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十分必要,對于學生終身學習十分有利。學生自主性學習是指:學生由原本在教師的督促下學習,或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被動地學習,變?yōu)樽栽傅?、有計劃地、獨立地主動學習。學習的性質由“假學習”變成“真學習”。這樣一來,假如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養(yǎng)成,那么學生的學習將會大大變樣,學生學習的進步將會逐步、穩(wěn)步提升。然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并非一件容易事。
通過我在教學實踐不斷摸索,我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入手
許多教育實踐證明:學生的學習只有在學習興趣作為行為動力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才會有實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毖灾祭铮骸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成為“樂知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新理念的基礎上,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課堂中教師要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機會,搭建活動平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變?yōu)橹鲃拥貙W,鼓勵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好的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好的教學內容,而無好的教學技藝,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保持和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以設計各式各樣的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有價值、有意義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或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或這或那的失誤,我們應正視學生的失誤。對于教師來說雖說打鐵還需本身硬,但有時出現(xiàn)做法不當?shù)臅r候,我們要敢于承認錯誤,教師應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交流,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因為如今的學生,大部分是優(yōu)越條件、溫馨家庭溺愛中成長起來的,活潑有余,自控力不足,受挫力、忍耐力不高,逆反心理強的嬌慣兒。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應做到尊重學生的自由意識,老師應多關心他們,多用兒童般的語言與之交流。盡量先拉近與學生的關系,而后再進行思想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好些。原因是:現(xiàn)在的孩子成長特點決定,只有讓其親其師,方可使其信其道。還有一方面,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業(yè)務修養(yǎng)的提升?,F(xiàn)代社會是一個經濟信息其發(fā)展的社會,是多元文化型社會。學生所生活的環(huán)境豐富多彩,周邊環(huán)境對其的影響與無形教育較為廣泛,學生的眼界也較為寬泛。教師要想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全新的偶像形象,只有不斷學習充電,跟緊知識、信息發(fā)展的步伐自我成長,這樣做才能行得通。教師應該注意和學生同步接受新事物,與學生交流中齊列同步,這樣學生才會樂意接受并崇拜老師,才會愿意接受老師的思想教育,再者,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掌握適當?shù)慕逃椒?,針對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法。要做到教育目標明確,教育方法靈活,教育內容切實.對于個別學困生,教育時要有耐心,應采用循序漸進的螺旋上升的教育策略,制定好特定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計劃和目標,協(xié)同家政一道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與家長一同培養(yǎng)學生,使其由低到高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扶學生沿著既定的路線走,直至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以親友的身份幫助他,以教育的方式指點引導他,最終幫助學生直至成功。與此同時無形中也會建立一種良好的、融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以后更進一步的教育奠定基礎。
三、結合家庭教育入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學生好多學習習慣養(yǎng)成都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學校中的教師應與家長時常保持聯(lián)系。家長與學校始終堅持一點: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在學校,老師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完成家庭作業(yè)。假如家長與學校都能默契配合到位,并長期堅持,那么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很快形成并受用終身。所以,教育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自覺形成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彰顯活力,我們的 教育才會體現(xiàn)真正的價值意義。
四、從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惑入手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正確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退步或落后的真實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實施有效的教育。有的學生是因為學習習慣懶散造成的,有的學生雖然勤奮,然而由于課堂收效不好,對知識一知半解而造成的;也有的學生由于學習方法單一、粗笨、死板而造成的。長期下來學習中積壓了較多的學習困惑,阻礙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凍結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這類學生厭學退步。針對此類情形,我們教師應有敏銳的洞察力,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幫助學生,為學生指路引航,并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勇于探索,肯與奮斗。
五、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入手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成功人士的經驗表明:良好的習慣能成就一個人的事業(yè),會讓人終身受用。對于我們教育學生來說,培養(yǎng)好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等于我們的教育成功了一半。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提出要求的同時自己的行為習慣應該好,正如有句話說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比纾航處熞髮W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就應該寫規(guī)范、寫整齊、寫美觀,這樣的話,可以說不用我們的要求,學生就已經在模仿學習了,此時只要我們教師稍作要求,再鼓勵鼓勵學生,相信學生就會做到位的。再說,不管在哪方面教育學生,我們都應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樣的教育才會保持長效的,才會收到良效的。
總之,教育是一門奧妙無窮的藝術,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化的熏陶,教育是關愛身心之舉,教育是塑造靈魂之行。學生是否有學習的自主性,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成效。我想,假如堅持從以上五方面入手培養(yǎng)的話,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會逐漸形成,學生的學習會逐漸進步,學習成績也會隨之穩(wěn)步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