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華字典》在日常生活中面向的人群廣,使用率高,規(guī)范性強,影響廣泛,對我們生活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對近十年來對《新華字典》的研究加以梳理,并探討了最新版本的修訂情況。
關鍵詞:《新華字典》;修訂;綜述
[中圖分類號]:H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6-0-01
一、引言
《新華字典》(以下簡稱《新華》)是新中國第一部現(xiàn)代漢語字典,自1953年至今已經(jīng)出版了11版,《新華》不是純學術性的字典,它的使用人群非常廣泛,具有很高的權威性,且要根據(jù)漢字的使用情況不斷進行修訂。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歷史版本修訂情況研究
金欣欣(2001)對《新華》的初版和第9版做了比較,討論了第9版的成功和不足。修訂版成功的最主要體現(xiàn)是在釋義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初版已有的一些很好的編寫傾向,比如在應用和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說明、方言標注、插圖方面,在部分釋義和例證等方面,也存在不如初版的地方。金欣欣在2004年提出對《新華》第10 版的修訂情況,包括六個方面:一、條目與義項、例證的增刪,二、對部分釋文不夠準確的條目的修訂,三、部分體例的修改和統(tǒng)一,四、漢字的字形和順序,五、插圖和附錄,六、版式設計與印制。2007年從權威性、規(guī)范性、實用性三個方面對注釋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對《新華》的第9 版 和第10版從單字、虛詞、復音詞、異形詞、環(huán)保內(nèi)容和新義六方面進行了對比。
錢毅、周卓(2010)從義項的增補,義項的修訂,義項的調(diào)整,義項的刪除四個方面對第10版釋義修訂與第9版進行了比較。
黃攀偉(2009)對第8版、第9版、第10版《新華》部首變化情況比較。第8版在《部首檢字表》共收錄部首189個,“跟一般字典的部首基本相同,略有改并。”第9版《新華》列出了189個部首,而第10版《新華》列出了201個部首。
(二)對釋義的探討研究
金欣欣(2003)就《新華》第9 版的部分釋文作一些新的探討。從釋文的準確性,通俗簡潔與順暢的問題,釋文的標點問題以及釋文的體例問題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2003年5月又對《新華》中的部分字義提出了商榷意見。2004年就《新華》第9 版的部分注釋內(nèi)容做了一些探討,主要包括:一、地名;二、普通語詞;三、方言;四、數(shù)目字和涉及語法方面的條目;五、《新華》的特有體例“ 引” 和“ 喻” 。2005年從釋義的全面性、釋文的詳與略、釋義的準確性、釋義的方式和釋義的通俗性這五個方面對《新華》第9版的釋義進行了評述。
葉桂郴(2000)對第9版《新華》的義項進行了考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闕失,并試圖改正。陳建裕(2006)認為字典部分釋文存在有重復、歧義、循環(huán)論證、舉例失當?shù)葐栴}。
(三)對《新華》其他方面的研究
馬顯彬(1999)對《新華》修訂本與《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作了比較,提出了建立由各方人士組成的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的審音組織的構想,求得字音的統(tǒng)一。金欣欣(2004)對新華第9版部分例證和體例做了一些探討。2008年從四個方面探討《新華》與國家語文規(guī)范標準的關系:一、超前規(guī)范,二、遵守規(guī)范,三、引領規(guī)范,四、超越規(guī)范。安華林(2009年)認為,第10 版在配例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不全面,位置不當,順序欠佳,生僻或生硬不通,不規(guī)范,與釋義內(nèi)容不匹配,多義,與義項的語法屬性不一致,有語法問題等。
劉慶?。?001)指出根據(jù)《簡化字總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增刪了單字,調(diào)整了字頭,明確區(qū)分了字頭后邊的繁體字、異體字;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guī)范》調(diào)整了一些部首和單字的排列順序。張鐵文(2005)對地名用字修訂情況進行了分析。
三、《新華》第11版修訂情況
2011年7月5日,第11版《新華》面世。11版《新華》的修訂除了常規(guī)的拾遺補缺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增訂了正字字頭
11版新增正字字頭800多個,其中大多數(shù)是人名、姓氏、地名用字,力度大于以往任何一版的修訂。有些本來是被視為異體字的被轉為正字字頭,如“甦”、 “犇”、“堃”、“喆”、“淼”等。有些俗字11版也列為正字,如“肖”、 “諶”、“佀”等字,地名用字增加了“堐”(堐東),為“洞”增設了tóng音(洪洞縣),在“汶”字頭下增加釋義汶川,地名,在四川省。
(二)修訂了部分字音
11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字音。如“的”增加了dī音,因 “的士”“打的”等詞已非常常用。再如“拜”字,增加了bái音,用于“拜拜”(再見義)。它們都源于外來語,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頻率極高且本沒有口語中所說的音,修訂后它們在漢語的字詞系統(tǒng)中就有了自己的身份。
(三)對部分詞義進行增刪
11版有些字增加了新義,如,“秀”:“表演,展示”、“門”:“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曬”:“展示,多指在網(wǎng)絡上公開透露(自己的信息)”、“奴”:“為了支付貸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刪除了不利于環(huán)保的有關的釋義,如第10版中出現(xiàn)的“鵪鶉:肉、卵可以吃”、 “翅:(魚翅)是珍貴的食品” 、 “貍:毛皮可制衣物”等說法在11版中都不再出現(xiàn)。
這些新義都是詞性和詞義穩(wěn)定并在近些年廣為流傳、高頻使用的,它們反映了字典修訂中所體現(xiàn)的“與時俱進”的重要特點。
四、小結
《新華》面世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修訂重版,日臻完善,發(fā)行達四億多冊,具有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又不脫離實際應用,現(xiàn)我們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新版修訂情況加以分析,以期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新華辭書社.新華字典(1998年版)[Z]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0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新華字典:第11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4]、金欣欣.《新華字典》(1998 年版) 的例證和體例[J]. 煙臺師范學院學報2004,第2期,88-90.
[5]、張鐵文.《新華字典》(第10 版)地名條目的修訂[J].中國出版2005,第10期,53-54.
[6]、耿二嶺,劉巍. 新版《新華字典》釋義評析[J].中國語文2007,第1期,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