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實現(xiàn)良好情感體驗的教學。相對于別的學科,語文課對于情感的體現(xiàn)顯得強烈很多。當我們打開課本,細細品讀每一篇文章、每個詞、每一句,感覺都是那么恰到好處,給人以美的享受,在凝練的語句中,很容易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就是語文帶給我們的強大魅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還應進行情感的傳遞和情感教育。
一、關愛每一個學生,營造整體情感氛圍
作為好的語文教師,就應該不帶個人喜好,公平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每一個孩子由于遺傳和后天教育的不同,學習和接受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態(tài)度是不負責任的。每一個學困生的存在都不是天生的,都需要教師用真誠的責任心來對待,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情去感動孩子。教育的本質(zhì)是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情感教育的素養(yǎng)。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的誘導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每一個學生情感的心弦。每一堂好的語文課,都應該是充滿人文精神的情感教育,要達到提高文學修養(yǎng)、鑄造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的功效。
二、在充滿真情的氛圍中傳遞情感
師生之間相互交流主要是在教室,也就是課堂。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可以讓教學變得高效,讓學生的學習變得不再苦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使教學質(zhì)量得以保證。教師滿懷微笑地面對自己的學生與教師橫眉怒目地面對學生相比,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不相同的,收獲的知識的多少肯定也是有差異的。中學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重要階段,情感變化起伏較大,教師此時的每一句、每一行動對他們的作用都是潛移默化的。教師應以積極、肯定的心態(tài)去傳遞美好的情感,以此增進師生間相互情感,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時時給學生以誠懇、信任、鼓勵的目光,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好情感的傳遞。
三、在聲情并茂的誦讀中渲染情感
深情地朗讀課文,盡情地渲染文章情感,可以讓學生借助聲調(diào)、語氣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意境縈繞腦海,從而使學生對文章的認識和情感體會得以升華,體會文學藝術的美,讓學生聽中生情,讀中生情,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情感美。在誦讀《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教師應用充滿激情的話語導入課文,用重音讀一些重要詞句?!拔以谶@里吃雪,就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在這里,祖國、人民是多么崇高而又親切的字眼,對祖國的熱愛是多么崇高而圣潔的情感,從而感受他們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
四、在對字詞句的分析中,體驗美好情感
無色無味的枯燥說教課是好的語文教師應該避免的。成功的教學一定需要師生之間愉快的溝通、情感的共鳴。當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時,情感教育也就進入了最佳境界。
講李白《渡荊門送別》一文時,應抓住詩人初次離別故鄉(xiāng),看到祖國奇山異水那喜悅開朗而又思鄉(xiāng)的心情這一特點?!吧诫S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的長軸山水畫,寫出了詩人在觀賞了巫峽那云霧迷蒙、高聳入云的崇山峻嶺后,又進入一望無際的平原那種激動好奇的心情。一個“入”字力透紙背,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景中蘊藏著詩人青春的蓬勃朝氣,飽含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祖國的語言文字承載著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化,是我們的寶貴財富。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去感染學生、啟迪學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激情,使他們擺脫一切低級趣味的東西,促使學生情感素質(zhì)的提高,進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作者單位 重慶市合川區(qū)銅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