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學生、家長以及學校都著重于語、數(shù)、外的課程教學,對于其他學科在心理上存在著認知偏差。再加上開卷考試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從根本上不再重視思想品德課,認為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副課,可以開卷輕松解決。如何實現(xiàn)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筆者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反思得出幾下幾點結論。
追根溯源,首先得解決學生認知的偏差,讓學生接受、了解思想品德課,然后教師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重視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之教師的引導輔助,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現(xiàn)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課堂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我們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體質的健全發(fā)展應當合而為一?!睂W生在學校不光是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
一、以身作則,循循善誘
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認知的偏差性,但作為一名教師要端正自己的位置,課前一定要有充足的準備。如果教師自身都不重視學科的教學,那就更加驗證學生對這門學科存在認知偏差。教師應該以身作則,重視學科教學,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名教師能否上出一堂優(yōu)質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前備課。課前教師一定要做好備課工作,一定要做到自己滿意為止。在備課時,要把學生放在首位,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設定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狀態(tài),思考如何處理教材內容,讓所教知識更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思考如何設定問題,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要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激發(fā)學生,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教師應該做到以自身充沛的教學情感對學生循循善誘。
二、靈活教學方式讓學生樂學會學
1.課堂導入
精彩的導入能讓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課堂教學的導入是聯(lián)系舊課與新課的紐帶,如同路標提示,引導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課堂導入如同緩沖地帶,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轉變,在課堂導入時完成課堂角色的轉變,不再受課間的影響,而是完全融入課堂,為有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教師應該根據不同課型設置不同課堂導入,課堂導入一定要真實、貼近生活。真實的事才會活靈活現(xiàn),不會讓學生產生虛假感而失去往下探究的興趣。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才會有積極的學習情感,才會形成自覺學習的原動力。
2.發(fā)揮學生自主動力
有效課堂教學不是純粹的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主動追求,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習慣。教師首先得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緊繃的神經放松,打破傳統(tǒng)的嚴師形象,不再擔心被批評而被動地接受知識。其次,教師應該接受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發(fā)揮每位學生的優(yōu)點,讓學生都擁有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從學中產生樂趣,從而更加主動去學。隨之,引導學生認知和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所說的未知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認知和發(fā)現(xiàn)。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把時間交由學生自己處理,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結果、解決問題,使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還會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入學習,這樣便會產生良性循環(huán),讓學生不再認為學習是枯燥的,從而快樂學習。
三、貼近生活,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實踐性是思想品德新課標的突出特點,至少要有20%的時間用于開展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實際生活的驗證才能使課本知識轉變?yōu)樾袨?,讓學生思想升華。在實踐活動中更容易發(fā)現(xiàn)新問題,以便從新問題中獲得新知識。參加實踐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手、足等,讓學生自己用心去感悟,用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例如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學生首先要思考進行教育的問題所在,從而要觀察選定某個社區(qū)存在的問題及相關的公共政策;發(fā)現(xiàn)問題后,學生便要討論研究確定問題;確定問題后,學生就會圍繞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從而共同探究、提出解決方案;展示成果,邀請有關部門的領導、專家開展聽證會,將方案提交有關部門決策參考;最后,總結學習經驗。在此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則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選擇所探究的問題,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價值觀取向和社會責任感,為教師以后的教學作參考,達到“以學定教”;收集材料、提出解決方案,則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更健康地融入社會。
并且,貼近生活的事件,讓學生有親切感,不會產生課本知識空洞和抽象的感覺。讓學生更多地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體會到思想品德就在身邊,感受到思想品德的作用、價值,體驗到思想品德的魅力。教師應該落實課本知識點、關注生活教育,做到知識和生活的有效整合,使教學更有效。
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在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學是否有效關鍵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生是否有繼續(xù)學習的愿望。首先,要改變學生對思想品德的認知偏差,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其次,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會學習并且快樂學習;再次,在一定的興趣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