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湘平
朗讀是形成語感的基本手段,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朗讀教學成了被很多教師“遺忘的角落”,嚴重制約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充分認識朗讀教學的重要性,發(fā)揮朗讀的功能價值,是每個語文教師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
1.重視程度不夠
經過仔細觀察筆者發(fā)現,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現在很多中學生并不喜歡語文這門學科。另外,不少教師和學生都抱著漸趨功利的心態(tài),認為考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朗讀既然不在考試的范圍內,就認為與其在朗讀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不如多做點閱讀題,為學生增加些實戰(zhàn)經驗。教師不重視朗讀教學,自然會使學生產生朗讀不重要的錯誤認識。
2.朗讀方式單一
在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齊讀的方式來指導學生朗讀,如果哪位學生讀得不合拍,教師就會批評他,嚴重地壓抑了學生的朗讀個性。雖然有些教師會讓學生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或者指定學生朗讀,但在學生朗讀完后,教師只是簡單、籠統(tǒng)地進行點評,或者不做任何點評。這樣都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也不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3.朗讀的隨意性大
對于學生朗讀的教學,教師往往比較注重讀音的指導,而忽略了對調動學生的情感、把握好文章的基調等方面的指導。而且,只有在有多余課堂教學時間的情況下,教師才會簡單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由于沒有進行具體的指導,學生往往收獲也不大。
4.朗讀時間不充分
當前,教師把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用于講授知識,而很少做示范朗讀,更不用說讓學生進行朗讀練習了。雖然《語言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性的朗讀,讀通課文,讀準生字和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沒有讀完一遍課文。因此,朗讀成了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
二、改變朗讀教學現狀的建議
1.朗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訓練語感?!闭Z言學家呂叔湘也表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所以,教師應該從語言文字符號的刺激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朗讀則是最有效、最積極的一種“刺激”方式。只有通過有效的朗讀訓練,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目的,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2.正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力求從作品的主題、體裁、語言、結構以及風格等方面來賞析課文,使學生形成鮮明的態(tài)度和真實的感情。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黃河頌》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作者對偉大祖國美好河山無限熱愛的情境中進行朗讀,學生就能讀出黃河洶涌澎湃的激情,產生對祖國山河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3.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指導學生運用默讀、朗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根據閱讀習慣和自己的特長,選擇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朗讀,做到因文而異。
4.教師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和評價
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作出及時、恰當的指導和評價?!白x得還可以”、“讀得不錯”、“讀得太棒了”、“讀得很好”這一類的評價只見其表,不見其里,過于籠統(tǒng)和簡單,沒有指導性和針對性,不利于學生理解。因此,教師要積極尋求有效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有機地滲入朗讀中、附在內容上。
5.讓學生體驗朗讀的快樂
教師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朗讀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驗朗讀的快樂。首先,筆者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不讀錯字、不唱讀;其次,筆者還經常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如讓讀得好的學生做示范、同桌互讀、個人挑戰(zhàn)讀、小組比賽讀,讓學生在朗讀中互相欣賞、互相發(fā)現問題、共同提高,使他們品嘗到朗讀的快樂。
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币虼?,語文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多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形成感悟、獲得感知、培養(yǎng)語感、熏陶情感,真正收獲閱讀帶來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