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發(fā)展心智的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是中心,教師的行為是為學生服務的。課堂是學生的舞臺。離開了這樣一種認識就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教育。
一、解放學生頭腦,讓他們敢想
俗話說:“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睆哪撤N意義上說,“想”比“辦”更為重要。世界上的許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想”開始的。牛頓從蘋果落地想到了萬有引力,從此揭開了宇宙的奧秘。愛迪生從小也“異想天開”試圖人工孵出小雞……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設計有吸引力、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思維環(huán)境,鼓勵學生思維活動,不要總希望學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圖去思考,要鼓勵學生自己的假設、解釋。解放學生的腦袋,給學生一片天空。如,在欣賞“跳蚤之歌”之前,鼓勵學生想一想如果讓你創(chuàng)作這首歌曲,你會采用哪種樂器?怎樣的速度?怎樣的力度?怎樣的演唱形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創(chuàng)作后再欣賞作曲家的原作,進行對比。這樣一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對作品記憶深刻,更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解放學生束縛,讓他們敢問
心理學家說:“學習愿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因,心靈的活力,如果教師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愿望,那么,學校里將不會有平庸的學生?!彼?,課堂上學生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時,教師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在無理取鬧。當學生和你的問題有分歧時,也不要認為他們目無師長。敢于產(chǎn)生疑問,也就表明學生已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去。所以,課堂上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提有質(zhì)量的問題,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如,在欣賞“跳蚤之歌”時,歌中出現(xiàn)了笑聲,按成年人的思維是跳蚤的淫笑??捎械膶W生認為是人們對跳蚤的譏笑,還有的學生認為是跳蚤在嘲笑國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不要“一棒子打死”。同時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原因,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zhàn)、向傳統(tǒng)挑戰(zhàn)。
三、解放學生雙手,讓學生敢做
手和腦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腦使手發(fā)展,使其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所以,課堂教學要加強學生動手的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如,在教學“鄂倫春小唱”時,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鄂倫春族的生活習慣自己編排舞蹈,大膽去跳。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從等“吃”到自己找“吃”。經(jīng)歷這一過程的活動使學生自己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得創(chuàng)造的能力。
音樂課教學既教授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能夠自覺運用并付諸于實踐,音樂活動能否有效開展,主體是學生,關鍵在教師。教師不能光靠“指導”來發(fā)號施令,做旁觀者要放下架子,擺正位置,做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他們泡在一起,品嘗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活動的過程中,只能作為一個參與者、學習者,放手讓學生們自己做,教師做必要的指導,不應只顧自己“一言堂”,讓他們真正去感受,去領悟,這樣一來,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互相學習、互相提高,教與學接軌,師生和諧,學習積極性自然提高了。
四、搭建平臺,讓學生敢爭
“競爭,泛指對外界活動所做出的一切積極、奮發(fā)、不甘落后的心理反應”。利用學生好勝心強,而持久性較差的心理特點,恰到好處地在音樂教育中使用競爭激勵評價,有助于教育目標的達成。音樂課堂的競爭激勵,從數(shù)量來看,可以是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競爭激勵;從內(nèi)容來看,可以是唱歌、器樂吹奏、視覺表現(xiàn)、樂理知識等方面的競爭激勵等。在此方法的運用中,切忌只注重個別優(yōu)秀學生,而應該給每個同學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幫助他們克服種種學習音樂的心理障礙,調(diào)動積極性,發(fā)揮其個體特長。
教師置學生于主體地位,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幫他們自立學習、獨立思考,保護探索精神和思維,為學生潛能的充分開發(fā)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環(huán)境,讓音樂的學習成為一種快樂!
(作者單位:黑龍江哈爾濱市賓縣滿井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