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略讀課文不斷地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人教版的語文教材為例,從小學二年級下學期起,略讀課文出現在語文教材中,伴隨著年級的升高,它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斷地增加。伴隨著專家學者對略讀教學的討論,老師們意識到略讀課文的重要性,大多數老師只能借助課程目標中對略讀課文的要求,靠著自己的教學經驗探索略讀課文的路徑。以下是將略讀課文教學應用到實踐中的幾種策略:
一、領悟課文內涵。把握文章尺度
依據教材編排的目的,略讀課文的教學方法要求多于內容的要求。所以,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習慣,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還要注重方法的運用和習得,鼓舞、引領學生熟練地掌握讀書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二、重視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課文預習
教師應逐步增加略讀課文的預習量。三年級起,為學生安排課內預習,鼓舞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不同的字詞,誦讀課文;四年級時,引領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領會表達方法;五六年級時。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預習,應用“摘抄積累、審題讀文、查閱資料”等方法進行閱讀略讀課文,訓練學生喜愛學習的良好習慣,提升學生略讀課文的效率。
三、從整體入手,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關于略讀的整體評價,課程標準要求:重點在于學生是否能掌握閱讀教材的主旨大意。其他老師指出:課堂教學結構要“簡單化”;略讀課文就是最好的“例子”,要分清不是課文的略讀或精讀,而是課堂上的表現方式為略讀與精讀。學生應學會“粗讀、略讀、精讀”的方法。
四、適當地延伸閱讀范圍。積累運用
一是延伸閱讀。應當在學生閱讀好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更多地接觸課文范圍外的相關資料。閱讀大量的課外書,有利于學生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提高文化品位,鑄就健全人格,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是拓展實踐機遇。老師應創(chuàng)造一些實踐的機會給學生,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打造平臺,讓其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能。
三是積累語言知識。老師在課上引導學生自習閱讀,積累名人名句。運用讀書筆記、做書卡的方法,引領學生積極地進行語言積累。
四是注重學習方法。重視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正確應用閱讀方法,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老翁鎮(zhèn)大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