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課文內容作為寫的材料,把語言形式的運用和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彼此交融,和諧運行。而且隨文練筆不同單元作文訓練,其選材角度小,內容簡短,貼近實際,且緊隨閱讀教學,極有利于小學生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和作文水平的提高。通過工作的實際,總結出以下幾種 “作文快餐”,簡單而且實用。
1、趣味變寫
教材中有些課文意蘊深刻,耐人尋味,學生學后,心中有許多話想對文中的角色說,或想為他們改變一個環(huán)境。記得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提出一個問題:“面對這個小女孩,你們想說些什么話?”一位學生忽然站起來說:“我想讓她跟我一起生活?!苯又枚鄬W生舉起了手。同學們都道出了自己的心聲。接著我讓學生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為題練筆,同學們馬上揮毫,寫出了自己的情感,道出了自己的愛,體現(xiàn)出社會主義的美好生活。如學習《草船借箭》我設計了這樣的小練筆,“如果魯肅把諸葛亮的計劃密報給周瑜,事情會怎樣?”學習《小音樂家揚科》當學生正為揚科的遭遇而惋惜時,適時引導學生變寫“神筆馬良救揚科”“假如揚科生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會怎樣?”使學生一吐為快,直抒胸懷,收到良好的練筆效果。
2、填補空白
課文中由于作者構思立意、布局謀篇、運筆行人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情節(jié),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這些“空白”作些合理的補充、想象。如學習《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讓學生想象: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邱少云是怎樣忍受著巨大痛苦做到紋絲不動的?他心里會想些什么?然后讓學生寫下來。學習《再見了,親人》一文,當作者寫到朝鮮大嫂為給志愿軍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傷,文中省略了受傷至傷好的情節(jié),可以讓學生小練筆“大嫂倒在血泊中,后來怎樣”通過聯(lián)想補充情節(jié),使人物形象更豐滿,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刻,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將相和》時,讓學生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tài)、言行以及藺相如的態(tài)度。這些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故學生容易接受。進行這樣的小練筆,不僅對學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課文內容有推動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義,從而,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技能。
3、模仿寫法
冰心在《談點讀書寫作的甘苦》中說:“我常常抄襲,就是說模仿別人更好的句子?!毙睦韺W家也研究表明,給出榜樣讓學生學習,學習效率更高得多。因此,從課文中學習作文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閱讀范文,加強由讀到寫的遷移,讓學生由不會寫,到通過對范文的模仿、借鑒,把范文的表達方式轉化為自己會運用的表達技能,這是一種很重要的練筆方式。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描寫了故鄉(xiāng)的楊梅樹和楊梅果,作者又從形狀、顏色、味道三個方面描寫了楊梅果,寫得具體生動。學完這課后,我就要求學生仿照課文描寫楊梅果的段落寫法,寫家鄉(xiāng)的一種特產(chǎn),學生興趣極高,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模仿寫好。如學習《火燒云》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想象:除了課文中寫到的火燒云顏色和形態(tài)外,還有哪些顏色和形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然后,要求學生按著出現(xiàn)、變化、消失的順序寫下來,要寫上變化快的詞語。這樣,學生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空中遨游
4、續(xù)寫文章
有些文章所寫的事情雖然完結了,但事態(tài)還可繼續(xù)或有新的發(fā)展。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以原文的終點為續(xù)寫的起點,展開聯(lián)想,構思新情節(jié)。如《小攝影師》寫的是一個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因忘了帶膠卷沒照成的事。學完這課后,我提出一個問題:“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續(xù)寫文章。如在教學完《窮人》一課后,我讓學生為文章續(xù)寫結尾。其中有的同學這樣寫道“……在漁夫和桑娜的辛勤操勞下,七個孩子終于長大成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同學寫“桑娜為了使西蒙的兩個孩子過得更好,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而自己的一個孩子卻不幸夭折了……”有的同學寫“……在一次捕魚時,漁夫打撈到一箱珠寶,變賣成錢,從此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庇纱丝梢?,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是不可估測的,在他們清澈的童眸中裝著許多個異彩紛呈的世界。小練筆打破了作文的神秘感,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傾吐的作文氛圍,使課堂積極、活潑、開放,使作文進入學生的生活,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且最愉快的一部分,使學生見材料就寫,有情便抒,自由為文。
5、生活小練筆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逼鋵崳W生的生活是不會貧乏的,大至宇宙世界,小到學校家庭,許多事情都會撥動他們的心弦,他們有一個不停變幻色彩的生活領域。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以無目的性觀察,無意注意占主導的思維方式關注世界,許多可供寫作的材料,他們或不曾仔細觀察而視而不見,或不曾真切感知體驗而成為過眼煙云,大量重復繁雜的表像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以至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我讓學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會、日常生活中,告訴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處處都有可寫的內容。教師要善于在活動中組織學生練筆。如讓學生把在校內參加的過“六一”等活動情況寫下來,讓學生把在家耳聞目睹到的事物寫下來,讓學生把在社會上耳聞目睹到的事物和參加的活動情況寫下來,更富真情實感。上學期,學校組織全體師生涼水景游玩,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臨去前布置任務,要學生仔細觀察各處。在參觀的過程中,我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看、說,回來后再進行小練筆,學生都很樂意寫,很快就完成了,而且都寫得不錯。廣播里、電視中、學生的身邊天天都有新鮮的、有趣的事情發(fā)生,這就是學生習作題材最豐富、最直接的來源。因此,教師平時要引導學生關心時事,留意身邊小事,培養(yǎng)對生活的關心和熱愛。
從此學生不再怕作文了,通過小練筆激發(fā)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對集體的熱愛,對他人的熱愛,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