基會對機體造成嚴重損傷[4]。大量氧自由基能夠氧化細胞膜中的脂質(zhì),使細胞膜的正常結(jié)構(gòu)遭到破壞,進而增加其通透性,使細胞膜破裂,最終產(chǎn)生更多的氧自由基。SOD是清除氧自由基的專一歧化酶,可以反映體內(nèi)的抗氧自由基能力,丙二醛是氧自由基攻擊生物膜的不飽和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質(zhì)過氧化物,反映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程度,間接反映組織內(nèi)氧自由基水平。一旦脂質(zhì)氧化被引發(fā),則可呈級聯(lián)反應(yīng),進一步擴散和放大。再Park等[5]通過在制作的大鼠提睪肌皮瓣的缺血再灌注的模型研究中發(fā)現(xiàn),SOD可以清除組織器官中產(chǎn)生的多余氧自由基,使黏附分子的表達受到抑制,減少炎癥細胞在骨骼肌的聚集,保護肢體免受缺血再灌注損傷。用藥后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說明脈絡(luò)寧能提高SOD含量,增強其活力,與此同時減弱機體脂質(zhì)過氧化程度,減輕細胞損傷程度,達到保護缺血再灌注損傷肢體的作用。
病理切片結(jié)果顯示,與空白組比較,缺血再灌注組骨骼肌纖維水腫;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組織缺血后首先發(fā)生的病理變化是水腫,因為線粒體受損時ATP的生成量減少,Na泵功能障礙會導致細胞內(nèi)鈉離子和水的過多蓄積,之后機體產(chǎn)生大量氧自由基,炎性介質(zhì),無機磷酸鹽,乳酸和嘌呤核苷酸等代謝產(chǎn)物,它們的蓄積可增加滲透壓負荷,進一步加重組織損傷;加重組織損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炎癥反應(yīng),炎癥反應(yīng)的關(guān)鍵步驟是中性粒細胞的激活、移行、邊附及在血管外周組織中大量聚集,它在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時期起著關(guān)鍵作用[6],最終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組織水腫。與缺血再灌注組比較,脈絡(luò)寧組骨骼肌纖維水腫減輕,部分肌纖維接近正常,這說明脈絡(luò)寧可以減輕組織水腫,能顯著保護缺血再灌注時骨骼肌細胞SOD的活力,減少MDA的生成量,保護骨骼肌細胞膜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完整性,對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此作用可能與以下兩方面有關(guān):一方面脈絡(luò)寧具有活血化瘀、增加血流量、增加毛細血管開放,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降低氧耗、改善肌細胞代謝等作用,能夠保護機體內(nèi)源性SOD活力,減輕過量蓄積的氧自由基對缺血再灌注損傷骨骼肌細胞膜脂質(zhì)過氧化的損傷程度[6];另一方面可能是脈絡(luò)寧的物理作用,通過藥物的滲透作用,減少水進入細胞內(nèi),并將水從細胞內(nèi)轉(zhuǎn)移到細胞外,進而維持細胞的正常容積,防止細胞及其細胞器破裂,起到減輕細胞水腫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損傷涉及的病理過程十分復雜,它是一個多因素參與,多機制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能引起許多免疫組織、器官病理生理過程的改變,比如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障礙,無復流現(xiàn)象,毛細血管通透性改變,中性粒細胞浸潤,自由基產(chǎn)物過多堆積,缺氧和微循環(huán)改變等[7-10]。而這些病理改變?nèi)绻貌坏郊皶r改善,將引起以下變化:動脈血流的恢復會引起細胞發(fā)生級聯(lián)反應(yīng)以及機體全身的生化反應(yīng),從而導致缺血再灌注肌肉的水腫、壞死以及結(jié)構(gòu)破壞,最終使其功能受損,嚴重時不僅引起缺血器官組織本身受損,甚至會引起機體其他器官如肝、腎、肺等遠隔器官的結(jié)構(gòu)、功能損害[11],甚至引發(fā)全身炎癥反應(yīng)綜合征(SIRS),給機體造成不可逆損傷。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所導致的大量紅細胞、血小板聚集,白細胞黏著附壁、白色微血栓的形成等均可,減慢血液流動速度,減少組織器官氧供,而缺氧、血液黏稠度的增高、血液流動速度的減慢又可進一步促進紅細胞聚集、血小板白色微栓形成[12]。這種惡性循環(huán)可解釋再灌注后隨時間的推移,微循環(huán)障礙逐漸加重。而脈絡(luò)寧毒副反應(yīng)小,作用溫和,通過多種途徑來改善血液流變,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毛細血管開放率,促進側(cè)支循環(huán)的建立,增加局部血流,改善血液流變性,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組織和器官抗缺血、缺氧能力,從而降低氧耗,改善細胞代謝,以對抗肢體缺血產(chǎn)生氧自由基的損傷作用;另外通過改善全血粘度,增加纖溶酶原水平,改善機體的凝血機制,提高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降低纖維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機體過多自由基等保護動脈內(nèi)皮細胞,解除血管痙攣和抗凝血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13],起到保護缺血再灌注損傷肢體的作用。本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脈絡(luò)寧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肢體有保護作用。
[1] 胡國富,金畢夏.佛伐他汀對下肢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J].華中醫(yī)學雜志,2007,31(3):170.
[2] Dick F,Li J,Giraud MN,et al.Basic control of reperfusion effectively protects against reperfusion injury in a realistic rodent model of acute limb ischemia[J].Circulation,2008,118(19):1920-1928.
[3] 陳藍,王蔚,王選,等.脈絡(luò)寧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27(4):313-316.
[4] 孫海波,魏俊強.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自由基的產(chǎn)生機制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4):305.
[5] Park JW,Qi WN,Cai Y,et al.Skeletal muscle reperfusion injury is enhanced in 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 knockout mouse[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5,1:181-187.
[6] 王岱君,王金平,鞠學紅,等.脈絡(luò)寧對兔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護作用[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4,20(4):237.
[7] Nadaud S,Philippe M,Amal JF,et al.Sustained increase in aortic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 vivo in a model of chronic high blood flow[J].Circ Res,1996,79(4):857-886.
[8] Thiagarajan RR,Winn RK,Hadan JM.The role of leukocyte and endothelial adhesion molecules i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J].Thromb Haemost,1997,78(1):310-314.
[9] Crinnion JN,Homer-Vanniasinkam S,Parkin SM,et al.Role of neutrophil-endothelial adhesion in skeletal muscle reperfusion injury[J].Br J Surg,1996,83(2):251-254.
[10] Allen DM,Chen LE,Seaber AV,et al.Pathophysiology and related studies of the no reflow phenomenon in skeletal muscle[J].Clin Odhop Relat Res,1995(314):122-133.
[11] Kearns SR,Monnoley D,Murray P,et al.Oral vitamin C attenuat es acute 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skeletal[J].J Bone Joint Surg Br,2001,83(8):1202.
[12] 范里,杜飛,劉世清,等.丹參對肢體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3,11(5):11.
[13] 吳雙貴,談發(fā)金.注射用脈絡(luò)寧注射液活血化瘀作用的實驗研究[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9,2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