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快樂成長、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其中,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尤為重要。成才先成人,而一個成功的人,是經歷無數磨難和挫折的洗禮后才成功的?,F在,許多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缺乏,遇到一些小問題或小困難就經不住打擊,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教育者、家長、社會的重視。
關鍵詞:中學生;挫折;能力;培養(yǎng);思考
不久前,我班的一個學生因學科階段測驗不及格而私自離家出走,并留下一張字條:“我不是學習的料,老是考不好。我不想再被學習折磨了,我要出去尋找我的幸福?!?/p>
這個學生的出走讓我感到心情非常沉重,一個問題再一次引起我的沉思:現在的中學生抗挫折能力到底有多大?
所謂挫折即“碰釘子”,在心理學中則是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個人目標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tài)或內心體驗。
現在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了。這是因為他們是在非常順利的環(huán)境中和家長的寵愛下成長起來的,很少經歷過艱難困苦生活的磨煉和大的挫折。在家里,長輩們對孩子百依百順,主要表現在:(1)給孩子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2)輕易滿足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3)生活懶散。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游游蕩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長輩們的這些行為,會給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埋下禍根。首先,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于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其次,孩子會養(yǎng)成不珍惜物品、講究物質享受、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并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
學生抗挫折能力低下,學校也有責任。目前的學校教育,由于長時間處于應試教育體制之下,學校將主要精力放在智育方面,對學生的評價很大程度上用學習成績來代替對學生的整體評價,這使一些學生的自我評價完全集中在分數上,分數好就自信,分數不好就自卑。那么,如何加強對中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呢?
首先,學生自己要正視自己的弱點,主動承擔困難,磨煉自己的意志,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其次,家長也要改變對孩子的不正確的態(tài)度和行為。很多家長什么都不要孩子去做,只要求孩子把書讀好。這種單一的期望其實使孩子缺乏對家庭的基本責任感。所以,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孩子如何戰(zhàn)勝挫折。要讓他們明白,挫折未必總是壞事,關鍵在于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同樣的挫折既可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心理障礙,也可磨煉他的意志使他奮發(fā)向上。
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陣地。學校要承擔起學生挫折教育的責任,把挫折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以分數論學生。因此,學校要經常有意識地創(chuàng)建一些載體對學生進行意志和耐力的訓練,不斷增強他們的意志和耐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也需要社會對學校持正確的評價機制和改革現行的考試制度。只有現行的考試制度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機制徹底改革了,學校才會真正以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教育為突破口,以培養(yǎng)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體、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與較高的創(chuàng)造力”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而不是把升學率作為辦學的“指揮棒”。
培養(yǎng)意志堅強、品質優(yōu)秀、德才兼?zhèn)涞闹袑W生是我們當前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幸福家園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學生以后能夠承擔建設和諧社會和幸福家園的重任的必備條件,那么,讓我們一起參與到中學生抗挫折能力培養(yǎng)的行動中來吧!
參考文獻:
[1]朱新平,趙立東.魏書生和歐陽代娜的教書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1998-04.
[2]朱永新.引領心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師案例讀本.海南出版社,2005-07.
[3]馬佳宏.班主任工作概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6.
[4]吳玉紅.嚴也是一種愛.中國物資出版社,2005-04.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荔浦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