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健
帕金森?。≒a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臨床上不但表現(xiàn)為嚴重的運動障礙,而且表現(xiàn)有認知功能障礙等神經(jīng)心理方面的異常,研究發(fā)現(xiàn)PD患者伴發(fā)抑郁障礙者約為46%[1],大多數(shù)為輕度抑郁,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PD患者的抑郁情緒嚴重影響其生活質(zhì)量,而且對運動障礙的恢復(fù)有一定影響,因此抗抑郁治療對于改善PD患者的整體預(yù)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本研究選擇艾司西酞普蘭治療PD的抑郁癥狀,評價其療效與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7月~2011年6月本院住院的80例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全國錐體外系疾病研討會制定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2],其精神癥狀群符合抑郁發(fā)作的癥狀、嚴重程度、病程標準及排除標準。所有患者意識清晰、檢查合作、無嚴重智能障礙、無陽性精神障礙病史及家族史,且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版本)≥8分。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4~73歲,平均年齡(61.2±4.1)歲;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2.1±6.9)歲,兩組在年齡、性別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抗帕金森病藥物治療,治療組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商品名來士普,每片10 mg,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產(chǎn)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50124)10 mg口服,1次/d,連用6周,對照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藥物。治療前后分別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血脂、血糖及心電圖等,并記錄不良反應(yīng)。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第4、6周末分別運用漢密頓抑郁量表進行療效評定。
1.3 療效評價
1.3.1 HAMD評定 根據(jù)總分<8分為無抑郁、≥8分為輕度抑郁、≥17分為中度抑郁、≥24分為重度抑郁的標準,評定PD伴發(fā)抑郁的嚴重程度。
1.3.2 自制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包括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既往患病史(高血壓病、腦血管病、心臟病、糖尿病、精神疾病、其它)、既往抑郁病史、吸煙、飲酒、家族史(帕金森病、抑郁癥、其它)、PD發(fā)病時間及癥狀表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xué)處理 采用SPSS 15.0軟件包,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患者應(yīng)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后自覺癥狀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第4周及第6周末HAMD評分比服藥前降低明顯(P<0.05),對照組隨訪前后癥狀和HAMD評分無明顯變化(P>0.05)。治療組第4周末及第6周末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見表1。
2.2 不良反應(yīng) 治療組出現(xiàn)失眠3例,頭昏、惡心2例,程度較輕,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癥狀漸消失。艾司西酞普蘭可能有的不良反應(yīng)如口干、乏力、頭昏、厭食等,也是抗帕金森病藥物易致的癥狀,給判斷分析帶來了困難,但治療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上述癥狀未明顯加重,也無1例因不良反應(yīng)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療,在入組和治療結(jié)束時分別進行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血脂、血糖及心電圖等均未見明顯變化。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HAMD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周末治療組 40 25.8±10.1 18.13±7.29*△ 12.2±3.8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第4周末 第6*△46對照組 40 24.7±9.7 20.83±9.57 19.85±7.
PD主要是由于黑質(zhì)紋狀體的多巴胺能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受損而引起,抑郁癥狀是帕金森病常見的癥狀。目前認為,PD合并抑郁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3],研究發(fā)現(xiàn)PD伴抑郁有一定的生物學(xué)因素,抑郁會增加PD的危險性,并且PD伴發(fā)抑郁障礙與抑郁癥有共同的神經(jīng)生理起源。Schuurman等認為生理情況下5-羥色胺(5-HT)對紋狀體多巴胺活動減弱,代償機制發(fā)揮作用使5-HT釋放減少,已有大量研究證實腦內(nèi)5-HT釋放減少可能導(dǎo)致臨床抑郁癥狀,因此PD患者容易合并抑郁癥[4]。
PD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等運動癥狀最為常見,但近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非運動癥狀也非常普遍。絕大部分患者均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非運動癥狀,其中抑郁等精神疾病癥狀最為普遍,且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影響較大。PD伴抑郁的臨床表現(xiàn)和抑郁癥大致相同,均有情緒低落、情緒不穩(wěn)、對事物不感興趣、感覺無望、自責(zé)、緊張、失眠等。PD伴抑郁者可能有更加嚴重的悲觀、絕望、自卑感,并可在PD的早期出現(xiàn)。PD患者中的相關(guān)抑郁癥狀很容易被PD自身的運動癥狀所掩蓋,從而忽視了對其非運動癥狀的治療,因而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預(yù)后造成不利影響。相關(guān)研究指出[5],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案應(yīng)包括既能對PD運動癥狀有效,同時也能改善PD相關(guān)抑郁癥狀。
抗抑郁藥物主要通過改變生物胺系統(tǒng)達到抗抑郁療效。過去臨床常用的抗抑郁藥物多為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由于其不良反應(yīng)較多,患者耐受性差,因而使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艾司西酞普蘭是高效、選擇性的5-HT再攝取抑制劑,具有劑量依賴性抑制5-HT轉(zhuǎn)運體(SERT)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神經(jīng)末梢突觸前膜5-HT再攝取的作用,是目前已知對SERT選擇性最強的抗抑郁藥物[6]。其作用機制是增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突觸間隙5-HT能的作用,抑制突觸前膜5-HT的再攝取,屬于新型5-HT雙作用機制抗抑郁劑。因其對突觸間隙5-HT再攝取抑制性強,選擇性高,僅為其他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劑量的一半,但其起效時間快,抗抑郁效果好,同時對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攝取作用微弱[7],對其他受體及離子通道無作用,因而不良反應(yīng)少,起效快,特別適用于老年患者和合并軀體疾病同時需要其他藥物治療者[8]。
總之,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艾司西酞普蘭具有明確的抗抑郁療效,并且起效迅速,同時對抑郁伴發(fā)的焦慮癥狀也有較好療效,與文獻報道一致[9]。因此,有學(xué)者建議將艾司西酞普蘭作為治療抑郁癥第一線藥物。此外,由于作用受體單一,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較少,因此,當(dāng)需要合用其它科藥物時,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可供選擇的具有較高安全性的抗抑郁藥物[10]。本研究囿于樣本數(shù)量偏少及觀察期較短,尚有待今后擴大樣本數(shù)量及延長觀察期進一步研究。
1 Kottke BA.Lipid markers for atherosclerlsis.Am J Cardiol,1996,67(5):111.
2 全國錐體系疾病討論會.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綜合癥的診斷標準和鑒別診斷.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1985,18(4):256.
3 萬鴻平,胡小紅.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與認知功能障礙.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8,11(7):15-17.
4 Schuurman AG,van den Akler M,Enginek KTJL,et al,Increase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 after depression:a retrospective study.Neurology,2002,58(10):1501.
5 于開軍,羅萌.綜合醫(yī)院抑郁癥誤診調(diào)查.中國誤診學(xué)雜志,2002,2(11):1750.
6 OWENS MJ,KNIGNT DL,NEMEROFF CB.Second generation SSRIs:human monoamine transporter binding profile of escitalopram and R-fluoxetine.Biol Psychiatry,2001,50(5):345-350.
7 王來海.艾司西酞普蘭.中國新藥雜志,2005,14(6):790-792.
8 于宏偉.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06,16(1):36-37.
9 陳光連,尹石華,付勛杰,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漿S100B蛋白變化的臨床意義.山東醫(yī)藥,2005,45(1):30-31.
10 凌四海,翁永振.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漿S100B的研究.臨床檢驗雜志,2002,2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