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初的教育,然而,對于外來務工的子女來說,家長的精神生活處于沙漠地帶,連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都難有保障,他們能給子女什么樣的教育?長期的城鄉(xiāng)隔閡,使處于同一個班的城鄉(xiāng)兩地孩子的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話語體系等方面出現(xiàn)了很大的差異,農(nóng)民工子女極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甚至是冷嘲熱諷;由于父母的工作流動性大,他們也經(jīng)常跟著流動,導致他們經(jīng)常缺課,成績不理想。學生因長期見不著父母,或“寄人籬下”,造成情感依存缺位,逆反心理強,甚至怨恨父母。
為此,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扮演著多重角色:學習上,班主任是學生的老師;生活上,又是學生的家長;困惑時,是學生的知音……感謝這段陪伴學生的時光,是學生為我創(chuàng)造了成長良機,教會了我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園丁。
一、用愛心給學生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
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小社會,它濃縮著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成艷,自幼喪母,六年級時隨父親從四川轉到我班。當時正值寒冬,孩子卻穿得很單薄,鞋是單的;怯怯地躲在叔叔身后(迫于生計,父親已回四川,將她寄養(yǎng)在叔叔家)。我拉過成艷,溫暖著她冰冷的手說:“作為新轉來的同學,全班同學都熱情地歡迎你,希望這兒能成為你溫暖的家”。安排好一切,我急忙回家,找出女兒御寒的衣服帶到學校送給成艷。周末,我總要抽空到成艷叔叔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現(xiàn),生活上的困難;家里做了好吃的,捎一份給成艷……假期里,成艷要回老家看望父親,我拿出200元給她做路費,并修書一封:所有的老師都很喜歡成艷,都愿作孩子的“父母”,我們班一直是成艷溫暖的家。
經(jīng)過不懈努力,成艷慢慢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臉上有了久違的笑容,學習成績也由她剛入學時的中下游進入級部的前10名,做到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行動書寫“強者”。
作為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外來孩子的心理,而且要理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如:李勝杰是從外地來我班的,媽媽出車禍的事還沒有得到解決,又查出得了重病。為了他的學習,家長租房住;為了照顧妻子,他的父親只能打零工,經(jīng)常連治病的錢都籌不到,李勝杰面臨輟學的困境。我知道后,感嘆自己能力有限,及時給學校做了匯報,免除了他在學校的所有費用,在班里召開了“同學有難,我們怎么辦?”的主題班會,號召全班同學在學習上多幫助李勝杰,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同學們自發(fā)捐款,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老師和同學們無微不至的關愛使這個不幸的孩子不再孤單。
二、俯首甘為孺子牛
多陪伴學生,不在于用時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用心陪伴,可能就是一兩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張紙條而已,關鍵是能打動學生的心。如:考試老怯場的李文文,比賽跳繩時是表現(xiàn)最好的,在校運動會上為班級爭了光,我引導她,把這種勝利者的毅力,成功者的心態(tài)用在平時的學習上。她的學習成績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
孫安濤的肚子痛得厲害,家長在外地打工,短時間無法趕回。我立即背起他,一路小跑到附近村衛(wèi)生室,大夫卻不敢診斷。我馬上打的帶他到醫(yī)院,掛號、檢查、拍片、取藥、輸液,背著這個半大小伙子樓上樓下地跑:我累得差點虛脫。
肖錦濤的腿摔傷,我每隔一天就帶他去換一次藥,一直堅持半個月,以至于醫(yī)生誤以為是我的孩子。
孔俊文只愿上體育課,不愛學習,打架、曠課是家常便飯,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天圍著他轉。經(jīng)過仔細觀察,他的閃光點很多:聰明、愿聽好話、講義氣、有號召力。我就因勢利導,揚其所長。課堂上有意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當堂表揚。課后我主動找他談心,但他對我心存戒心,每次談話他都一聲不吭。我不氣餒,一次又一次,他終于開口了。那天,我把給他父親的信有意不封口,讓他帶回家,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老師并沒有告他的狀,而是在信中表揚了自己,并對自己充滿了期望。終于,他心悅誠服地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很誠懇地說:“老師,我明白了,您是真心為我好。我不會辜負您的!”為了充分發(fā)揮他的組織能力,我和班委會商量把軍體委員的工作交給他。
不懈的努力不僅使他逐漸改正了錯誤,處處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班級的體育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校組織的籃球賽、足球賽、運動會都取得了突出成績,學習進步非常快。
教育了一個人,卻感動了一片人,一個學生的進步帶動了不少差生也跟著進步起來。教師節(jié),他發(fā)短信給我說:“老師,是您用愛的期待促醒了我。衷心感謝您,感謝您使我告別了自由散漫;感謝您給我的無私的愛,滋潤了我的心田;感謝您在我的人生路上留下了轉折性的一筆”。是的,學生深知教師的重要,我更知道教師責任的重大。
班主任工作為教師搭建了與學生溝通的舞臺。巴金說:“人生是火,是熱情,是希望”,用真誠和熱情點燃一顆顆心靈的火把,播種一粒粒愛的種子。春風的喜悅在于吹綠大地,燭光的歡欣在于照亮他人,園丁的滿足莫過于目睹滿園花開,教師的慰藉全在于桃李滿天下。三尺講臺是一片綠蔭,徜徉在這綠蔭之中?每一片樹葉都寫著凝重,每一個枝丫都擎起了叮嚀。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