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考慮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和服務“三農”兩個方面的基礎上,首先,運用統(tǒng)計檢驗法找到影響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和服務“三農”的因素,然后,確定DEA模型中的投入和產出指標,說明了這種指標選取方法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數據包絡分析;DEA效率;投入指標;產出指標
農村信用社效率高低事關“三農”發(fā)展,正確評價農村信用社效率是提高農村信用社效率的基礎。目前評價農村信用社效率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最早研究數據包絡分析的是Charnes和Cooper,該方法是根據多個輸入指標和多個輸出指標的數據,評價決策單元相對于諸多決策單元優(yōu)劣的一種非參數方法)。然而,使用DEA方法時,指標選擇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因此,本文主要討論農村信用社DEA效率評價中指標的選取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DEA效率中投入產出指標選取綜述
常見的對銀行輸入、輸出指標的確定方式有生產法、中介法與資產法三種。生產法把金融機構看作是提供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機構,輸入為經營過程中消耗的資源,輸出為產品與服務。中介法認為金融機構是一個中介機構,該機構通過投入各類成本吸收儲蓄、存款并使之轉化為貸款、投資以獲得各類收入。資產法把金融機構看作金融市場一般的機構投資者,不考慮其自有資本和勞動力投入,其輸入指標被定義為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項目,輸出指標被定義為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此外,還有學者綜合生產法、中介法和資產法選取輸出、輸入指標。
常見的對農村信用社輸入、輸出指標的選取方法也大致如此。例如,張?zhí)m、褚保金(2007)選擇勞動力、固定資產凈值、可貸資金作為輸入指標,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作為輸出指標;宋磊(2009)選擇平均貸款規(guī)模、營業(yè)費用、存貸比、不良貸款率、政策扶持作為輸入指標,經營利潤作為輸出指標;庹文利、劉迎洲(2009)選擇勞動、可貸資金、營業(yè)費用作為輸入指標,稅前利潤、不良貸款降低率作為輸出指標;張兵、周翔、韓樹楓(2009)選擇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存貸比例作為輸入指標,稅后利潤、農業(yè)貸款額作為輸出指標;蘇宏衛(wèi),茹少峰(2009)選擇職工人數、資產費用率、存款量、農戶不良貸款比例作為輸入指標,農業(yè)生產總值、農民人均純收入、資產收益率作為輸出指標。
然而這些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這些方法都沒有完全地捕捉到金融機構吸收存款、發(fā)放貸款的雙重作用;二是這些方法中,投入和產出的變量都是定性分析得到的結果,沒有統(tǒng)計上的說服力;三是使用DEA方法評價農村信用社效率時,輸入、輸出指標的選擇多以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落腳點,忽略了服務“三農”的作用。
二、農村信用社投入產出指標選取步驟
第一步:確定可以反映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和服務“三農”的指標作為因變量。農村信用社是否可持續(xù)經營,可以通過資本收益率(ROA)和收益成本比(OSS)兩個指標來衡量。農村信用社服務范圍可從深度(DEPTH)和廣度(NAB)兩個方面進行定義。(注:ROA=息稅前凈利潤/總資產,表示農村信用社單位資產獲得收益的能力。OSS=收入/成本,反映農村信用社投入與產出的關系。這里所說的收入是指農村信用社以貨幣形式表示的資金流入,包括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這里所說的成本是指農村信用社以貨幣形式表示的資金流出,包括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支出。DEPTH=平均貸款規(guī)模/每年人均生產總值。DEPTH值越高,表示從該農村信用社獲得服務的窮人相對較少,反之,DEPTH值越小,表示從該農村信用社獲得服務的窮人相對較多。NAB用獲得貸款的農戶的自然對數表示)。
第二步:選取負債總額/總資產(Indebt)、農業(yè)貸款/總資產(ag-loan)、非利息支出/總資產(ex-uninter)、利息支出/總資產(ex-inter)、利息收入/總資產(in-inter)、非利息收入/總資產(in-unint)、存款總額/總資產(To-dep)作為自變量。其中農業(yè)貸款包括農戶貸款、農業(yè)經濟組織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lián)保貸款;非利息支出=總營業(yè)支出-利息支出;非利息收入=總營業(yè)收入-利息收入。
第三步:進行統(tǒng)計分析。首先進行回歸分析;其次,進行t統(tǒng)計量檢驗;接著對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剔除有相關關系后,找到和ROA、OSS、NAB、DEPTH有相關關系的影響因素。其中影響ROA和OSS的作為評價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效率的指標;影響NAB和DEPTH的作為評價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效率的指標。
第四步:確定輸入和輸出指標。從回歸方程每項指標的系數的正負,以及對被解釋變量的期望趨勢,可以判斷某指標是產出指標還是投入指標。如果我們希望某個被解釋變量越大越好,則其解釋變量的系數為正時為產出,解釋變量的系數為負時為投入。如果我們希望某個被解釋變量越小越好,則其解釋變量的系數為正時為投入,解釋變量的系數為負時為產出。
三、應用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整理使用從2007-2009年陜西省涉農地區(qū)的農村信用社的財務數據,采用四步法選取DEA的投入產出指標。
第一步:回歸分析及統(tǒng)計檢驗。分別以ROA、OSS、NAB、DEPTH為因變量,ex-uninter、ex-inter、in-inter、in-uninter、Indebt、ag-loan、To-dep為自變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見表1)。由t統(tǒng)計量可以看出in-inter、in-unint對ROA有顯著影響,ex-unint、ex-inter、in-inter、in-uninter對OSS有顯著影響,因此可以看出:ex-unint、ex-inter、in-inter、in-uninter對農村信用社的可持續(xù)經營效率是有影響的。ex-uninter、Indebt、ag-loan對NAB有顯著影響,ex-uninter、in-inter、Indebt、ag-loan對DEPTH有顯著影響,因此可以看出:ex-uninter、in-inter、Indebt、ag-loan對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效率是有影響的。由可決系數值可以看出, ex-unint、ex-inter、in-inte、in-uninter、Indebt、ag-loan、To-dep對ROA解釋了90%以上。
第二步:相關性分析。首先進行因素間的相關分析,得到的相關系數均較小,由此可以看出影響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的四個因素、影響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四個因素之間均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然后在每組中使用一個指標作為因變量,其余3個作為自變量,再次進行回歸,分別得到4個可絕系數值,經判斷后發(fā)現(xiàn)每組的4個指標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本文從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和服務“三農”兩個方面分別選取4個指標來評價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率。
第三步:確定投入產出指標(見表2、表3)。對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效率進行DEA評價時,我們選取ex-uninter、ex-inter作為投入指標,in-inter、 in-uninter作為產出指標;對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的效率進行DEA評價時,我們選取in-inter、Indebt作為投入指標,ex-uninter、ag-loan作為產出指標。從表面上來看,這組投入、產出指標的選取不太符合常規(guī)邏輯。通過實地調研我們發(fā)現(xiàn),農戶對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信用社這種小型金融機構)的借貸過程和政策缺乏了解,有資金需求的農戶很少直接向金融機構借款,短期內農村信用社要擴大服務“三農”的深度和廣度,必須進行信貸知識宣傳和培訓,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營業(yè)外支出。在本文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認為:農村信用社要提高服務“三農”的深度和廣度必然伴隨著營業(yè)外支出的增加,因此,本文有理由選擇營業(yè)外支出作為服務“三農”效率評價的產出指標。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農戶對金融機構的了解,這部分費用對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效率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小。此外,我國政策規(guī)定在一定時期內涉農貸款的貸款利率較普通利率略低,因此。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說,涉農貸款比例越高,其因為服務“三農”所損失的利息收入就越多。因此,本文選擇利息收入作為服務“三農”效率評價的投入指標是滿足回歸結果和實踐結論的。
四、結論
對農村信用社進行DEA效率評價時,首先要確定投入和產出指標,選取的指標不同,其評價結果也不相同。農村信用社具有不同于一般金融機構的特點,其一方面要確保可持續(xù)經營,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服務“三農”,因此,對農村信用社進行DEA效率評價時應同時考慮這兩個方面。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從可持續(xù)經營和服務“三農”兩個方面,通過統(tǒng)計檢驗確定評價農村信用社可持續(xù)經營效率的投入指標為ex-uninter、ex-uninter,產出指標為in-inter、in-uninter;評價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效率的投入指標為in-inter、Indebt,產出指標為 ag-loan、ex-uninter。
參考文獻:
1.Charnes A.,Cooper W.W.,Programming with linear fractional functional[J].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Quarterly,1962(9)
2.魏權齡.評價相對有效性的DEA方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
3.張?zhí)m,褚保金.基層信用社產權改革效果的實證研究——基于江蘇省調查數據的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7(4).
4.宋磊,王家傳.山東省基層信用社產權改革績效評價的實證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7(8).
5.庹文利,劉迎洲.基于DEA方法的基層信用社運行效率實證研究[J].商場現(xiàn)代化,2009(2).
6.張兵,周翔,韓樹楓.基層信用社改革績效評價——基于江蘇省調查數據的分[J].農村經濟,2009(4).
7.畢功兵,梁梁,楊鋒.商業(yè)銀行DEA效率評價投入產出指標選擇研究[J].管理評論,2009(6).
8.Valentina Hartarska.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of micrifinance institu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d the Newly Independent States[J].World Development,2005(33).
*本文屬:陜西省社教育廳項目“陜西省農村信用合作社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批準號為:00k1007);?;痦椖俊稗r村合作金融制度的構建方案與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批準號為:107-220607)。
(作者單位:孫倩,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經濟管理系;王文莉,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