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實施,在音樂教學中也增添了不少欣賞教學,小學音樂教材也不例外,由此可見欣賞在音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教師在上音樂欣賞課時并未突出欣賞教學的藝術特點,采用了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這樣當然就不受學生的歡迎了。
美國音樂教育家穆塞爾提出:“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了欣賞而進行的教育。”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發(fā)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教師講,學生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不喜歡上音樂欣賞課
1.教師上課形式單調,教材把握不夠全面,隨意性強,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接受知識。
2.學習任務不明確,學生的學習沒有了目的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無從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課堂氣氛呆板、不活躍等。
3.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新課程有些教材偏難,連教師都聽不懂,學生就更加聽不懂了。
欣賞是人們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一種審美活動,同時也是音樂作品發(fā)揮和實現(xiàn)其社會功能的紐帶和橋梁。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音樂享受的音樂活動,通過音樂欣賞活動,可使兒童接觸更多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開拓他們的音樂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jīng)驗,培養(yǎng)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并使他們初步發(fā)展起感知、理解、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在欣賞活動中要充分發(fā)揮兒童的主觀性,啟發(fā)他們對音樂豐富的想象力,引導他們準確地體驗音樂情感,并提供機會讓他們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興趣?!边@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小學音樂欣賞活動亦是如此。
二、增強教學效果,同時又能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
1.聽為主線,逐層深入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通過對音樂的感受和審視來達到教學的目標。一般情況下,學生對樂曲的感悟可分為初步聆聽、理解聆聽、評價聆聽三個階段。還有受生活經(jīng)歷、文化素質、欣賞情趣、藝術修養(yǎng)的制約,學生的欣賞能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必須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初步聆聽時不光是聽樂曲還可以引出演奏樂器,了解樂器的音響特點;理解聆聽時進行反復的聆聽,使學生深入地體驗音樂的情感,認識作品的音樂形象及主要表現(xiàn)手段;評價聆聽應在學生理解聽賞之后進行,學生只有理解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現(xiàn)實,理解了它的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才有可能真正感悟到它的真諦。
2.動為輔助,得以體驗
視、讀、唱、奏、跳等諸多詞可在欣賞教學中得以應用。音樂雖然是聽覺藝術,然而在音樂欣賞中如果能結合視覺功能,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則能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例如:在欣賞《野蜂飛舞》一曲時,可以讓同學們都戴上頭飾或是戴上翅膀扮演,隨著音樂學小蜜蜂在花叢中采蜜時的樣子進行律動,通過表演讓同學們感受到小蜜蜂的辛苦與快樂。
3.感為升華,加深理解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類的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案小睘樯钊塍w會音樂的思想情感,“悟”為從音樂中悟出道理,從而提高學生對真善美與假丑惡的辨別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音樂所塑造的音樂形象,捕捉音樂的美妙之源。例如:在欣賞歌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時,可先從故事入手,創(chuàng)設意境,讓學生們閉著眼睛去想象當時的夜景,想象自己也坐在了高高的谷堆上,然后再播放歌曲,最后邊欣賞邊搖動身體跟著音樂哼旋律,這樣學生們就很輕易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緒,享受其中的樂趣。
總之,要提高欣賞課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師就應在課程中的聽、動、感三個方面上下工夫。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泵恳徊啃蕾p作品都是一個用聲音編制起來的藝術品,讓我們帶著孩子用心去聆聽,用情感去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和孩子們對話吧!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qū)紅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