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nèi)容完整、協(xié)調(diào)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xié)調(diào),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也許你會問,小學生能夠有什么心理問題,他們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呀。但是,實際上,小學生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目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心理承受能力差,致使小學生因為一些心理問題自殺的人數(shù)在逐年上升。所以,作為一名心理健康輔導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認真聆聽每一朵祖國花朵的聲音,使其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下是筆者針對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簡單的介紹,僅供拋磚引玉之用。
一、厭學問題
作為一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學生厭煩學習。由于小學生年齡的問題,他們喜歡玩、喜歡動,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所以一般是引不起重視的。我們不否認這種觀點,但是部分學生的這種行為卻是一些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
由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支配著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就去各種輔導班。一些為孩子將來好的想法,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現(xiàn)階段該有的自由和快樂,導致學生開始厭學甚至逃學。久而久之,學生在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心理上開始出現(xiàn)困惑,再加上得不到調(diào)節(jié),得不到及時的疏通,最后導致離家出走,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因此,作為心理教師要做他們的傾聽者,幫助他們正確地去看待問題。同時,要提醒家長,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溝通,如果孩子對有些東西不感興趣,還強迫他去學習的話,最終的結(jié)果是達不到預期目的的,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所以要轉(zhuǎn)變家長一些不利于學生成長的想法,歸還學生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生活。
二、自卑膽怯
自卑膽怯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來源于許多方面,包括學習困難、外貌體型、家庭條件、性格等等,這些都易使學生產(chǎn)生自卑膽怯的心理問題。他們?nèi)狈ψ孕?、缺少主動性,他們喜歡和別人比較,喜歡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導致自卑膽怯。這種心理的出現(xiàn)使他們在考試中出現(xiàn)怯場,出現(xiàn)恐懼心理,不愿意主動和他人交往。
作為心理健康教師要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解自我,悅納自我。同時,和各任課教師溝通,在課堂上以及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要注重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除此以外,小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還有:意志障礙、人格問題、入學不適應、攻擊性行為等心理問題,作為教師要學會聆聽這些花朵內(nèi)心中真實的想法,使學生能夠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童年時期。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qū)早春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