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具體目標明確指出:本次課程改革要實現(xiàn)課程功能的轉變;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lián)系;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完成新課程改革的這些目標,我認為,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知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鄰居家年輕的媽媽教幼兒10以內的加減,幼兒屢屢犯錯,不得要領。我對她說:“不妨用糖果試試”,果然有效。這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人的認知總是從具體事物開始的,生活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感悟知識、理解知識,從生活中提煉知識,回到生活中去。
一、教師要備“生活”,即搜集信息,積淀生活素材
以往,教師課前花在教參上的時間相當多,比如認真分析、全面掌握每個知識點,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教材知識,關注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往往忽視了學生生活的實際,忽視了社會生活實際。面對新形勢,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求,即備“學生生活”。有這樣一位老教師,在這方面很有經驗,曾經風靡全國的“超女”選拔賽在學生中引起不小的震動,校園里不時會閃現(xiàn)“超女”發(fā)型、“超女”服飾。由于許多教師興趣不大,對此他們并未在意,但老先生卻能說得頭頭是道,包括哪位選手的演唱風格、賽場表現(xiàn)、評委評價等。他何以能做到這些呢?究其原因,是他注意了生活素材的積累。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我們只有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體現(xiàn)以人為本。其實,在教學中,教師也不妨酷一點,流行的雖然不一定是好的,但未必是壞的,教好學生是硬道理,只要能實現(xiàn)學生進步,周杰倫的歌、劉謙的魔術,教師都可以作為教學例子。
二、教師要及時將“生活”整理歸類,即對搜集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
如今鋪天蓋地的信息撲面而來,并且呈日新月異之勢,對于五花八門的信息,我們可以分領域整理、按時間排序。這樣需要用時,就能信手拈來。如,在教自己學科知識的時候,只需將鼠標一點,古今中外生活中的相關知識隨即呈現(xiàn)于學生的眼前,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直觀印象,而且能從中了解深層次內容,深入淺出,使人一目了然。比如,小汽車步入家庭已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汽車上的物理知識就相當豐富,我們在整理生活素材時,不妨把它們作為一類,如,力學方面:汽車的本身設計成流線型,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的穩(wěn)度;熱學方面:小汽車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電熱絲,用來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凝結;發(fā)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huán)流動的水幫助發(fā)動機散熱,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三、教師要適時、適量呈現(xiàn)“生活”,即對收集整理的信息、實例要運用得當
在課堂上,生活實例呈現(xiàn)時,會起到畫龍點睛、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若呈現(xiàn)不適時,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擾亂學生的思維。另外,適量呈現(xiàn)也很重要,有的教師課前作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大量的信息,但由于未經取舍,拋出過多,整節(jié)課下來,總給人零亂的感覺,課后回憶,留給大家的印象是畫面不斷、圖片飛舞,但至于內容是什么、想要說明什么,卻已模糊了。所以,就同一個問題,兩個典型的生活實例就可以了,多了,就有沖淡主題之嫌。
感謝生活,是生活教給了我們知識,教會了我們如何思考。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我們所要傳授的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生活。
(作者單位 湖南省武岡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