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寧 李衛(wèi)星
(山西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三叉神經痛是指發(fā)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域內的劇烈疼痛,疼痛如電擊、針刺、刀割一般痛苦,本病多發(fā)生于成年及老年人發(fā)病率1.82‰。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最常用的方法是藥物療法,因為藥物療法相對簡單,安全易于操作且相比手術等其他療法對身體的損傷較小[1-4]??R西平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首選藥物,但是卡馬西平治療窗狹窄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反應[5,6]。近年來托吡酯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控制三叉神經痛,并取得了比卡馬西平更為有效和安全的效果,且毒副作用較卡馬西平低。為此,筆者對托吡酯和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療效進行了Meta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安全用藥提供又一選擇。
計算機檢索計算機檢索PubMed數(shù)據(jù)庫,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及手工檢索等相關專業(yè)雜志。檢索的時間范圍為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文檢索詞為托吡酯、卡馬西平、三叉神經痛;外文檢索詞Topiramate、Carbamazepine、Trigeminal neuralgia進行主題詞和自由詞檢索,并使用相關自由詞、款目詞進行檢索。
對文獻進行嚴格檢查,排除一稿兩投,剔除不合格文獻納入托吡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相關文獻,未全文收錄者再次進行手工檢索。
①納入隨機對照試驗和半隨機對照試驗,不論是否采用分配隱藏或者盲法。②三叉神經痛的診斷標準符合國際頭痛協(xié)會的診斷標準10條中的4條。
排除曾接受過其他外科治療的患者,包括注射療法、射頻療法及γ刀治療、開顱手術者等。
兩名評價者獨立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提取資料。采用Jadad量表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分,1至3分視為低質量,4至7分視為高質量。評價的內容包括:①隨機化分組是否恰當正確;②是否說明采用盲法;③是否描述隨機化隱藏;④是否具體描述失訪退出人數(shù)。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Cochrane協(xié)作網(wǎng)提供的軟件包Revman5.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各試驗間的異質性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檢驗。若各試驗間無異質性(P>0.05)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若有異質性(P<0.05)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統(tǒng)計量有效率采用OR值表示,兩者均以95%CI表示。
檢索到93篇文獻通過納入與排除標準為指標,最后共篩查出7篇相關文獻,高質量文獻一篇其余均為低質量文獻。所有納入文獻均以中文發(fā)表,研究類型均采用了隨機分配方法,包括三叉神經痛患者患者353例。納入文獻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情況
托吡酯和卡馬西平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森林圖見圖1,結果可知各研究間的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91>0.05表明各研究間具有同質性,故選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效應量的OR值為2.42,95%可信區(qū)間為1.36~4.32,P=0.003<0.05,兩組在療效方面有顯著性差異,托吡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效果優(yōu)于卡馬西平。
圖1 治療組托吡酯與對照組卡馬西平療效對比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疼痛綜合征。它是一種發(fā)作性的單側性三叉神經支配區(qū)域內的疼痛,可因咀嚼等面部刺激誘發(fā)。目前三叉神經痛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據(jù)臨床實踐,顱腦手術等所見,對其病因有些假說和推論,其中主要有中樞病變學說:認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感覺性癲癇發(fā)作。周圍病變學說:認為病變在周圍部,在三叉神經感覺根或其周圍支等。
卡馬西平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作用機制為穩(wěn)定神經膜,阻止鈉離子通路和減少高頻沖擊后的突觸易化。托吡酯的作用機理不同與卡馬西平。托吡酯具有獨特的三重作用機制:①電壓激活鈉通道狀態(tài)的依賴阻滯作用,通過阻斷鈉離子通道,抑制持續(xù)重復放電;②通過增強γ-氨基丁酸受體部位的作用增加GABA介導的抑制性作用;③阻滯AMPA亞型谷氨酸受體.從而阻斷谷氨酸介導的神經興奮作用。因此,托吡酯可能對三叉神經痛有治療作用??R西平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首選藥物,但是卡馬西平的治療窗狹窄,容易產生各種不良反應。在所有研究中顯示托吡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效果優(yōu)于卡馬西平,且毒副作用也較卡馬西平小,不良反應少。托吡酯可推薦作為單藥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尤其對那些不能耐受卡馬西平不良反應的患者,不失是一個好的選擇。
本文共納入7篇文獻進行Meta分析,Meta分析后結果顯示托吡酯在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效果上明顯優(yōu)于卡馬西平。但是本文未檢索到國外托吡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對照試驗研究,因此本文收集的文獻質量普遍較低,樣本量較小,這些均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Meta分析結果的可靠性。要進一步驗證托吡酯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療效,就必須采用正確的隨機方法、分配隱藏方案及盲法,報告失訪情況,以減少選擇性、實施性、測量性等各種偏倚;同時應開展大樣本、多中心、規(guī)范完整報道測量指標的隨機對照試驗。
[1] 夏炎軍.托吡酯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241-242.
[2] 李滿強,黃秀云,朱春雷,等.托吡酯與卡馬西平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17(2):52-53.
[3] 曾憲杰,陳秋通.托吡酯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09,30(4):631-632.
[4] 董必能,袁亞玲,趙和華,等.托吡酯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疑難病雜志,2008,7(11):680-681.
[5] 張敬軍,楊麗梅.妥泰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泰山學院學報,2002,23(3):232-233.
[6] 陳俊斌.托吡酯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21):373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