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向讀者展現(xiàn)了湘西這塊偏遠神秘的土地上人們的生存生活狀態(tài),相對于主流文化來說,生活在此的人們具有不可思議的,甚至自相矛盾的魔性般的品格。他們既崇拜生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死亡面前又灑脫泰然;生活既野蠻粗獷又風(fēng)雅而美麗;對待愛情既大膽妖野而又不失溫存真摯。湘西人堅實隱忍,但其頑固保守的一面又成為其發(fā)展的阻礙。
關(guān)鍵詞:沈從文 《湘行散記》 湘西書寫
沈從文的《湘行散記》向讀者展現(xiàn)了湘西這塊偏遠神秘的土地上人們的生存生活狀態(tài),描繪了一幅具有湘西地域色彩的湘西人民族性格的世態(tài)風(fēng)情畫。正如他自己所說:“從湯湯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學(xué)會了多少知識,見過了多少世界!”①在這樣一部作品中作者是在展示一種生活狀態(tài),展現(xiàn)某一類人的精神面貌,刻意表達一種情緒,表現(xiàn)一種力量。讀者看到的是偏遠神秘、亦真亦幻的魔性湘西世界,相對于主流文化來說,生活在此的人們具有不可思議的,甚至自相矛盾的魔性般的品格。
一、生命——執(zhí)著亦坦然
沈從文是個“生命”的狂熱崇拜者:“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贊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雹谶@種對生命的崇拜讓他贊美湘西人魔性般頑強的生命力,發(fā)掘出他們身上蘊藏的巨大生命能量。在這片偏遠神秘的土地上,湘西人的生命已與這奇山異水渾然一體,明媚、燦爛、恒久。“這些人生活卻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從容的各在那里盡其性命之理,與其它無生命物質(zhì)一樣,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p>
湘西人外表上擁有野蠻粗獷的力之美,內(nèi)心深處則洶涌、躁動著旺盛強烈的原始生命力,這種生命力頑強、執(zhí)拗、蓬勃,有時幾乎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步。不論世事如何變化,生活如何艱辛,生存就是硬道理,活著、認真地活著、拼命地活著才是唯一目的。湘西人重視珍惜自己的生命,為自己能“活著”做著一生不渝的努力,不論年少還是年老,不論條件優(yōu)越還是惡劣,人們都盡所有努力來維系自己的生命。年過七旬的老婦人,蹲在火堆旁默默地為延續(xù)自己的生命增加能量,“悄悄的從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紅棗,塞到嘴里去咀嚼”。不論自己是否已老態(tài)龍鐘,不論自己是否已被天所厭棄,都要執(zhí)著地活著,絲毫不自棄。樣子像托爾斯泰的老人,年齡快到八十了,牙齒已脫,白須滿腮,卻如古羅馬戰(zhàn)士那么健壯,在河邊做臨時纖手,他大聲嚷著、辱罵著同水手講價,得到錢以后就坐在大石上一五一十地數(shù),這不是吝嗇,也不是財迷,而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zé),是把生存當成自己的終身事業(yè)來經(jīng)營。
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話題,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正是生命意識的另一種表現(xiàn)。在死亡面前湘西人毫不猶豫,無所畏懼。不畏懼死亡并不是人們不珍惜生命。相反,對死亡表現(xiàn)出的無畏豁達正顯示了湘西人對生命力量的崇拜,“生死由命”。所以,死的人不哀怨悲嘆,活著的人也不會惋惜哀傷,而是更堅強地活下去。小船上的水手一旦遇到險情會毫不猶豫地跳到水中,在浪聲哮吼里和岸上的人交代一些遺囑之類的話,一會兒人便不見了。轉(zhuǎn)瞬間的生死經(jīng)歷對船上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小水手入行前都有與船主簽的字據(jù),在學(xué)習(xí)期間生死由命,家長是不能過問的,即使死去也只是燒幾百紙錢了事。弄船人面對死亡時的泰然,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是不可抗拒的生命力量,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命運,“他們得靠水為生,明白水,比一般人更明白水的可怕處;但他們?yōu)榱饲笊?,卻在每個日子里每一時間皆有向水中跳去的準備。小船一上灘時,就不能不向白浪里鉆去,可是他們卻又必有方法從白浪里找到出路”。
二、生活——粗蠻卻美麗
湘西人按原始方式勞作生息,現(xiàn)代文明似乎還不曾約束他們的內(nèi)心和行為。他們過著原始的、自然的,可以說是粗蠻的生活。而語言是生活最直接、最鮮活的表現(xiàn),言為心聲,湘西人的語言表現(xiàn)了其粗獷豪放的性格,與自然命運搏斗抗爭的無畏。水手們說話總是“大嚷大罵”,然而他們并不是在吵架。他們不僅要有弄船的好本領(lǐng),還要有罵人的本事,小水手除了要學(xué)習(xí)必要的本領(lǐng),看水,看風(fēng),記石頭,使用篙槳以外,還要學(xué)習(xí)挨打挨罵。對那些罵人的各種古怪稀奇字眼兒不僅天天可以聽到,還要好好地記憶,以便將來長大時再用它來辱罵旁人。他們在“走風(fēng)船行如箭時,便蹲坐在船頭上叫喝呼嘯,嘲笑同行落后的船只。自己船只落后被人嘲罵時,還要回罵:人家唱歌也得用歌聲作答便是在一切過失上,小水手應(yīng)與掌舵的各據(jù)小船一頭,相互辱宗罵祖,繼續(xù)使船前行”。在“罵娘灘”,即便是父子弄船,也要互罵各種野話,才可以把船弄上灘口。
敢說敢做的湘西人看似粗俗鄙陋,但實際上卻有著細膩的對美的感受能力,生活中不失風(fēng)雅和樂趣。雖然地處偏遠,也沒受過所謂文明教育的藝術(shù)啟蒙,但湘西人天生就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顆感悟美的心靈。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是個嘴里經(jīng)常吐著臟話的“粗人”,但他懂得美,能欣賞美的風(fēng)景、美的藝術(shù),他愛好收集字畫,是個“絕頂?shù)拿钊恕?。就是看起來粗野,每天都干著枯燥的體力活的水手們,也有細膩美好的一面,“這些粗人野人,在那吃酸菜臭牛肉說野話的口中,高興唱起歌來時,所唱的又正是如何美麗動人的歌”。對美的感受和熱愛,使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美讓他們忘記了饑餓,忘記了憂愁,忘記了生存的艱難,忘記了生活的苦澀。
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說話隨心所欲,無所顧忌,他能用粗野的話贊美優(yōu)美的風(fēng)景,“這野雜種的景致,簡直是畫”;對于他所欣賞的畫家能用非常另類的字眼來贊美,意思卻也表達得十分到位,“沈石田這狗養(yǎng)的,強盜一樣好大的手筆”,“這里一筆,那邊一掃,再來磨磨蹭蹭,十來下,成了”。作者由衷地贊美朋友的豐富語言,“他說話全是活的,即便是渾話野話,也莫不各有出處,言之成章。而且妙趣百出,莊諧雜陳。他那語言比喻豐富處,真像是大河流水,永無窮盡”。幾句話,一個大大咧咧、自由灑脫、亦莊亦諧、風(fēng)趣迷人、有棱有角的活生生的人就站在讀者面前。
三、愛情——妖野而神圣
在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上,湘西人表現(xiàn)出了自己開放、粗獷、自由、自然、大膽、熱情的一面,同時又展現(xiàn)了自己對待感情上細膩、溫情、真摯的品性。
嫵媚的小婦人夭夭身子被老煙鬼霸占,但她的心沒有被控制,“老煙鬼用名分縛著了她的身體,然而那顆心卻無從拘束”。她渴望純真熱烈的愛情,對過往的年輕人尤其是像“我”這樣穿著打扮派頭和水手完全不同的人充滿著熱烈的向往?!柏藏材穷w心,將如何為這偶然而來的人跳躍!”年輕風(fēng)致的女子不求財,只希冀一份純真而熱烈的愛情,夭夭“人太年輕了點,對于錢毫無用處,卻似乎常常想得很遠很遠”。對純真愛情的向往是一個情感健全的花季少女應(yīng)該有的,夭夭“雖生在不能愛好的環(huán)境里,卻天生有種愛好的性格”。她大膽地表現(xiàn)著自己的渴望,離開時毫不遮攔地表達著對“我”的渴望,她“咬著下唇很有情致的盯了我一眼,拉開門,放進了一陣寒風(fēng),人卻沖出去,消失到黑暗中不見了”。當心愛之人隨船開走后,夭夭站在河邊唱《十想郎》小曲,曲調(diào)卑陋,聲音卻清圓悅耳,她是唱給心上的人聽的,雖然不能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但心中的愛情之火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熊熊燃燒。夭夭的大膽熱情、潑辣熱烈肆無忌憚地展現(xiàn)在她所心儀的年輕人面前,在聽到老煙鬼的嘶喊后,她毫不示弱,把小嘴收斂做出一個愛嬌的姿勢,帶著不高興的神氣說道:“叫騾子又叫了。你就叫吧。夭夭小婊子偷人去了!投河吊頸去了!”美麗的夭夭在愛情面前的表現(xiàn)是赤裸的、妖野的、熱烈的。
湘西的水手和吊腳樓上不知名的妓女的“露水姻
緣”,并非冷冰冰的骯臟的人肉交易,而是充滿了溫情,充滿了離別的期待,因為他們都付出了真感情,“支付一把眼淚與一把埋怨”,愛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青年水手牛保是個寬臉大眼、身材魁梧的漢子,船即將開動他還舍不得離開吊腳樓里情人的暖被窩,任憑其他人叫喊辱罵。當作者送給他四個煙臺大蘋果后,他又顧不得同船水手的辱罵,飛奔到吊腳樓女人那里把蘋果獻給她,以至于忘記了下河時間。吊腳樓女人更有說不完的癡話,道不完的癡情,她顧不上穿好衣服就站在窗口向水手道別,約定下次見面的時間。她把親手挑選制作的核桃、栗子、干魚送給心愛的人,要癡癡地等他回來過年。這種真摯纏綿的情感感動著作者,“我估想這些硬殼果,說不定每一顆還都是那吊腳樓婦人親手從樹上摘下,用鞋底揉去一層苦皮,再一一加以選擇,放到棕衣口袋里來的。望著那些棕色碎殼,那婦人說的一句話:‘你有良心你就趕快來’,也就盡在我耳邊響著”。不論水手走到哪里,在干什么,心里總是懷著溫馨,想念著婦人并憧憬下次的歡聚,他“一定卻記憶著吊腳樓婦人的一切,心中感覺十分溫暖。每一個日子的過去,便使他與那婦人接近一點點”。雖然不是夫妻,卻彼此依賴,彼此關(guān)懷,彼此惦念,這樣一份真情又何止是名分能給予的。水手和婦人那份纏綿、那份情感,又何嘗不是純潔、神圣的呢?
四、人性——堅實又頑固
沈從文寫《湘行散記》的目的是要用湘西人同城市人抗衡。作為一個從偏遠山區(qū)來到城市的鄉(xiāng)下人,沈從文對城市一直不懷好感,“對上流社會的腐朽生活,對城里人的‘庸俗小氣自私市儈’深惡痛絕”(汪曾祺語)。久居城市的他依然保存著那份鄉(xiāng)下人的本真與執(zhí)拗,他毫不諱言自己鄉(xiāng)下人的身份并對鄉(xiāng)下人性格做了闡釋:“說鄉(xiāng)下人我毫無驕傲,也不在自貶,鄉(xiāng)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遠是鄉(xiāng)巴佬的性情,愛憎和哀樂自有它獨特的樣式,與城市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頑固,愛土地,也不缺少機警,卻不甚懂詭詐。他對一切事照例十分認真,似乎太認真了,這認真處某一時就不免成為‘傻頭傻腦’?!雹?/p>
對城市人的種種不滿,讓他懷念故鄉(xiāng)湘西人的淳樸、自然、原始的生存方式。他要告訴城市人,在他們不知道或不屑知道的地方,有一群人過著和他們完全不同的生活,“企圖用湘西世界保存的那種自然生命形式作為參照,來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與重造’”④,“能在作品中鑄造一種博大堅實富于生氣的人格”⑤。而他所尊崇的民族品德正是湘西人的人性品格,湘西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具有閉塞性。在閉塞的環(huán)境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湘西土家族、苗族造就了民族獨立性,也鑄就了湘西人不服輸、不畏強、剽悍倔強的民族性格。沈從文筆下的水手、妓女、兵士就是湘西人的代表,他們樂觀積極,爽朗強悍,雖然生活艱辛,但生命振奮。他們生活在窮鄉(xiāng)僻壤的環(huán)境里,卻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情和渴望,“他們那么忠實莊嚴的生活,擔(dān)負了自己那份命運,為自己,為兒女,繼續(xù)在這世界中活下去。不問所過的是如何貧賤艱難的日子,卻從不逃避為了求生而應(yīng)有的一切努力”。這就是湘西人,倔強、執(zhí)著、堅持、希求與世無爭,但敢于與命相搏的品格。正是這種品格讓沈從文對故鄉(xiāng)人充滿崇拜贊嘆,也是他把湘西人作為自己作品主人公的根本原因:“一個人行為或精神上有朝氣,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計較,不拘于物質(zhì)攫取與人世毀譽;他能硬起脊梁,筆直走他要走的道路……我愛這種人也尊敬這種人。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偉大作品就只這種人有分。他不能避免失敗,他失敗了能再干。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后仍然即刻可以爬起。”⑥
沈從文曾把家鄉(xiāng)的一個小豹子似的年輕人虎雛帶到上海,試圖把他改造成一個讀書人,然而小豹子卻在上海生了事逃回到鄉(xiāng)下去了。作者回鄉(xiāng)再遇虎雛很為自己當初所做的傻事感到可笑,明白了“這人一定要這樣發(fā)展才像個人”。因為只有在這里,在湘西他的身體才不會被學(xué)校禁錮,性靈不會被書本禁錮,永遠保持那種活潑潑的精神與野性。對虎雛來說,人性的展露就是原始、野性、雄強的生命力的本然釋放,社會環(huán)境則不能人為地對其加以規(guī)定限制,不然的話,其結(jié)果必將妨害人性的發(fā)展,而且將是徒勞無益的。
湘西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有了目標就會執(zhí)著地去追求,直到達到目的。沈從文少年時的一個伙伴陳開明,是成衣人的獨子。雖然家人希望他能繼承家業(yè),但他對裁縫不感興趣,夢想當上尉副官,因此便與家里鬧翻來當兵。后來因故被遣散后,自己又逃了出來。他看中了絨線鋪里的女孩子,為了看她曾幾次去那里買草鞋帶子。當作者再次回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陳開明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真的娶了絨線鋪女孩,不過物是人非,陳開明老了,當年的女孩已香消玉殞,只留下一個極似她當年模樣的女兒。
隱忍、堅實、執(zhí)著、不受束縛,沈從文在極力謳歌湘西生命的自然人性時,也看到它背后隱藏著危機,他們“一切容易趨于保守,對任何改革都無熱情,難興奮”⑦。保守、頑固、對新生事物和改革毫無熱情,是湘西人的弱點。沈從文在家鄉(xiāng)看到了這樣一個跛腳青年人,當兵時碎了一條腿,按醫(yī)院的治療方法醫(yī)治本該鋸掉,然而他的同鄉(xiāng)根據(jù)家鄉(xiāng)的土辦法找人敷水藥治療,居然好了?;剜l(xiāng)以后販賣土煙賺了錢,就去桃源后江嫖妓。他的腿雖然跛了,但不耽誤吃喝玩樂發(fā)財走運。在沈從文眼里,這樣一個人物是非常可怕的,他意識到跛腳青年人的存活象征著舊勢力、老規(guī)矩、舊事物的頑固。它巨大的、可怕的破壞力是阻礙歷史向前發(fā)展的因素,更是潰爛一個民族、一鄉(xiāng)村民的毒素,“歷史,多么古怪的事物。生惡性癰疽的人,照舊式治療方法,可用一星一點毒藥敷上,盡它潰爛,到潰爛凈盡時,再用藥物使新的肌肉生長,人也就恢復(fù)健康了。這跛腳什長,我對他的印象雖異常惡劣,想起他就是一個可以潰爛這鄉(xiāng)村居民靈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種幻想……”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充滿了魔性,湘西人像一個謎一樣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他們既崇拜生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死亡面前又灑脫泰然;生活既野蠻粗獷,又風(fēng)雅而美麗;對待愛情既大膽妖野而又不失溫存真摯,湘西人堅實隱忍,但其頑固保守的一面又成為其民族發(fā)展的阻礙。
本文所引用《湘行散記》原文文本皆出自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九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①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十七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頁。
②③ 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十一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33頁,第43頁。
④ 錢理群:《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三十年》,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頁。
⑤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十二卷,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頁。
⑥ 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十一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33頁。
⑦ 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九卷,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334頁。
作 者:李 麗,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碩士,懷化學(xué)院中文系教師。
編 輯:錢 叢 E-mail:qiancong08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