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雖然在2008年日本已經停止對華ODA,但近三十年以來的對華援助不僅對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也成為兩國政治外交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對華ODA是中日兩國經濟合作的一種模式,通過日本對華ODA歷史階段的考察,分析日本對華ODA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征和變化之后,對今后的中日兩國經濟合作進行展望。
關鍵詞:對華ODA;經濟合作;展望;日本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195-03
引言
日本對華ODA(政府開發(fā)援助)曾經是中日兩國之間經濟、政治外交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79年日本大平首相訪華時明確提出了協(xié)助中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方針,這是考慮日本自身國家利益之外,還基于世界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期待。日本認為向中國提供ODA的意義在于,東亞地區(qū)的和平和發(fā)展與日本自身的安全和繁榮息息相關,為此需要中國的持續(xù)穩(wěn)定,并希望作為國際社會一員的中國發(fā)揮應有的責任?;谶@種觀點,日本通過ODA支援中國的改革開放,這就是日本對華ODA的意義所在。特別是在環(huán)境問題、傳染病等直接給日本帶來影響的領域的支援,是能直接給日本帶來影響和利益的互惠性的援助。
截至2008年末,日本對華ODA總額累計達到36 339.85億日元。其中,日本對中國提供累計33 164.86億日元的日元貸款,日元貸款占ODA總額的91.26%,無償貸款和技術援助分別占4.14%和4.6%。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日本一直是中國最大的ODA援助國,且日本對華ODA對中國經濟發(fā)展以及中日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產生積極的影響。到了2008年日本對華ODA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這是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必然結果。日本對華ODA的結束并不意味著中日經濟合作就此終止,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日兩國間的經貿關系越來越密切,兩國關系已經上升至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高度。雖然在日本對華ODA實施過程中,圍繞ODA政策理念和規(guī)模的變化中日學術界曾掀起各種議論,但是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新的歷史環(huán)境下兩國間更廣泛的全方位合作。因此,本文主要回顧日本對華ODA的歷史演變,并展望后ODA時代的中日經濟合作。
一、日本對華ODA歷史階段
1.第一次日元貸款(1979—1983年)
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1978年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并在1978年中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方針。上述背景下,1979年日本大平首相訪華時,宣布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和技術援助。第一次日元貸款在1979—1983年之間實施,對六個項目提供3 309億日元貸款(貸款利率為3%,償還期限為三十年,含十年放寬期),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當時成為中國經濟發(fā)展瓶頸的鐵路、港口、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貸款的60%投入到秦皇島和石臼所和鐵路建設和港灣建設,這主要是為了把山西省的煤炭運輸?shù)窖睾2?,再出口到日本。第一次日元貸款主要集中在有關對日煤炭出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這符合當時中日兩國的能源開發(fā)和能源進口的戰(zhàn)略目標,并帶動日本整套設備的中國出口。
1979年日本決定對華提供ODA之后,無償貸款也隨即展開。第一次日元貸款期間,對華無償貸款主要體現(xiàn)在中日友好醫(yī)院建設、對北京圖書館的設備援助、災害緊急援助和糧食增產援助、樂器和體育研究設備等方面,無償援助額達175億日元。
2.第二次日元貸款(1984—1989年)
第二次日元貸款也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1984—1989年期間,對鐵路、港口、電力、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的16個項目(1984年開始時是7個項目,1988年增加了9個項目)提供5 400億日元貸款(貸款利率為2.5%~3.5%,償還期三十年,放寬期十年)。對鐵路、港灣、電力的投資占總貸款的70%。與第一次日元貸款相比,第二次日元貸款增加了對電力和城市基礎設施的貸款。這期間的對華日元貸款,還包含1988年提供的“黑字還流貸款”700億日元。①
第二次日元貸款期間,日本還提供了390億日元的無償貸款和278億日元的技術援助。① 無償貸款主要投資于農林、醫(yī)療、文化、教育等領域,比如提供糧食增產援助、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建設貸款、對研究機構、醫(yī)院、學校等團體提供設備器材等。第一次日元貸款和第二次日元貸款的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鐵路、港灣、電力等社會基礎設施部門,而且投資區(qū)域也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qū)。
3.第三次日元貸款(1990—1995年)
第三次日元貸款的投資方向跟前兩次的日元貸款相比較來看,在以往的鐵路、港灣等領域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公路、農業(yè)水利、機場、環(huán)保等部門的投資,而且投資區(qū)域也擴大,從沿海地區(qū)擴大到內陸地區(qū)。1990—1995年期間,對52個項目提供8 100億日元的貸款(利率為2.5%~2.6%,償還期三十年,放寬期十年),其中包含對兩個項目的“黑字還流貸款”400億日元。
第三次日元貸款期間還分別提供無償貸款和技術援助396億日元和444億日元。無償貸款除了對文化、醫(yī)療、農業(yè)、教育等部門的投資之外,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開始對草根(民間)階層提供無償貸款(對貧困地區(qū)的初等教育、醫(yī)療保健、民生環(huán)境等領域實施的無償貸款)。
4.第四次日元貸款(1996—2000年)
這時期日本主張日元貸款方式采取單年度方式,經過協(xié)議改成前三年和后兩年的“3+2”方式。1996—1998年前三年對40個項目提供5 800億日元貸款,后兩年對28個項目提供3 900億日元貸款(一般項目貸款利率1.8%~2.3%,環(huán)境保護項目1.3%~2.15%,特別環(huán)保項目0.75%,貸款償還期為三十年,放寬期十年)。日元貸款投資方向從重視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轉變到重視環(huán)境保護和內陸地區(qū)開發(fā)的方向。
第四次日元貸款期間還分別提供了272億日元的無償貸款和456億日元的技術援助。無償貸款主要集中在緊急災害援助、農林、醫(yī)療、環(huán)境保護以及草根(民間)階層的援助。技術援助上到1998年為止,日本累計引進進修生8619人、派遣專家3 878人、派遣調查團9 803人、派遣協(xié)力隊352人、提供器材201.5億日元、項目技術援助45件、開發(fā)調查143件。
5.結構轉換期(2001—2008年)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對華經濟援助計劃》,確立了新的對華援助方向。根據該計劃日本對華ODA規(guī)模、提供方式、投資方向均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2001—2008年期間,日本對華提供日元貸款6 485.77 億日元,無償貸款296.81億日元,技術援助427.45億日元。提供方式采取單年度決定形式,貸款規(guī)模逐年遞減,并且援助重點向環(huán)境保護、人才培育、內陸地區(qū)開發(fā)、貧困對策等方面轉變。
日元貸款在2000年達到日本提供貸款以來的最高峰之后,2001年開始逐年減少。2001年提供的日元貸款為1 643.66億日元,比上一年減少24.7%。到2007年下降至463億日元,2008年開始停止提供日元貸款。
2001年無償貸款和技術援助分別提供了63.33億日元和77.77億日元。無償貸款項目包括一般無償貸款15件和草根階層的87件,技術援助項目6件。② 2001年以后,無償貸款和技術援助規(guī)模也逐年遞減,到了2008年援助規(guī)模各減少至19.92和33.91億日元。
二、日本對華ODA的作用
1.彌補資金短缺和改善基礎設施
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嚴重缺乏外匯資金,并且急需解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引進先進技術等阻礙經濟發(fā)展的“瓶頸”問題。20世紀90年代之前,因中國制度和投資環(huán)境等并不完善,中國引進的外商直接投資比較少,這時期引進外國資金以對外借款為主。日本是最早向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而且援助規(guī)模大。中國嚴重匱乏外匯資金時期,日元貸款是中國的重要外匯資金來源,并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對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缺口。
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期間,日元貸款在中國能源開發(fā)、交通、運輸、城市基礎設施、環(huán)境等領域的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日本提供的日元貸款首先集中投資在有關對日煤炭出口的鐵路和港口建設方面,之后逐步擴大到其他領域,對改善投資環(huán)境和完善基礎設施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迄今為止中國利用日元貸款新建或改建的電氣化鐵路達到4 407公里,在港口建設上共利用2 309億日元。其他方面還有城建、電力、航空、城市交通,水利等領域。
2.環(huán)境保護和技術援助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日元貸款從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轉變到環(huán)境保護領域。2002年開始日元貸款就集中在環(huán)境保護和人才培育項目上,其中對環(huán)境保護領域的投資更為突出,2006年和2007年的投資都集中在環(huán)境保護項目。無償貸款規(guī)模雖小,也從1990年中后期開始除了緊急災害援助、農林、醫(yī)療領域以外,增加了對環(huán)境保護領域的投資。環(huán)境保護逐步成為日本對華ODA的重要領域,這可以說明對華ODA理念的重要轉變。
日元貸款和無償貸款之外,日本在2008年末為止還提供1 671.86億日元的技術援助。技術援助不僅促進了對中國技術轉移,還培養(yǎng)了大批技術人員。2008年末為止,日本共接納中國研修生22 984人,派遣專家6 852人,派遣調查團13 360人,援助器材279.62億日元,派遣協(xié)力隊員704人,其他志愿者18人。③
3.對華ODA的互惠性
日本對華ODA的意義以及各年版《ODA白皮書》中可以看出,日本認為對華ODA是能直接給日本帶來影響和利益的互惠性的援助,也是中日兩國關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日本對華ODA對加強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投資環(huán)境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基礎設施的加強又對日本的對華能源進口的確保和帶動日本整套設備的對華出口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投資環(huán)境的改善,更多的日本企業(yè)到中國來投資,促進了中日兩國經貿合作的迅速發(fā)展,日本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國。因此,日本對華ODA起著為日本企業(yè)的海外進出進行“先行投資”的作用。隨著兩國之間經貿合作的密切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形成日本提供中間產品,中國進行加工,再出口到美國的三角關系。在日本經濟低迷時,中國“特需”帶動了日本的對華出口,對日本經濟的振興產生重要影響。從中可以看出對華ODA的互惠性。中日兩國穩(wěn)定的合作伙伴關系有利于東亞地區(qū)的和平和發(fā)展,對日本自身的安全和繁榮,也對中國實現(xiàn)經濟的現(xiàn)代化息息相關。
三、中日經濟合作展望
1.轉變觀念、加強政治上的相互理解
中日兩國在歷史、領土紛爭、臺灣、東海石油開發(fā)等諸多問題上存在較大的分歧。中日兩國政治摩擦不僅使兩國國民感情和戰(zhàn)略互信受到嚴重傷害,對華ODA也容易卷入政治摩擦中,對政府間經濟合作和民間的投資貿易等領域里產生不利的影響。日元貸款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兩國間經濟合作的結束,相反中日兩國應加強相互理解,建立對等、互惠性的合作模式,把日元貸款的結束視為兩國間政治經濟合作轉變到更高層次上合作的新的開端,努力把現(xiàn)在的“政冷經熱”提升到“政熱經熱”的層次上。中日兩國政治上的友好合作,不僅與兩國間的經濟合作,還對東北亞的政治格局的穩(wěn)定、東北亞地區(qū)的新的國際開發(fā)合作息息相關。
2.加強災害管理、核安全領域的合作
中日兩國在經濟增長、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已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近年來的中國的“5·12”汶川大地震,日本的“3·11”福島地震、海嘯、核污染等災害的教訓表明,中日乃至中日韓之間迫切需要在原有經濟合作的基礎上加強針對自然災害、核安全領域的合作。中日災后重建需要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亞洲的支持,克服核危機需要世界的支持,其中中日韓的合作關系是基礎。為了將災害帶來的破壞減少到最低程度,應加強防災救災的信息溝通,加強提供與接受救援隊、救援物資的協(xié)調,構建維護和安全交流與的合作框架。① 這將會提升中日乃至中日韓戰(zhàn)略互信,改善國民感情,有助于領國之間全放位的政治經濟合作。
3.加強國際事務中的合作
中日兩國是世界第二、第三的經濟體,在地區(qū)和國際事務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東北亞地區(qū)是世界上經濟發(fā)展速度和潛力最大的地區(qū),但跟世界上其他地區(qū)貿易投資自由化相比,東北亞地區(qū)的自由化進展很緩慢。作為東北亞地區(qū)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兩個大國,中日兩國應開闊視野,把雙邊合作擴大到國際事務的合作上。東北亞地區(qū)國際經貿合作上,首先推進中日韓FTA,加強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的對話、協(xié)調與合作。除此之外,俄羅斯遠東地區(qū)能源開發(fā)、圍繞朝鮮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建立亞洲共同貨幣、“10+3”合作框架、圖們江地區(qū)國際合作開發(fā)等領域里推進全方位的政治、外交、經濟合作。
參考文獻:
[1] 金熙德.日本對華ODA的演變與中日關系[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6,(11).
[2] 金熙德.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與日本對華ODA[J].教學與研究,2008,(11).
[3] 馬成三.日本的對華經濟援助[J].國際貿易,2007,(6).
[4] 于瀟.日本對華ODA政策調整的趨勢及原因分析[J].現(xiàn)代日本經濟,2002,(2).
[5] 林曉光,孫輝.日本政府對華開發(fā)援助與中日關系[J].現(xiàn)代日本經濟,2005,(3).
[6] 馮劍.國際比較框架中的日本ODA全球戰(zhàn)略分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6).
[7] 馮昭奎.中國的改革開放與日本因素[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8,(10).
[8] 小川秀樹.「世界のODAのと趨勢と日本」[J].立法と調査、2007,(4):266.
[9] 武井泉.「日本の國際協(xié)力-ODAにおける日本型援助の強み」[J].政策·経営研究,2009,(14).
[10] 巖城成幸.「対中國ODA(政府援助)見直し論議調査」と情報第468號[J].2005.
[11] 柯隆.「ODA理念の再考と外交戦略の明確化」[J].富士通総研経済研究所 研究レポ?蔟ト、No 160 April 2003.
[12] 丸山知雄.「第7章 日本の対中國政府開発援助の検討」『開発援助の課題に関する研究會』[M].財団國際金融情報センタ?蔟2004.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