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教學狀況調(diào)查的基礎上,探討了高中語文外國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引入探究式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并對探究式教學的具體運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外國詩歌;高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16-00-01
詩歌是人類語言文化的優(yōu)秀結(jié)晶,反映著各國不同的語言文化特色、文學傳統(tǒng)、審美情趣。詩歌閱讀對于學生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但實際中高中語文外國詩歌教學卻備受冷落,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外國詩歌時,往往不能理解外國詩歌的美感,難以深入學習,更遑論培養(yǎng)興趣。因此,在高中語文外國詩歌中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從問卷調(diào)查看高中語文外國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西安高新一中高一100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內(nèi)容主要包括學習內(nèi)容、學習興趣、學習目的、學習時間、學習方法、學習效果等方面。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超過95%的學生都認識到學習外國詩歌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提高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增長知識和開闊眼界。在學習時間上,75%的學生對于外國詩歌的學習主要是外國詩歌單元課堂教學之中,19%的學生會在自習時間進行學習,在學習內(nèi)容上,僅有6%的學生愿意抽出時間學習在教材內(nèi)容之外的外國詩歌。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僅有9%的學生很喜歡外國詩歌,比較喜歡的占56%,不喜歡的也只占8%。超過46%的學生認為學習效果不好,21%的學生對外國詩歌的效果不關心,只有14%的學生認為學習效果明顯。通過訪談,我們得知,認為學習效果明顯的學生多數(shù)會在課前課后搜尋相關資料進行學習,或者是和同學相互交流,互相探討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高中語文外國詩歌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
針對調(diào)查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方法單一,缺乏互相之間的交流,不愿意花時間進行學習,學習效果不明顯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外國詩歌翻譯方面的問題。由于詩歌是各國文化的精粹,詩歌翻譯歷來都是翻譯之中的難點,要想在外國詩歌翻譯之中做到“信、達、雅”則更是難上加難了。盡管翻譯我們教材中外國詩歌作品的翻譯家們很優(yōu)秀,但是翻譯之后的作品很難與原著達到完全吻合,從而形成一種“洋涇浜英語式”的外國詩歌。這就使得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程時很難得其門而入,從而妨礙了學生在與詩歌的對話中獲得樂趣,進而培養(yǎng)出學習興趣。
其次學生方面的原因。外國詩歌與中國傳統(tǒng)詩詞無論是在詩體形式還是審美風格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異,如中國詩歌注重抒情,而外國詩歌注重敘事;中國詩歌短小精悍,外國詩歌多鴻篇巨制;中國詩歌含蓄婉約,外國詩歌則直抒胸臆等等。兩者之間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但在閱讀最初帶給學生的卻是陌生和不適。“固有的心理定勢和審美習慣都影響著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接受。”【1】
最后是教師層面的原因。外國詩歌和學生之間存在著陌生感,那么和學生生活在同樣的一個異文化之中的教師,自然也不可避免地會和外國詩歌之間存在距離感。由于教材之中所選的大部分外國作家所生活的時代、地域和文化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我們在鑒賞他們作品時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障礙,再加上教學中需要結(jié)合當前語境來進行,無疑進一步擴大了這種距離。在對20名老師老師的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老師在鑒賞外國詩歌方面缺乏興趣,在外國詩歌教學中大都采用點到即止的態(tài)度,甚至有些人認為課本中所選編的這些作品既無法讓學生對外國詩歌“窺一斑而知全豹”,更難培養(yǎng)出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大可隨時退場。
三、探究式教學在高中語文外國詩歌教學中運用
1、深入解析詩歌,探究表現(xiàn)手法
中外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有很多,像對比、聯(lián)想、反襯,比喻、比擬、夸張、托物起興、托物言志、用典等等。一般學生和老師對外國詩歌了解不多,尤其是作為理解外國詩歌關鍵的表現(xiàn)手法知之甚少。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每一首外國詩歌都有其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這些表現(xiàn)手法,更為深入的解析詩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象征這種表現(xiàn)手法是指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象征的表現(xiàn)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lián)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例如雪萊在《西風頌》中就運用了象征的手法,這首詩一直圍繞著西風展開,無論是寫景或是抒情都沒有任何涉及政治或者革命的語言。但在學習了這首詩之后我們卻可以深刻地體會到,雪萊是通過歌頌西風來贊頌革命,詩中的西風、殘葉、種子、流云、暴雨雷電、大海波濤、海底花樹等等,都包含著深刻的寓意,大自然風云激蕩的景色,是人間蓬勃發(fā)展的革命斗爭的象征性反映。
2、引導學生多元理解詩歌內(nèi)容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注意作品內(nèi)涵的多義性和模糊性,鼓勵學生積極地、富有創(chuàng)意地建構(gòu)文本意義”。由于詩歌的語言和內(nèi)涵具有模糊性、多義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外國詩歌進行多元解讀。以高中語文《籬笆那邊》為例,這首詩短小精悍,語言平易又耐人尋味,但是學生學習起來卻存在很大的困難,對于這首詩在教學中應該引導讓學生從兩個方面來探究。首先是對詩中“草莓”、“籬笆”、“上帝”、“孩子”等幾個中心意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其次是探究詩歌的內(nèi)涵,《籬笆那邊》將深邃的哲理蘊于簡單的語言之中,因此在探究本詩的內(nèi)涵時,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參考資料來闡述,也可以引導學生查詢網(wǎng)絡資料來理解,老師適時進行引導。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研究
高中語文的探究式教學除了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手法之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依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在課堂之外進行專題式的研究。教師在引導學生方面應注意做到如下四點:第一、指導學生選擇適當?shù)难芯款}目,題目的確立應注意從教學實際入手,注重利用現(xiàn)有資源。第二、著重指導學生的探究過程,鍛煉學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幫助學生明確研究小組分工,責任到人,加強督促。第四、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鼓勵學習積極性。
注釋:
【1】韓秀清:《高中語文外國詩歌教學的困境及對策初探》,《中學語文》,201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