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傳統(tǒng)手撒肥料
圖2 筒身兩層鐵皮可調節(jié)施肥孔大小
圖3 滾筒筒身分解圖
發(fā)明背景
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給農(nóng)作物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不管是蔬菜或是其他農(nóng)作物在播種之前翻土時都需施一次肥(簡稱“底肥”);不同種類的農(nóng)作物按照生長情況的不同,還要在生長期間追加施1~2次肥料(簡稱“追肥”)。
長期以來,人們施肥時都僅限于手工撒肥料(圖1)。特別是追肥時,小麥或蔬菜等已經(jīng)長出青苗,不能再開著拖拉機到地里機械施肥,只能靠手工。手撒肥料既損害皮膚,撒得又不均勻,還費時費力費肥料。
我記得每年到了耕種季節(jié),媽媽都要挎著沉甸甸的籃子從地這頭走到地那頭,邊走邊從籃子里抓出一把把肥料撒出去,一天下來不但累得腰酸背疼,雙手上的皮膚也被肥料腐蝕得發(fā)白了,過不了幾天手上發(fā)白的皮膚就會慢慢地鼓起來、脫去一層皮。到了給小麥或蔬菜追肥的時節(jié),同樣要這樣干,媽媽經(jīng)常累得都直不起腰來了。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想如果能制作出一種能適合不同地形、省時省力特別是追肥時不需要用手撒肥料的施肥器該多好啊!我把想法告訴了父母,他們都表示了肯定和支持,在父母和鐵匠師傅的幫助下,我經(jīng)過反復實驗和改進,最終制作出了“可調節(jié)滾筒式施肥器”。
構造及特點
構造
采用圓柱體滾筒形設計,滾筒長40厘米,內直徑25厘米。
滾筒兩端呈半球形,頂端開有加肥料的小孔。
我在請教父母及農(nóng)技員后,設計了10厘米的外沿高度,使其符合追肥時的蔬菜、小麥生長情況,基本不會滾壓青苗。
滾筒中間通過一橫軸連接兩端半球和木質拉桿,使施肥者在推拉施肥器時輕松自如。
滾筒筒身部分使用兩層白鐵皮,里外兩層鐵皮在相同部分有順序地打上圓孔(能開合自如)。里面一層固定不動,外面一層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活動。通過外層滾筒上的撥片調節(jié)外層鐵皮與內層鐵皮上兩種不同大小的圓孔進行重疊或錯位,即可達到調節(jié)施肥孔大小或開閉施肥孔的目的。
特點
通過實驗和調試,該施肥器適用于粉末狀肥料、小顆粒狀肥料(如尿素)、稍大顆粒狀肥料(如復合肥)等多種肥料。
在勻速推拉的情況下通過4擋調節(jié)刻度控制每畝施肥量:1擋5千克/畝;2擋10千克/畝;3擋15千克/畝;4擋20千克/畝。
圖4 滾筒位于1擋
圖5 滾筒位于4擋
圖6 使用施肥器為蔬菜追肥
圖7 施肥器特別適合在大棚中施肥和播撒蔬菜種子
圖8 草地追肥
圖9 播撒底肥
使用方法
使用前,調節(jié)撥片,關閉施肥孔。
通過加肥孔裝入適量肥料,蓋緊蓋子。
透過調節(jié)撥片調整好施肥擋位,手推(或拉)施肥器前進即可施肥。
蔬菜施肥后,再噴灑澆水即可。
創(chuàng)新點
滾筒式設計,推拉自如,高效省力,避免雙手接觸肥料而造成的皮膚灼傷。
特別適用于農(nóng)作物的追肥,彌補了拖拉機等機械在青苗長出后不能下地追肥的缺點。
施肥孔開閉自如,孔眼大小可調節(jié)。
分為4擋控制不同肥料的施肥量,撒肥均勻,不浪費肥料,實現(xiàn)科學種田。
滾筒邊沿支撐滾筒與地面形成10厘米的高度,不會滾壓青苗。
適用多種地形,特別是在蔬菜大棚內等小面積土地施肥時,其優(yōu)勢尤為突出。
用途廣,除施肥外,還可用于小顆粒狀種子的播種,如油菜和其他類似的蔬菜籽等。
該項目獲得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創(chuàng)新成果競賽項目小學組技術與設計一等獎。
專家評語
該選題緊密結合農(nóng)村生產(chǎn)實際需要,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研究方案設計較合理、具體,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表現(xiàn)出作者良好的研究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研究報告較完整,圖文并茂,層次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