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實踐的層面,圍繞小學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提出一些切合小學高年級閱讀心理、年齡特點、符合學情的實施方案。明確教師要探索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根據閱讀內容靈活選擇運用讀書方法,在閱讀材料的選擇方面,要在尊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會選書,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新課標要求小學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當前小學生閱讀狀況并不樂觀,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閱讀目的傾向于功利性,除了教輔書外,課外閱讀資料匱乏,使得一些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嚴重不足,且閱讀效率低效。因此,教師要結合當前現狀制定有效課外閱讀策略。
一、積極營造閱讀氛圍,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教師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既是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習者、合作者。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可從學生感興趣的書開始讀,進而帶領學生走進經典閱讀。在學校,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最適宜學生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和氛圍,給學生正確的導向。身教永遠勝于言傳,要加強家校聯系,建議有條件的家庭要擁有一定量的圖書,家長自己要養(yǎng)成閱讀習慣,并鼓勵和指導學生閱讀,經常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huán)境。
要借助有效評價,激勵閱讀興趣。有效地檢查督促、評價激勵有助于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教師要按照“擬訂計劃—督導—反饋評估—實踐跟進—學期總結”的流程抓落實。教師要表揚課外閱讀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鼓勵進步明顯的學生。對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要給予輔導,通過培優(yōu)帶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質量有著積極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形成,則會成為一個人的終生受用的寶貴財富。因此,在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同時不能忽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此外,教師也要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三、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1.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主要的途徑。教師通過日常的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通過概括內容、分段分層、理清文章條理,體會思想感情等多種形式的專項訓練,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較、綜合、聯想等思維方法,形成閱讀能力。
除了日常的閱讀教學,每周要指定一節(jié)為閱讀指導課,由教師教授讀書的方法,引導學生能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常見的閱讀方法有多種,小學生閱讀方法主要有精讀法、略讀瀏覽法、摘錄批注法等。
(1)指導學生精讀
精讀要讀透讀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精讀感悟的能力,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語言表達和思想內涵去分析、積累,特別是對經典作品要逐字逐句靜心細讀,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有的甚至熟讀成誦。要讓學生做到讀書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2)指導學生略讀瀏覽
信息社會,不僅要學會精讀,也要學會略讀和瀏覽。略讀是粗略地讀,為的是博采,它是指閱讀淺顯易懂的書或報刊,快速地觀其概貌,略知大意;瀏覽即選讀,指的是在閱讀中通過快速地瀏覽,有選擇地閱讀相關篇目或部分,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如:為了尋求某個問題的答案,專門搜集某方面的知識等,這就要求“一目十行”。指導了略讀瀏覽方法后,可布置學生閱讀報紙或故事類書刊。在學生閱讀期間,教師要巡視,回答學生的質疑,發(fā)現問題隨時指導,尤其要注意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
(3)指導學生摘錄批注
讀書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師指導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除了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進行圈點勾畫,摘抄好詞佳句外,還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作批注,寫評語,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寫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抒發(fā)讀書感受,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語言等,甚至引導學生進行改寫、續(xù)寫等再創(chuàng)作。
2.指導學生掌握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
在小學階段出現過的作品類型主要有散文、小說、詩歌、文言文和以說明性和論述性等為特征的應用文等。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體裁、按不同步驟和目的進行閱讀,以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
下面以文化經典為例,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不同文體的閱讀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在享受“與經典為伴,與圣賢為友”的吟誦樂趣中,受到教育和啟迪,實現傳統(tǒng)與現代的統(tǒng)一,實現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達成。
在指導古詩文閱讀時要淡化理解,因為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加深,理解能力自然會不斷地加深。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把握關鍵詞句提挈全篇,理解主要內容;要加強誦讀指導,指導學生動情地讀、反復地讀,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3.指導學生閱讀實踐
學會運用多種讀書方法,需要在不同的閱讀中去揣摩、領悟,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去訓練、習得。在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一定要通過實踐鞏固所學,形成技能。如:默讀時要求學生動眼不動嘴,邊讀邊劃、邊讀邊想;略讀時要求能抓住要點,快速捕捉內容梗概;誦讀時要求出聲地讀,讀得朗朗上口,不添字、不丟字;朗讀時要求走進角色,想象場景,體會情感等。
四、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
根據一份網絡調查數據顯示,小學生喜歡的課外閱讀內容依次為童話、科幻、歷史方面讀物,各種與學科學習有關的讀物、漫畫、卡通、文學名著等,這個調查結果基本能夠反映小學生喜歡的課外讀物中,童話排在第一位,并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主要應以兒童文學為主,我國每年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多達上萬種。教師要幫助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一般情況下,可以根據以下五條標準:
(1)閱讀文化經典、文學名著。經典名著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最高境界,也是一個成熟的讀者必須經歷的一段生命歷程。經典名著能教會學生學會語文,又能凈化學生的心靈,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中華傳統(tǒng)經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教師要幫助學生選定經典誦讀篇目,編印《小學生經典讀本》。
(2)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西游記》《魯濱遜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
(3)知識豐富的科技讀物,如《少兒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
(4)一些美文,如冰心的《笑》、張曉鳳的《百合花》、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想親親母雞》、泰戈爾的《金色花》。
(5)貼近兒童生活的時尚讀物。學生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齡特征,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好表現的心理特點,比較渴望神秘、冒險、刺激,喜歡一些時尚讀物,兒童時尚讀物應該成為課外閱讀及課外閱讀指導的寶貴契機和資源。時尚讀物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因為它的低劣質量誤導學生,也有可能會為學生撐開一方想象的天空。
總之,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要以課內閱讀教學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提高閱讀能力為核心,采用“激趣—自讀—引導”的方式。尊重學生閱讀過程的個性化感悟,著力關注學生的閱讀方法,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最終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健康的個性。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靖高新園區(qū)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