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是互動過程,學生學得如何需通過教師的反饋來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通過反饋也能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從而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根據(jù)不足來調整學習方法。而在教學中,反饋作為一種教學機制,必須具有一定的步驟。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反饋;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交往中需要以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彼此間的相互信息,學生根據(jù)教師信息來進行學習,教師根據(jù)學生信息來進行教學,信息的相互交流推動了教學活動的展開。為此,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及時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來做出指導。
一、準確捕捉信息。找到關鍵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根據(jù)教師信息和教材提供的信息進行知識構建,在知識構建中因學生知識結構的限制,自然會出現(xiàn)不足,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準確地捕捉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從而為教學活動的后續(xù)教學打下基礎。
以“倍數(shù)和因子”的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找36的因子,當組織交流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了“因子有遺漏”和“寫成了2個6”兩個錯位信息。這一個過程就是一個信息的收集過程,在對學生信息收集中,教師一定要準確捕捉學生提供信息中的不足,以便為指導打下基礎。
二、深入分析信息。找到原因
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錯誤?是教學中的引導不到位,還是學生理解錯位?這就是教師在收集信息后需要做出的判斷。
如上述的案例中,學生將36的因素“寫成了2個6”的錯誤是源于思維定勢的影響,之前學習的3x5=15中3和5是15的兩個不同因子,于是就會自然想到6x6=36,于是做出了“2個6”的錯誤判斷;而“因子有遺漏”背后隱藏的是學生對找因子的方法沒有完全掌握的緣故。
三、機智反饋信息,及時指導
當教師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后找到原因,就需要對學生做出指導,以便學生找到正確的方法。但教師收集到的是負面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以鼓勵下的引導來進行。
正如上述案例中,教師首先對學生找因子的過程給予積極鼓勵,然后將錯誤的兩種信息呈現(xiàn)出來(這一過程中不直接說明是那些同學的錯誤),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最后教師再做出指導。
雖說教無定法,但科學教學方法無疑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筆者在此也是簡單論述,今后還需不斷總結豐富。
參考文獻:
[1]黃勁松,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反饋藝術[J].時代學習報,2010(6).
[2]康慧賢,教學評價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作用[J].教苑薈萃,2011(19).
[3]張麗敏,小學數(shù)學教學反饋探討[J].學周刊,2011(12).
(作者單位 賈海鷗:四川省安岳縣李家鎮(zhèn)中心小學唐云亮:四川省安岳縣李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