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村學校里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教師普遍反映這些學生不愿說、不敢說、不會說。語言表達能力的低下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使課堂教學水平難以提高。那么,導致農村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低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癥結到底在哪兒呢?筆者在多年的農村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心理障礙是制約學生口語表達的內因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當有些學生面對大家時,這時候他便會產生一種畏懼感,一是怕自己的形象不能為他人所肯定;二是怕自己的表現與表達不好,引起學生的嘲笑。所以,這些學生當眾口頭表達時,往往會表現得緊張不安。另外有些學生性格內向,只愿作聽眾。
二、缺乏知識積累是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關鍵
學生能不能正確表達自己說話的主要意思,能否和別人進行正常的交際,與其自身的知識積累有著很大的關系,厚積才能薄發(fā),人非生而知之,沒有“進”也就沒有“出”;沒有積累,也就沒有傾吐;沒有吸收,也就沒有表達。農村學生獲取知識的面很窄,可供學生閱讀的書也不多,再加上這些學生根本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量是少之又少。
三、教師自身素質不高是導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低下的直接因素
教師的學識、交際能力、普通話水平、課堂組織能力與方式、提問的方式與態(tài)度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重講解輕訓練,重分析輕感悟,重理解輕運用。在教學方法上還是保持著幾十年的傳統教學模式——“一言堂”。課堂上很少給學生開口說話的機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也就成了不會說話的呆子,只能是課堂中的觀眾了。
四、農村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外因
農村缺少用普通話說話的環(huán)境,周圍交際的環(huán)境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聽力、記憶力等也間接影響著語言表達能力。當然造成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低下的原因可能還有許多。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實提高農村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1)確立自信,樹立強勢心理,消除心理障礙;(2)課堂上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開口說話。(3)大量閱讀,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等等。
總之,想什么說什么,我口說我心,要讓人聽明白。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豫區(qū)關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