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秋千”是唐宋詞中重要的一個文學(xué)意象,經(jīng)初步經(jīng)計(jì),唐宋詞中的秋千詞有220多首,晚唐五代至宋末一些代表性詞人均有秋千詞流傳,許多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詞人們喜好以“秋千”為詞,是因?yàn)椤伴|情”和“傷春”是詞的兩大傳統(tǒng)題材,秋千是唐宋女子居處常備之物,是閨中女子最常見的娛樂方式,秋千寄托著她們的愛情和相思,也是女子青春活力與魅力的象征,無語的秋千架默默見證著春光的消逝,紅顏的凋零。
關(guān)鍵詞:秋千 閨情 相思 青春
王國維先生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xué),唐有唐詩,宋有宋詞。在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王國中,唐詩宋詞雙峰并峙,宋詞是唯一可以與唐詩比美的文學(xué)樣式。詞是隨著隋唐燕樂的興盛而起的一種音樂文藝,經(jīng)過隋、唐、五代近400年間許多民間作者和文人作者的共同努力,詞在南北兩宋,達(dá)到了鼎盛時期。現(xiàn)在,留存下來的唐宋詞達(dá)23300余首,秋千作為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意象,值得我們關(guān)注和探討。
一、秋千溯源
蕩秋千是唐宋時期閨閣婦女最常見、最喜愛的一種游戲。宋高承在《事物紀(jì)原·歲時風(fēng)俗部》中記載:“《古今藝術(shù)圖》曰:北方戎狄,愛習(xí)輕趣之態(tài),每至寒食為之。后中國女子學(xué)之,乃以彩繩懸樹立架,謂之秋千?;蛟槐旧饺种畱蛞?,自齊桓公北伐山戎,此戲始傳中國。”《太平御覽》《事物紀(jì)原》、明清時期一些地方志,如朝道光年間的《順天府志》、康熙五十六年刻本《解州志》等都有相似的記載。從以上記載可以大略看出秋千的幾個特征:第一,秋千起源于戎狄?!抖Y記·王制》曰:西方曰戎,北方曰狄。戎狄是西周春秋時期對西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第二,秋千的形式為彩繩懸木立架,人坐立其上推引之。第三,秋千為女子之戲,并且是一種鄭重的游戲,士女炫服,女子要隆重的打扮,穿上最美麗的衣服來蕩秋千。漢代,秋千從民間傳至宮中,唐人高無際《漢武帝后庭秋千賦·序》云:“秋千者,千秋也。漢武帝祈千秋之壽,故后宮多秋千之樂。”到了唐代,秋千更為普遍,據(jù)《開元天寶遺事》記述:“天寶年間,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笔幥锴С蔀榍迕鳌⒑彻?jié)約定俗成的游戲項(xiàng)目。
二、唐宋詞中的秋千
本文所謂“秋千詞”,指的是文中出現(xiàn)秋千這一意象的詞。翻點(diǎn)《全唐五代詞》正編卷一唐詞355首,卷三五代詞689首,共輯得秋千詞14首。《全宋詞》共輯得秋千詞208首。秋千詞在留存下來的23300多首唐宋詞浩軼中,所占比例雖然不大,但作為一個重要的抒情意象,貫穿于晚唐五代到南宋末整個詞史。如蘇軾的《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三、一樣的秋千,不一樣的情思
閨情與傷春是詞作的兩大傳統(tǒng)題材,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秋千逐漸與女子和春天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成為唐宋詞人表達(dá)情思時經(jīng)常用到的一個意象。但他們筆下的秋千詞風(fēng)情萬種,多姿多彩,一樣的秋千,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情思。
1. 秋千庭院小簾櫳—— 女子居所的必備之物
“宋人奉《花間集》為詞的鼻祖,作詞固多以《花間》為宗,論詞亦常亦《花間》為準(zhǔn)?;ㄩg詞婉麗綺靡的作風(fēng),因此也就成了詞的傳統(tǒng)作風(fēng),對后世詞的發(fā)展起了深遠(yuǎn)影響。”花間詞以女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細(xì)致描摹女子的妝容、舉止、居所等,使詞作呈現(xiàn)出一派纏綿香軟的情致。秋千作為唐宋時期女子居所常見之物、閨中女子最重要的消遣娛樂游戲,因與女子關(guān)系密切而頻頻出現(xiàn)在的唐宋詞人的筆下。如:
柳永《斗百花》:黃昏乍拆秋千,空鎖滿庭花雨。
歐陽修《洞天春》:秋千宅院悄悄。又是清明過了。
晏幾道《木蘭花》:秋千院落重簾暮,彩筆閑來題繡戶。墻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fēng)后絮。
秦觀《小重山》:樓上風(fēng)和玉漏遲。秋千庭院靜,百花飛。
周紫芝《清平樂》:秋千月掛黃昏。畫堂深掩朱門。
在這些詞中,秋千是一個靜靜的名詞,與春日的景物、閨閣中的香爐、珠簾、女子的妝容、舉止等組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精美玲瓏的意境。詞作的主題不甚明確,蘊(yùn)含著一些淡淡的傷春或莫名緣由的愁緒。在這些詞中,“秋千庭院”、“秋千架下”、“月下秋千”較為多見。
2. 秋千索上,纖手香凝——相思與愛情的寄托
張炎稱:“簸弄風(fēng)月,陶寫性情,詞婉于詩。蓋聲出于鶯吭燕舌之間,稍近乎情也?!痹娨匝灾?,詞以傳情,詞從誕生之初,就與詩在題材上各立門戶,壁壘分明。詞以寫男歡女愛、愛恨情愁見長,詞人愛情的甜蜜、相思的苦澀、分別的無奈都在詞中,借秋千加以表達(dá)出來。
有情人在秋千架下相會:“妝成不整金鈿,含羞待月秋千。住在綠槐蔭里,門臨春水橋邊”(韋莊的《清平樂》),明月待歡來,久背面、秋千下(賀鑄《辨弦聲》);秋千架上歡笑嬉戲,柔情蜜意:“柳下笙歌庭院,花間姊妹秋千。記得春樓當(dāng)日事”(晏幾道《破陣子》),“燕語柳梢桃萼。向紫陌、秋千影下,同綰雙雙鳳索”(呂渭老《二郎神》);自古聚少離多,愛人遠(yuǎn)行,閨中人“秋千誰共促”(趙長卿),“小園人靜,獨(dú)自倚秋千”(吳潛《滿庭芳》)她們經(jīng)常“慵上秋千”、“獨(dú)倚秋千”,“簾外秋千閑彩索。斷腸人寂寞”(楊冠卿),“清明漸近,天涯人正遠(yuǎn)。盡教閑了秋千”(丘 );承載了無限歡愛的秋千又引發(fā)詞人的相思之情:“金鞭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系玉樓人,繡被春寒夜。消息未歸來,寒食梨花謝。無處說相思,背面秋千上”(晏幾道《生查子》),“人醉掩金鋪,閑倚秋千柱。滿眼是相思,無說相思處”(周紫芝《生查子》)。吳文英《風(fēng)入松》有著名的詞句,“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dāng)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看到黃蜂落在一起嬉戲游蕩過的秋千索上,猜想一定是當(dāng)時,佳人纖手之香凝在上面,才引蜂兒留戀,詞人之深情、癡情因秋千而一覽無余。
3. 秋千佳人兩相宜——青春活力和魅力的象征
秋千架上的女子青春姣好、生機(jī)勃勃、活潑美麗。打秋千這個游戲項(xiàng)目,為年輕女子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青春活力與魅力的平臺,如李元膺《菩薩蠻》:
彩旗畫柱清明后,花前姊妹爭攜手。先緊繡羅裙,輕衫束領(lǐng)巾?,嵗K金釧響。漸出花梢上。笑里問高低,盤云 玉螭。
清明前后,彩旗畫柱,春意盎然。閨中少女三兩攜手,爭著去蕩秋千,她們系緊了羅裙,束好了衣衫,上了秋千輕輕地游蕩起來。繩索的瑣環(huán)與頭上的金釧發(fā)出清脆的鳴響,宛若姑娘們銀鈴般的笑聲。秋千越蕩越高,漸出花梢,在笑聲里得意地炫耀自己的技藝,頭上的首飾也隨之落地?!度卧~》中還有一首詞《點(diǎn)絳唇》:
蹴罷千秋,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 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首詞的主人公天真爛漫、調(diào)皮活潑。頭兩句“蹴罷千秋,起來慵整纖纖手”可以想見她當(dāng)時蕩秋千的痛快淋漓,蕩完秋千后慵懶疲憊,薄汗?jié)裢敢律?,這個時候,有人來訪,她連鞋子也顧不得穿,急急忙忙溜走,松了的金釵也滑落下來。走到門口,卻又停下腳步,假裝嗅青梅,偷偷觀望來人。秋千上的少女,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與魅力,不禁讓人思慕向往。
4. 亂紅飛過秋千去——韻華逝去的落寞和無奈
傷春悲秋,凄怨悲切,是詞的傳統(tǒng)題材與風(fēng)格。因蕩秋千的傳統(tǒng)與寒食節(jié)緊密聯(lián)系,最宜于春日玩耍,玩耍的主體又主要是閨中少女、少婦,但善感的文人們常??创汗饷髅?,感“春與秋其代序兮,恐美人之遲暮”;閨中女子笑靨如花,青春姣好,但愛人遠(yuǎn)行,“思君令人老”,故許多秋千詞中都蘊(yùn)含著或濃或淡的傷春情緒,無語的秋千架默默見證著春光的消逝,紅顏的凋零。如陸游《采桑子》“寶釵樓上妝梳晚,懶上秋千。閑撥沈煙。金縷衣寬睡髻偏。鱗鴻不寄遼東信,又是經(jīng)年。彈淚花前。愁入春見十四弦”,晁端禮的《一斛珠》“傷春懷抱。清明過后鶯聲老。勸君莫向愁人道。又被香輪,碾破青青草。夜來風(fēng)雨連清曉。秋千院落無人到。夢回酒醒愁多少。猶賴春寒,未放花開了”。
綜上所述,秋千因與女子的生活、愛情聯(lián)系密切而成為唐宋詞人筆下常見的意象。唐宋秋千詞的風(fēng)格以“婉約”為主,主題主要是愛情相思、傷春恨別,詞中最常見的意象有“秋千庭院”、“閑倚秋千”、“慵上秋千”、“背面秋千”、“冷落秋千”、“閑卻秋千”、“笑語秋千”等。
參考文獻(xiàn):
[1] 胡仔纂集.《苔溪漁隱從話》后集(卷三十二)[M].廖德明校點(diǎn).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
[2] (梁)宗懔.荊楚歲時記[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3] 曾昭岷等.全唐五代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 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5] 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5.
作 者:梁俊仙,文學(xué)碩士,河北北方學(xué)院講師,主要研究向?yàn)樵~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文素質(zhì)教育;岳玉平,學(xué)士,河北北方學(xué)院圖書館館員,主要研究方向?yàn)闅v史學(xué)、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