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西文化在文化淵源、思維方式、價值理念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而文化詞及文化含義詞本身常常是這些差異集中的表現(xiàn)點。隨著我國對外經(jīng)濟文化日益頻繁,一些載有中國獨特文化的詞匯在英語中產(chǎn)生意義缺位現(xiàn)象。翻譯漢語文化詞及文化含義詞時通常采用四種翻譯方法:音譯、意譯、直譯加釋義、半音譯等。
關(guān)鍵詞:中西文化;文化詞;文化含義詞;翻譯
作者簡介:謝雪艷(1988.08-),女,安徽籍,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6-0-01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模式,而語言是文化最直接的載體,它的運用方式集中體現(xiàn)了每個民族的文化特征。[1]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大量帶有西方文化特點的詞匯逐漸融入中華民族文化,反映中國文化的詞語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在英語詞匯中。文化詞是指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具有的事物和概念,而另一文化中沒有。文化含義詞是指事物或概念在對方文化中有存在,但是在詞義的寬窄方面不完全重合。文化詞是一種詞義空缺現(xiàn)象,文化含義詞是一種詞義相異現(xiàn)象。要深入理解文化詞和文化含義詞,終究要從中西文化入手。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英國民俗家馬林諾夫斯基說過:“語言深深地根植于社會生活之中,不了解語言的社會文化背景就無法理解這種語言的確切含義”。[2]文化詞和文化含義詞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是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淵源不同。中華文化源頭主要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本土文化和以佛教思想為代表的外來文化,而西方文化則主要起源于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文化淵源的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反應(yīng),比如漢語中“花木四君子”梅、蘭、竹、菊,象征高雅、堅毅、淡泊、純潔的高尚品格。而在英語中,梅、蘭、竹、菊(plum blossom, orchid, bamboo, chrysanthemum)只是植物名稱,并不具有漢語詞匯所包含的情感內(nèi)涵。
(二)思維方式不同。中西文化屬于兩大不同的文化體系,因而形成了兩大類型的思維方式。東方人重悟性、直覺、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邏輯、實證;東方人好靜、內(nèi)向,守舊,西方人好動、外向、開放;東方人求同、求穩(wěn)、重和諧,西方人求異、求變、重競爭等等。[3]中國作為東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東方文化價值體系凸顯得淋漓盡致,同時英美國家作為西方文化的有力實體,也把西方文化的精髓解讀得酣暢痛快。
(三)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不同。總體來說,西方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個人負責,由此引出“天賦人權(quán)”,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個人權(quán)利任何人不得侵犯,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4]而東方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個人要向集體負責,這也是中國哲學理念“萬物一體”的映照,認為個人與社會不可分割。如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在漢語文化中具有貶義。然而,individualism在英語中為中性詞,意為個體主義。
(四)對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看法不同。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天人合一”。這根源于中國幾千年來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西方文化認為天人對立,認為人應(yīng)該征服、控制自然。這在中西園林建筑上體現(xiàn)最為充分。中國園林以自然式為主,重在寄情山水,寄托園主人某種感情或志向,如蘇州四大名園。西方認為自然美只有經(jīng)過人的改造才能達到最理想最完美的美,力求理性。
二、漢語文化詞及文化含義詞的英譯處理
(一)文化詞的英譯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語言的風格,凡具有中國特色的獨一無二的事物通常采用用漢語拼音進行翻譯,比如太極拳Taiji,陰陽yin and yang等。還有一些文化詞的英文是采用中國南方口音(多為粵語),這是由于南方地理優(yōu)勢在對外交流中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另外有些文化詞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生活的產(chǎn)物,這時通常采取意譯,或者是漢語拼音再加注。如三八紅旗手 a woman pace-setter, 糖葫蘆 Tanghulu,a sugar-coated fruit on the stick。
(二)文化含義詞的英譯
1,具有相同意象,不同意義的文化含義詞匯
漢語是意合語言,注重“觀象取義”。這就賦予漢語詞匯其他語言所不能相比的文化信息。如“心素如簡,人淡如菊”,只能省去漢語中的意象而意譯為to be modesty and keep yourself away from seeking fame and fortune。對于在兩種語言中有相同意象不同意義的文化含義詞,我們通常采取意譯,或直譯加釋義。
2, 具有不完全重合意象,不同文化意義的文化含義詞匯
中國文化重倫理,親屬關(guān)系稱為明確。漢語中“大伯”有兩種含義,英文表達就是:①father’s elder brother ②husband's elder brother。龍和鳳在中英文化中意義不同?!褒堷P呈祥”若直譯dragon and phoenix bringing prosperity或許會令讀者不解,意譯為in extremely good fortune又平淡無奇。綜合考慮文化與心理因素,糅合意譯與直譯,將其譯成“showing auspicious omen with a dragon entangling a phoenix”。
在翻譯具有不完全重合意象,不同文化意義的文化含義詞匯時,還會采取半音譯手段。漢語中很多詞匯是由兩個以上的語素或兩個詞構(gòu)成的合成詞或復合詞,這種情況下可采用一部分漢語音譯,一部分英語意譯而構(gòu)成半音譯借詞。如:京劇Beijing opera。
三、結(jié)語
文化翻譯要求譯者不僅具備雙語語言知識,還要有很深的雙語文化修養(yǎng)與極敏感的雙語意識,翻譯過程中力圖正確解碼語言和文化。把文化詞和文化含義詞翻譯好,不僅給中西雙方交流科技文化交流、豐富雙語表達功能提供契機,也從文化層面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新思想、新概念的無限包容以及對外來文化的融匯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錢穆:《人性十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2]、顧嘉祖,陸生:《語言與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4]、連淑能:《論中西思維方式》,《外語與外語教學研究》,2002
[5]、陳宏薇:《新編漢英翻譯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