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它視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抓緊抓好,要立足社會實際,深入基層群眾,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新方法和好途徑,創(chuàng)新載體,豐富內容,扎扎實實地把這項鑄魂育人的重大工程建設好,為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探索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6-0-01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推進,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面對新形勢,思想政治工作任務變得更加繁重,更需要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講究工作方法,運用工作藝術,重在取得實效。如何能使思想政治工作達到藝術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以情感人,以行帶人,賦予思想政治工作藝術性。
1、以情感人,以誠育人
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是有思想的人,因此做思想工作不是說教,不是簡單灌輸,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做思想工作。只有做到以情感人,以誠動人,才能在群眾的心理上架起溝通的橋梁,才能不斷進行教育和引導。無論在任何時候,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舉一動都應該使周圍的人感覺到你是誠懇的,正直的,如果簡單灌輸,虛偽說教,那群眾就不會信任和支持。帶著真誠的情感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突出“情”字,要具體表現在尊重、理解、關心三個方面。尊重是感情基礎,在于承認人的社會價值,從而穩(wěn)定人的情緒,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任務。理解是感情橋梁。理解意味著消除“隔閡”、“代溝”,理解才能找到“共鳴點”,才容易做到客觀、全面、正確地看到問題。關心是感情保證。只要以誠相待,真心實意地愛護群眾,關心群眾生活,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才具有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效果,正所謂“心誠則靈”。
2、運用有效方法,提高工作效果。
在思想教育中,要常動腦筋,善于運用一些好的形式、方法促進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細致性、耐性和商討性。列寧說過,他不贊成使用精神鞭子把人們趕進天堂,任何一種主張、學說的傳授和普及,絕不是靠政治壓力、行政手段所能奏效的。因此,做思想工作時,我們要“以人為本”,針對工作對象,有效的采取個別談心、耐性疏導、現身說法、平等交流、民主討論等方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促進平等對話,雙向交流,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勢下更上一層樓。
3、有效探索,有機操作,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針對性。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人們的觀念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等價交換、競爭意識、自我意識、投資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刷新人們的原有觀念,信息、產業(yè)、理念、知識經濟、網絡、組織創(chuàng)新等新詞匯的不斷出現,都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具體表現。思想政治工作者若不敢或不去面對這些變化而因勢利導,那么思想工作就顯得蒼白無力。必須時代的潮流,立足新情況和新問題,努力在內容、形式、手段、機制等方面進行有效探索。江澤民指出:“我們的宣傳要看對象,要針對不同的對象來確定宣傳教育的具體內容、形式和方法,乃至宣傳用語的選擇也要有講究?!币虼?,針對人的自主性特點,我們要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個性”;針對人的獨立性特點,要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針對人的選擇性特點,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務性。
再如:針對不同場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表達方式也不同。在正規(guī)的場合、會議、座談中,思想教育者就要用語精煉、準確、嚴謹、莊重;在個別談話或生活場合,就要注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柔帶剛。不同場合所運用的不同形式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再有,針對不同的需要適當地運用激勵手段,選擇恰當的激勵方式,開展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情感激勵,也能為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地氛圍。
總的來說,突出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就是要求講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切忌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墨守成規(guī),真正做到因人、因事、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形式,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重要途徑。做到“三貼近”就是要從實際出發(fā),適應形勢和變化的要求,緊扣時代脈搏,弘揚社會正氣,吸引群眾參與,引起群眾共鳴,解決實際問題,取得明顯效果。所謂“貼近大地,才能聽到自然地聲音”。比如前幾年發(fā)生的“法輪功”的問題就值得我們深思,也是思想教育工作要吸取的教訓。分析“法輪功”的一時得勢,就表現出了當時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得力,不到位。說明了當時一部分地區(qū)和單位的思想教育工作沒有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信息不靈,敏銳不夠,制止不力。尤其是一部分是黨員和干部帶了不好的頭,沒有用科學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沒歪理邪說迷惑了心靈,為群眾做了不好的示范。因此,思想教育一定要善于觀察和分析心理要的社會性,高度重視人們心理需要的普遍性和強烈性。
要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毛澤東指出:“一切群眾的生活實際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隊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币话銇碚f群眾的思想問題都是有實際利益引起的,解決思想問題實際上就是要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定意義上就是解決了人們的思想問題和觀念問題。比如基層思想政治工作,通過關心解決職工群眾的工資晉級、福利保障、職工住房、安置職工子女就業(yè)、干部提拔任用等等問題真正從實處為群眾排憂解難,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wěn)人心的實事,使群眾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產生強有力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從而達到溫暖人,教育人的良好效果。
總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它視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抓緊抓好,要立足社會實際,深入基層群眾,針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探索新方法和好途徑,創(chuàng)新載體,豐富內容,扎扎實實地把這項鑄魂育人的重大工程建設好,為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