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開始
近年來,有關天氣、氣候的話題似乎越來越多,其中地球變暖也被很多人所熟知。那么,什么是地球變暖,它與我們的生活有多大關系呢?
據(jù)專家統(tǒng)計,近幾十年來,由于溫度升高,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青藏高原上的許多湖泊都在長大。而溫度升高使凍土融化,地面下就冒出水來了。對于這些,世代居住在高原上的居民未必清晰,但青藏高原的確在發(fā)生著歷史記載上從所未有的變化:冰川在消融、凍土在解凍、沼澤在滋生。這個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已經敏銳地感受到:地球變暖了。
那么,地球的溫度究竟升高多少,使長期亙古不變的冰雪發(fā)生了融化?
全球有2萬多個溫度測量站,幾乎遍布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它們能夠準確測量出陸地、海洋和空中的溫度變化。所有的測量數(shù)據(jù)通過面積加權計算,就可以得出全球的平均溫度。
結果顯示,最近100年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0.74℃。
不要以為這區(qū)區(qū)0.74℃的變化微不足道。因為,這是一個全球平均計算的結果,在不同地區(qū),它表現(xiàn)出了極為不同的變暖軌跡:赤道地區(qū)的平均溫度變化并不大;但在北極,50年內平均溫度卻升高了大約7℃;在南極西南部,50年內升高了大約4℃;在青藏高原,30年內升高了近1℃;而在許多海洋地區(qū),海表以及海面以下3千米的海水也都在升溫。
那么,地球的這場“低燒”究竟帶來了怎樣的危害呢?
北極,更多的浮冰在消失。對北極熊來說,這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浮冰是它們覓食、交配的場所。一旦兩塊浮冰之間的距離超過北極熊可能跨越的限度,它們將可能由于體力不支溺死水中。堪稱游泳健將的北極熊居然會死于溺水,真是個悲哀。
科學家最為擔心的是南極西部冰原和北極格陵蘭島冰川。它們一旦融化,后果將非常嚴重。北冰洋上的海冰屬于海洋性冰架,融化不會引起海平面上升;而陸地冰架落入水中,相當于給水中加冰,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與此同時,海洋變暖和海水膨脹也在增大海洋的體積,導致海平面上升。
兩極冰川的融化速度將決定人類的命運。近百年來,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7厘米。17厘米,看起來是如此微小,但正是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為什么海平面僅僅上升17厘米,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呢?大海并不總是平靜的,風暴潮,就是其中的不平靜因素之一。這是一種由臺風或熱帶風暴將海水推入海岸導致海面異常升高的現(xiàn)象。海平面上升會使潮流和波浪增強,從而進一步放大風暴潮的威力。
在太平洋上有個島國名叫圖瓦盧,最高海拔只有4.5米。2000年2月,一場有史以來浪峰最高的潮水,就幾乎吞沒了該國所有居民的家園。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這樣的島國還有40多個,他們離海平面僅剩1米多,前途同樣讓人擔憂。
當然,遭遇這種威脅的,不僅僅是島國,還有廣大的沿海國家。
中國珠江三角洲,絕大部分地區(qū)海拔不到1米,有13%的土地還處在海平面以下。專家推測,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2000年上升30厘米,珠江三角洲將面臨與圖瓦盧類似的窘境。一旦風暴潮越過防護設施,一半地區(qū)將會被淹沒,中山、珠海等城市,都將淪陷在海水之中,上千萬人的生命將受到威脅。
在全球,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線50千米以內的沿岸地區(qū)。受到威脅的還會有更多我們所熟悉的城市。未來,地球變暖或許會使世界版圖變成另一番模樣。
在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qū),地球變暖呈現(xiàn)的卻是另外一種形式。
青藏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它發(fā)育了3萬多條冰川,流域達10萬平方千米。但是,這些看似巋然不動的冰川卻在悄悄融化!在珠峰北坡海拔高達5 400米的地方,往日的冰川已經不復存在,而由冰川融化形成的雪水已經形成了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
雖然冰川融化增大了河水的流量,但冰川的長度和厚度在不斷減少,如果冰川這種負增長的融化持續(xù)下去,最后的結局將是冰川消失,河流斷流,生活在流域地區(qū)的人類將守著河道卻無水可用。
在甘肅民勤,石羊河流域的綠洲已經成為人們擔憂的焦點。這里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是風沙天氣,有近一個月是強沙塵暴。水退沙進、沙進人退,許多自然村被迫遷徙。民勤綠洲一旦失守,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就會連片,中國西北部乃至北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將受到極大威脅。到時,一陣大風過后,整個華北連同北京,將有可能是漫天黃塵。
這就是地球變暖的力量。更令人擔心的是,長期形成、人類已經適應的地球氣候系統(tǒng)也正在因此發(fā)生劇變,人類還將面臨越來越難以應對的氣候。
天問大氣
最近一些年來,極端天氣席卷全球。極端暴雨、超強臺風、沙漠暴雪、極度干旱、極端高溫等詞匯頻繁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而且似乎每一年都在創(chuàng)造新的百年一遇的紀錄。那么,地球的天氣究竟為何會發(fā)生這樣極端的變化,所有這一切,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億萬年以來,地球始終以一定的傾斜角度面向太陽。這種太陽照射角度的不同,導致地球赤道地區(qū)始終會比兩極更熱。這種熱量分布的南北不均衡,構成了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原始驅動力。通過風的作用,大氣把熱量從低緯度傳到了高緯度地區(qū),這就是大氣環(huán)流。在地球旋轉的作用下,能量與水汽傳輸過程中便產生了降雨、干旱、臺風等天氣現(xiàn)象。
然而,這種能量傳輸過程一旦發(fā)生變異,帶來的將是災難。
隨著地球變暖,使大氣和海洋中聚集的能量增多,更多的水分被蒸發(fā)到了大氣中。這時,臺風就像一臺發(fā)動機,吸收了更多的水汽,并從大氣和海洋中卷起更多的能量,一路“瘋長”,最終,形成了具有可怕破壞力的超強臺風。
在我們地球上,能量傳輸還有另外一種方式,這就是海洋環(huán)流。它傳輸了地球一半的熱量,同樣給全球氣候帶來了巨大影響。每隔幾年,就會有一道溫暖洋流從亞洲移到美洲,這就是厄爾尼諾現(xiàn)象。南美洲會因厄爾尼諾現(xiàn)象而下起大暴雨,平常干燥的沙漠變成水鄉(xiāng)澤國;而在澳洲和印度尼西亞則會因干燥而陷入苦旱。
地球上傳統(tǒng)的熱帶區(qū)域,指的是地球南北緯23.5度之間。但有研究顯示,最近30年,地球熱帶區(qū)域至少向南北兩極各推進了2個緯度,相當于各擴張了200多千米。熱帶加速擴張,而冰冷的極地卻急速升溫。熱量分布出現(xiàn)新的變化,這影響到了從赤道向兩極的能量傳輸。于是,傳輸能量的大氣環(huán)流開始變異了。然而,變異的大氣環(huán)流并不會將水汽進行合理分配,相反,它打亂了以往正常的水循環(huán)秩序,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事件。
2007年7月,淮河流域暴發(fā)了1954年以來的第二大洪水;在濟南,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讓泉城變成了水城。也正是在這個月,英國遭遇到200年一遇的大雨;印度尼西亞暴發(fā)了猛烈的泥石流;孟加拉國洪水泛濫;熱浪襲擊歐洲中南部,造成數(shù)百人死亡;美國西部遭遇罕見高溫,山林大火迅速蔓延;而處在冬季的南美洲則遭遇到了異常低溫。
2008年1月,大氣環(huán)流持續(xù)異常,使冷暖氣流出現(xiàn)了穩(wěn)定對峙,不斷交匯在中國江淮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qū)的上空,形成了罕見的冰雪凍雨天氣過程。這一過程使大半個中國遭受到了長達1個月之久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
地球變暖是就全球平均氣溫而言的,并不意味著發(fā)生在所有地區(qū)和所有時間。同時,它還意味著地球氣候系統(tǒng)的劇變。大氣環(huán)流異常,打亂了熱量和水汽的正常傳遞,使冷暖劇變或旱澇急轉的極端氣候事件不斷增多。
地球變暖,北極海冰大量消融、退縮,融化成的海水將比海冰吸收更多的熱量,使它無力再容納更多熱量,攜帶赤道熱量的大氣和海洋環(huán)流因此減弱,從而使地球的氣候南北差異更加明顯,仍然極冷的北極地區(qū)冷空氣向外擴散,形成所謂的干冷西伯利亞氣候,導致歐洲和東亞各地出現(xiàn)嚴寒天氣。
但危害不僅僅如此,地球變暖還造成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糧食生產和人類健康等方面新的危機。
植物向涼爽地方遷移的行動已經開始了。據(jù)統(tǒng)計,最近50年,全球植物版圖平均每10年往極地遷移6千米。由于樹木的壽命很長,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繁殖,一些來不及遷移的植物可能會被“熱死”。
人類也不例外。高溫酷暑正在考驗著人類的體溫調節(jié)系統(tǒng)。據(jù)估計,世界每年因熱浪致死的人數(shù)達百萬以上。
但是,地球變暖也有贏家:溫度上升1℃,蚊子數(shù)量就會增加10倍。這些蚊子將會隨著溫暖的天氣不斷向高緯度地區(qū)進軍,傳播疾病。由于地球變暖,在我國曾被消滅的血吸蟲病,又在悄然復出。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報告,過去30年間,發(fā)現(xiàn)了30多種新的或是死灰復燃的嚴重傳染病。
那么,這是地球變暖脫離了氣候變化規(guī)律帶來的危機嗎?引起近百年來地球變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人們又是如何尋找這個原因的呢?我們將在下期解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