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珊秀
摘要:本文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藝術性與實效性的關系出發(fā),闡述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藝術性的原則,進一步探討了情境教學中藝術性與實效性有效結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境教學 創(chuàng)設 藝術性 實效性
一、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藝術性與實效性的關系
在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藝術性與實效性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藝術性是指通過利用某些媒介,教師精心打造富有情感、美意、智慧的情境;實效性是指通過某些快捷的手段,教師設計能夠快速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情境。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如果教師一味地強調情境的實效性,那么整堂課的教學氛圍就顯得死氣沉沉,缺乏靈動和生機;如果教師只側重于情境的藝術性,就會使語文教學變得浮夸,缺乏厚重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情境教學藝術性與實效性的有效結合,使語文課堂變得富有活力而又頗具美感。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藝術性的原則
1.利用空間感營造情境,使學生感悟藝術的和諧美
如在講解詩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詩歌語言美、意境美的文學特點,充分利用詩歌的空間感,創(chuàng)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使學生體會在古代詩歌中詩人跨越時空的情感和想象力,感悟藝術的和諧美。
2.圖、聲、形三者結合,使學生體驗藝術中的情感美
通常,我們認為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單純的這六個漢字過于抽象,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因此,教師應該通過一種簡單易懂又充滿趣味的方式來講解散文,使學生領悟“形散而神不散”的真諦。例如在講授《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副春意盎然的畫面,再配上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使學生完全沉浸在美的意境中。通過營造這樣一種情境,把學生引入作者對春的熱切期盼和熱愛之情的情感軌道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體驗到藝術的情感美。
三、情境教學中藝術性與實效性有效結合的策略
1.為記敘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的情境
在創(chuàng)設以物為主題的記敘文的情境時,教師應該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再現(xiàn)此物的各種形態(tài),使學生真實地感知此物的存在。比如在講解《蜘蛛》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緊緊扣住作者對蜘蛛由厭惡其相貌到喜歡它堅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這一條主線,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蜘蛛的外貌,讓學生親自感受蜘蛛的丑陋。這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在文章的開頭,作者要先表明自己厭惡蜘蛛呢?”接著,教師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蜘蛛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仍然努力向上的場景。于是,學生逐漸明白了作者對蜘蛛產(chǎn)生了惻隱之心。最后,筆者用一幅風雨過后,蜘蛛完美地織完了一張網(wǎng)的圖畫作為課件的結尾,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蜘蛛織網(wǎng)的美妙與奇特,從而逐漸體會到蜘蛛的可愛可處。
2.為古詩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的情境
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文脫離了他們的生活,與他們的思想境界離得太遠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名片介紹法、現(xiàn)實搭橋法、直觀展示法等方法,設計一些具有意境美且生動形象的情境來縮短學生和古詩文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古詩文。比如在講解《江雪》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嘯,天地間白茫茫一片”的場景,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再向學生介紹這首詩的作者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文化內涵、作者情感等,這些延伸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文的內容和意境。
總之,在設計情境時,教師先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興趣點,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藝術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語文學習當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并為它的獨特美所深深折服。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河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