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主戰(zhàn)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搞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不能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調動。其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所謂興趣,也叫求知欲,是指因個體對客體的積極的愛好傾向所產(chǎn)生的情緒緊張狀態(tài),往往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源泉。然而,從中小學學生學習語文的現(xiàn)狀來看,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濃、語文學習成績低下的學生的比例往往隨年級升高而增加。這樣,學生怎會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長久的濃厚興趣呢?哪還談得上什么學習效率呢?這從反面啟示教師: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研究教材本身,還應研究課堂教學組織,研究教學主體,即研究學生,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成績是由兩種因素決定的:一是智力,一是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本應是主動地吸收知識和積極地反應,而不是被動地聽講。教師不能給學生智力,更不能代替學生學習。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
1.明確學習目標
上課伊始,教師就要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知道本節(jié)課要完成哪幾件事,哪里是教學重點,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哪些文段要背誦……使學生心中有數(shù),覺得可望而可即。這樣做,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了學習興趣。
2.獲得成功的滿足
獲得成功是人類基本的動機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使其成功的條件。當學生在學習中解決了一個疑難問題,或提出了一個有探究性的疑問,或在考試中取得了一個好的成績,或在作文中選了一個新穎的題材……這些都是學生的成功之處。每當這時,教師都應及時表揚、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產(chǎn)生愉悅、高漲的情緒,進入繼續(xù)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3.引進競爭機制
在學習過程中引起學生的競爭意識,也可以激發(fā)動機,鼓舞學習情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一種競賽情境,經(jīng)常開展各種競賽,如:記憶比賽、做題速度比賽、書寫比賽,圍繞某篇課文進行智力搶答賽等。
二、創(chuàng)設愉快的教學氛圍
有些語文教師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存在語文學習“興趣危機”。究其根源,都是因為教師忘記了教學的“趣”。愉快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完美的教學氛圍,實現(xiàn)教師雙邊教學的和諧共振,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變“苦學”為“樂學”。為了創(chuàng)設出這樣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所有行為都要突出一個“樂”字。
1.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
教學語言是創(chuàng)造愉快教學氛圍的最重要的手段。諸如:對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對場景畫面的描繪,對相關事情的闡釋,其語言都要生動、風趣、幽默。教師要靠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在課堂上引發(fā)學生學習,使學生感到上課如沐春風、如飲甘露,從而享受語文學習的愉悅。
2.濃烈的教學情感
教師的教學情感是形成語文教學愉快氛圍的最活躍的因素。情感的有無、濃淡等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思想的陶冶,道德的規(guī)范,心靈的凈化,教師的情感越濃烈,教學便越富于藝術魅力,就越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把學生的語文情感調動起來,關鍵在于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一是教師本身要有激情,以情激情,一上課就把學生帶入一個美好的境界。二是教師要善于引導,不僅要把課教活,而且要把課堂搞活,課堂上要有活潑的氣氛,有幽默,有笑聲,有爭論。三是師生關系要融洽。“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關系融洽,才能促使學生愛聽你的語文課,才能促進課上課下的雙邊情感交流。語文學科是人文性極強的學科,也是蘊涵情感的學科,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學科的特點,以自己濃烈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近聽了小學五年級的一節(jié)叫《橋》的語文課,教師深情的語言、濃烈的情感,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入情入境,老支書那種忠于職守、不徇私情、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學生是噙著熱淚讀完課文的,老支書的高大形象深深地銘刻在學生心中。
3.正面鼓勵
教師的正面鼓勵是創(chuàng)造愉快教學氛圍的最積極的方法。學生有自尊心、有榮譽感、有表現(xiàn)欲。教師要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多鼓勵和表揚,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對于語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會使他們更加樂學;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的鼓勵,會使他們增強自信心。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只要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應常說:“你回答得太好了。”“你的見解很獨特?!薄@樣,教師積極地鼓勵將成為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強大動力。
三、科學運用教學方法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于一成不變的語文教學方法是不感興趣的。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要依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把課堂搞活。下面介紹幾種常用而有效的教學方法。
1.新課巧妙導入
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極為重要。教師要精心設計,巧妙地引入新課,把本來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妙趣橫生,使學生樂于接受,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課的濃厚興趣??衫弥v故事、情景表演及音樂、設問、電教多媒體等方法導入,讓學生饒有興味地投入新課的學習中去。
2.分析以疑激趣
學習過程是一種從有序到無序再到有序的不斷演化的過程。也就是說,在學習中,如果原有知識和經(jīng)驗與新接收的信息不相適應,就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形成一種力求統(tǒng)一矛盾、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一旦矛盾解決,心理重新趨于平衡,成功的喜悅隨之產(chǎn)生,又能激發(fā)再學習的興趣。因此,課堂提問能否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關鍵是看這些問題能否起到引起矛盾、造成學生心理不平衡的作用。一般來說,好的問題設計應達到以下要求:(1)提問必須明確目的,緊扣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集中、簡捷、直插要害。(2)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巧妙地提問給學生提供引導思維的方向和解決問題的途徑。(3)問題之間要有內在聯(lián)系,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服務。(4)問題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對有一定難度,但又經(jīng)過努力能解決的問題易產(chǎn)生興趣,太難或太易的問題都不會產(chǎn)生興趣。
例如:教《田忌賽馬》這一課時,在學生通讀全文后,教師拋出問題:“齊威王的三個等次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卻輸了,真是不可思議!你們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看來,怎樣‘賽’,可大有乾坤呀。”于是,學生紛紛饒有興味地品讀課文,去尋找“齊威王輸?shù)糍愸R的主要原因”以及探究“孫臏到底是如何想出讓田忌取勝的辦法的”。學生因興趣而主動學習,效果當然就不言而喻了。
3.自然開拓想象
自然開拓想象是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再現(xiàn)文章所描繪的人和景,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引發(fā)其濃厚的閱讀興趣。如:教學古詩《山行》,在學生理解了詩句后,叫學生閉上眼睛,聽配樂范讀,讓學生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意境。結果學生紛紛描繪了自己想象的滿山紅葉、落日余暉、炊煙裊裊、游人賞景的美麗畫面。在教師的鼓勵與表揚中,學生興趣盎然,紛紛對老師布置的對《山行》進行想象的小練筆躍躍欲試,結果學生都用形象、生動的語句把自己豐富的想象具體地表達出來。
另外,還有巧用體態(tài)語言、有意制造懸念、泛讀激發(fā)情感、引進藝術表演等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
四、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要激發(fā)和維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必須努力改變語文教學中的“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單調的狀況,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語文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
1.重視直觀演示
學生掌握知識是以感性知識或經(jīng)驗為基礎的,通過直觀可以使具體化、形象化,既可以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也可激發(fā)學生追求知識的興趣。教師要利用現(xiàn)有條件,充分發(fā)揮掛圖、卡片、模型、實物等直觀教具的作用。另外,教師可發(fā)揮自己在制作、繪畫方面的特長。當一盞小桔燈在教室里亮起來的時候,當一只活潑的小松鼠在黑板上呼之欲出的時候,會使學生眼前一亮,驚喜不已。
2.采用多媒體電化教學
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課型和教學內容,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中,運用課件中的動畫效果,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瀑布那雄偉壯觀的場面,創(chuàng)設出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情境和氛圍,深深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出了學生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和向往。
五、開展各種課外活動
通過課外活動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是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根據(jù)語文教學的需要,結合語文學習的特點,經(jīng)常有計劃地開展各種小型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梢蚤_展各種比賽,比如:書法比賽、作文比賽、改正錯別字比賽、語文小百科競賽、演講比賽等;可以召開各種會議,如:故事會、辯論會、朗誦會、游藝會等;可舉辦各種講座,如:詩歌朗誦講座、文學知識講座,《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名著講座等;可以組織各種游歷,比如:參觀、訪問、郊游等。這樣,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鞏固了課內知識,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能力。
總之,濃厚的興趣能激勵學生去積極探索、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也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并積極改進學習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更進一步探索和研究,遵循學生心理規(guī)律,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運用多樣的、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寧鴻彬.寧鴻彬文選.漓江出版社,2010-10.
[2]周慶元.語文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05.
[3]于永正.教海漫記.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9-11.
[4]吉春亞.新理念與語文教學設計.方志出版社,2004-05.
(作者單位 廣東省珠海市唐國安紀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