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課堂變得沉默,其中問題意識缺失是一個重要原因。解決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我愛語文,我更愛學生;問題意識,始于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活動;營造氛圍,民主和諧;鍥而不舍,知識儲備;重視發(fā)問,指導技巧。
關鍵詞:問題意識;情境;技巧
學生問題意識的缺失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農(nóng)村中學。年級越高,能主動問問題的學生越少,而現(xiàn)在的學生比過去的學生,農(nóng)村學生比城市學生,問題意識更淡薄,體現(xiàn)在學習的主動性越來越差,只記答案,不愿思考,不愛提問,不善問答。不過更讓我們尷尬的恐怕是不管學生是不敢問、不會問,還是不屑問,追根溯源,恐怕還是因為我們急功近利的教學心態(tài)和不夠尊重學生的教學習慣造成的。
一、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
筆者曾經(jīng)在班上做過調(diào)查,學生對自己不主動提問回答問題的原因解釋多種多樣,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不敢問,有的是害怕老師,看見老師就害怕;不會問,不知道可以從哪些方面問,哪些問題有價值,哪些問題沒有價值,也不知道怎么提問才比較妥當;不需問,有的學生覺得問題太簡單,不值得一問。面對學生問題意識淡薄學習被動的現(xiàn)實,作為教育者,心痛之余應該冷靜地追問成因,更應該積極采取相應對策,改變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現(xiàn)象。以語文教學為例,以下策略可供借鑒。
二、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對策
1.我愛語文,我更愛學生
要改變學生,要從改變自己做起,而自己首先要改變的是教學理念。語文老師愛語文,更愛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教師要轉(zhuǎn)變教育理念:要重視學,而不是教;應該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而不是被動、痛苦地學習;應該保護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獲取能力的主動性,而不能以“愛”的名義控制、摧殘學生的身心;心中要有學生這個人,眼中不能只有考試成績。如果我們教師真心愛學生,就必須改變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現(xiàn)象。
2.問題意識,始于教師
疑問是發(fā)明的搖籃,創(chuàng)新的基石。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樹立問題意識,明白“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道理,自己首先要樹立問題意識。語文教師解讀文本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新問題,為教學設計做充分準備。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如果教師能追問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tài)度為什么不斷變化,就能引發(fā)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深入思考;如果教師能夠追問既然本文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作者為何卻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可以引發(fā)學生對若瑟夫這個形象的關注,課堂上必然能打開學生思維大門,把他們的思想引向深入。語文教師要樹立問題意識,努力提高自己解讀文本的能力,生成有詩意的新課堂,上出有語文味的課,讓學生體味到語文的美,找到學語文的樂趣,由衷地愛上語文。同時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課內(nèi)外要給學生留下提問的時間,耐心解答,尊重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
3.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活動
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不可忽視的。在教學《范進中舉》一文時,在朗讀課文后,我讓學生提出閱讀中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討論他們自己提出的兩個問題:“作者為什么寫《范進中舉》?”“我們學習本文有什么意義?”從《儒林外史》簡介談到文本中的各種人物,從文章的主題到寫作特色,學生討論熱烈,興趣盎然,課堂效果不言而喻。這節(jié)課自己提問自己想辦法解決,反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營造氛圍,民主和諧
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是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的關鍵。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推心置腹的交流的氛圍,使學生敢于無拘無束地把自己閱讀文本的各種感受、懷疑帶到課堂上來。尊重欣賞學生的個性體驗,允許偏離,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即使觀點錯誤,也要在精神上予以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其思維不合理之處。對學生的觀點要多一些贊賞,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否定。如此,學生才能獲得心理安全感,才敢問愛問敢答愛答。在思想自由飛翔,激情昂揚的課堂上,學生收獲的就不僅僅是知識,還有道德情感、思維能力等。
5.鍥而不舍,知識儲備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彼季S水平高低,受制于知識積累多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流?!必S富的文化涵養(yǎng)是形成問題意識的基礎。舊知孕育新知,新知勾連舊知,由此誕生的新知又是今后繼續(xù)學習的基礎。面對數(shù)理化占據(jù)大量時間的現(xiàn)實,語文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不妨試試每天晨讀一首古詩,每堂語文課花五分鐘欣賞一篇美文,每周進行一次國內(nèi)外新聞總匯,每周留一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自由閱讀。每學期進行一次專題梳理——長期堅持,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寶庫,為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6.重視發(fā)問,指導技巧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耍Z文教師既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質(zhì)疑問難的機會,也要重視對學生提問技巧的指導。提問的技巧很多,可以結合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文體進行指導。拿到一篇新文章,最基本的三個問題是: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么寫?可以圍繞標題、作者、文章主旨、篇章結構、材料選擇、重點段落、字、詞、句、標點等方面著眼尋找問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篩選、整合歸納,去粗存精,在這個過程中學到提問的技巧,學會如何提問,如何于無疑處生疑,如何標新立異,明白什么問題有價值。
總之,作為教育者,要積極采取相應對策,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青春飛揚,這是所有語文老師的責任。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