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目前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是老師怕教作文,孩子怕寫作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是對學生機械地灌輸一些空洞的寫作技巧,學生在寫作文時只是套用—些優(yōu)秀的例文。那么,怎樣才能提高習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扎扎實實唱好“習作教學四部曲”,是提高習作教學效果的關(guān)鍵。
一、積累語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要表達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必須通過語文活動。要想讓學生快樂地拿起手中的筆,教師必須加強課內(nèi)外語言積累的指導。
1.正確引導課內(nèi)閱讀
中低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淡化內(nèi)容分析,加強朗讀背誦訓練。語文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上下工夫,在記憶常用的詞語、名言警句上下工夫,在背誦詩文佳作上下工夫。
2.指導開展課外閱讀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第一學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從這一數(shù)量可以看出,加強課外閱讀勢在必行。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背誦詩文,注重積累、體驗;適時推薦優(yōu)秀書籍,摘錄好詞佳句,并且定期交流,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二、體驗生活
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后,就可以開始習作了。這時候,教師要盡力為學生感受體驗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激發(fā)學生體驗生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學生作文時常感到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要想解決習作中的這個問題,我們只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養(yǎng)成積累材料的習慣就能解決。例如,有一天,我正在上課,天忽然下起了雪,這對久未見到雪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喜事,看到學生們欣喜若狂的表情,我馬上決定讓他們觀賞雪景,寫出文章。半小時后,一篇篇美文便相繼產(chǎn)生:“雪花漫天飛舞,像鵝毛,像蒲公英的種子……”“我伸出一只手接住一片雪花,放進衣兜里,可它一下子就不見了……”“雪花飄在樹枝上,飄在人們的臉上,也飄在了我的心里……”學生有了親身經(jīng)歷、親自體驗的過程,所以寫起來就得心應(yīng)手。
2.體驗在前,習作在后
我在平時作文教學中,嘗試了“體驗在前,習作在后”的實驗,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三年級的一次作文課,我沒有像往常一樣,在黑板上寫出作文題目,而是向同學們宣布:“今天我們?nèi)喾殖蓛山M,進行一次拔河比賽?!痹捯魟偮洌瑢W生們就群情激昂,一個個蹦蹦跳跳地擁出教室。比賽開始,大家熱情都非常高,這是一般的作文課上見不到的。比賽結(jié)束后,我布置學生寫作文,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由于每一個學生都親身經(jīng)歷了拔河比賽的過程,所以多數(shù)同學能在40分鐘內(nèi)順利地完成一篇妙趣橫生的小作文。
三、賞識習作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這一要求體現(xiàn)了文章需“百改不厭”“千錘百煉”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并且教師要使學生在改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有些學生的習作雖然不完美,但在用詞、造句等方面有一點兒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教師也應(yīng)多給予贊美,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而且容易打擊他們的寫作興趣,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而不愿寫作。
四、推銷佳作
把學生勞動成果展示給別人,這無疑能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寫作熱情,形成良好的寫作氛圍。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選出一些較佳習作,開辟學習園地,讓學生佳作上墻;出班級作文小冊子,提供給學生及家長欣賞;積極向報紙、雜志投稿,參加作文競賽。這些舉措,使學生感受到了推銷自己習作的成功與喜悅,大大提高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河北省陽原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