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動式閱讀是基于教學中教師、學生、教材三位一體的互動關系而構建的教學方法。互動式閱讀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教材、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關系構建,通過對話關系的構建來實現(xiàn)對文本的內涵理解。
關鍵詞:互動式閱讀;初中語文;對話
閱讀教學本身就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和作品進行對話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注重通過對話關系的構建來形成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深入理解作品,獲得感悟,形成體驗。下面就結合《安恩和奶?!返慕虒W實踐進行簡單分析。
一、初讀文本,構建教材和學生間的互動關系
閱讀之重點在讀,但沒有目的的讀只能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獲得片面認知,而無法形成感悟和體驗。互動式閱讀注重引導學生在目標指引下深入文本閱讀,在閱讀中形成感悟和體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做的正是要讓學生在多種方式的閱讀中去理解文本,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在閱讀中首先要掃除生字詞的障礙。這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字詞表”中的“易讀錯”和“易寫錯”的要求來引導學生閱讀。如《安恩和奶?!分小办t腆”“干癟”“翕動”一類的詞語教師就需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通過查字典或小組互助進行疏通。其次,教師需以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安恩和奶?!返拈喿x中,問題可設計為:(1)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各是什么?(2)安恩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奶牛是一條好奶牛,從哪里可以看出?(3)不同的人來購買奶牛的態(tài)度和關注點有什么不同,安恩的態(tài)度又有何變化?(4)從“吐露實情”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引導,讓學生在理清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細讀,了解人物形象。最后可采用復述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
二、明確要求,構建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關系
在閱讀過程中,明確的要求能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閱讀起來目標更加明確,閱讀效率更高。在對學生進行目標要求時,教師要做到“以大帶小”“收獲和質疑共存”?!耙源髱 笔墙處熞詭讉€大的問題來作為引導,讓學生明確閱讀中要抓住什么是重點;“收獲和質疑共存”則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將自己的收獲記錄下來,將不懂的地方進行記錄。
如在《安恩和奶?!分校處熞浴鞍捕鞯奶攸c”為大目標,以“安恩的衣著、語言、動作、性格”來作為小目標引導學生對安恩進行全面分析。在對安恩的形象分析中,重點應集中在文章的第一段。如“她牽著那頭孤獨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邊,也許是太靦腆羞怯……”一句,從“悄悄”一詞來引入思考,點出奶牛的孤獨,為下文蓄勢。“也許”是一種猜測,給讀者留下懸念,從中也可知安恩內心也充滿了孤獨。再如安恩的衣著,用“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干凈”來體現(xiàn)安恩的勤勞等。
三、討論交流,構建學生和學生間的互動關系
在閱讀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則是為了讓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展示,將不懂的地方進行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的重點是要讓學生能從討論中形成一致認識,在合作中解決疑難問題。
在《安恩和奶?!返膶W習中,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人文關懷的思考就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教師須注意,要在引導學生充分了解文本內涵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獨特理解的關注。如對“吐露實情”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為安恩是在遭遇別人誤會的情況下給自己的理由,有的學生則從這里看出了安恩的誠實,有的學生則認為這樣更能體現(xiàn)文章“人文關懷”的中心……無論哪種見解,只要學生能言之有理即可,教師應盡量在鼓勵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互動才能高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互動式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改革和學生發(fā)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張其秀.淺談初中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J].考試:教研版,2012(11).
[2]劉小年.新課標下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成才之路,2011(3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范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