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快樂是一種情緒,也是一種性格,是每一個幼兒的天性,它會對人的一生發(fā)展和幸福生活產(chǎn)生非常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如果每個教師都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那么這種美好的感受就會溢于言表,從而感染到身邊的孩子,使孩子也能在快樂和幸福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創(chuàng)設環(huán)境 尊重愛好 增進體驗
快樂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幼兒應當擁有的權利。在幼兒園里更多的應該是給予孩子快樂。因為有了快樂才會擁有自信;有了快樂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有了快樂才會有創(chuàng)造的欲望。所以,我總希望自己的教育是將快樂帶給孩子,希望自己的教育能讓孩子的童年充滿快樂。
可是,快樂不是那么簡單??!由于周圍環(huán)境的壓力,人為的壓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快樂的。實踐證明:快樂的孩子自尊、樂觀、自我控制力強。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希望我?guī)У陌嗉壍暮⒆邮强鞓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這個方面的體會: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以自己的快樂情緒感染孩子。
幼兒教師是孩子們最直接相處的示范者,幼兒教師的言行、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影響著孩子們心中的教師形象。也許我們某句話、某個動作會影響孩子一天的情緒,甚至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我都注意有意識地以愉快、喜悅的情緒去感染孩子,對孩子充滿摯愛之情;并時刻能夠自覺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在平時我注重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顒邮业沫h(huán)境布置我也注意優(yōu)美潔凈,充滿新奇感,把孩子的作品及時上墻,讓孩子有一種滿足感,使孩子在班級里產(chǎn)生快樂感,從而在身心上得到愉快的滿足。在吃飯與自由活動時也經(jīng)常播放一些輕松舒緩的音樂;給孩子講一些笑話、小幽默,讓孩子猜一些謎語,使孩子輕松愉快。
在與孩子的交往之中,我時刻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人,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度;經(jīng)常與孩子做朋友似的溝通。在教育幼兒時,也從尊重他們,說服他們的角度出發(fā),多采用正面教育。例如:我常常會說“請你們去喝水”“請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畫得真不錯,如果再多選些顏色就更漂亮了?!钡鹊?,無形中讓他們滋生出一種積極情緒,在情感上把孩子當大人一樣尊重,在心理上把他們當作孩子來理解,這就是我們每天應該給予孩子的關注和呵護。例如:有一天,在區(qū)域活動中,顧安琪小朋友把我們精心制作的手指娃娃上系的蝴蝶結拆掉,撕成一條一條的。當時,我真有點生氣,這么好的玩具,竟被她拆成了碎條,一問原因,原來她是想弄明白,蝴蝶結是怎么打結的,她還高興地告訴我這些緞帶可以分成許多細條條??吹剿歉迸d奮的樣子,原來她是想讓我和她一起來分享她的快樂,我真慶幸自己沒有對她枉加批評,也許我的一句話,就會抹殺孩子的探索欲望呢!之后,我又對她提出了新的問題:“你能把蝴蝶結再系好嗎?”她點點頭,然后就埋頭去干了。過了一會兒,琪琪仍然沒有弄好,她看看那些緞帶又看看我,一副犯了錯接受批評的樣子。當時,我什么也沒說,只是走過去摸摸她的頭,然后手把手地邊念兒歌(兩個好朋友見面拉拉手,變對小兔耳,握手說再見)邊教她……
二、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發(fā)現(xiàn)孩子快樂的源泉。
快樂雖然對每個成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體驗,對孩子來說卻是大同小異。他們會為了得到一個玩具而快樂,會因為老師的一聲贊揚而快樂,會為了獲得一顆五角星而快樂。但是我們在教育中常常會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這些都是我們生氣的理由,是我們發(fā)怒的導火線。面對各式各樣的孩子,我們有太多的借口為自己的粗暴辯解,有時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從孩子的心理出發(fā),一切為了孩子的快樂而設想,還不如天天帶孩子去游樂場。
游戲對孩子來說是最喜愛的活動,游戲中他們表現(xiàn)得最自然、最生動。龍龍愛擺積木,在擺的過程中,他認識了各種幾何圖形,掌握了長短、寬窄、高低、上下、前后等概念,手的動作變得更加靈活。小蕊是個性格內向的小女孩,她從來不主動參與同伴的交談與游戲,每次和她說話時,總以點頭、搖頭回答。一次在自由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小蕊一個人抱著娃娃坐著,我輕輕走過去說:“摸摸娃娃的額頭說:“哎呀,娃娃的額頭怎么那么燙,是不是發(fā)燒了?”小蕊先是一驚,隨后說:“快送醫(yī)院。”我與她一塊兒去了“醫(yī)院”, 小蕊越玩越開心,全身心地投入了游戲。從那以后,我們經(jīng)常與她一起游戲,并介紹她的游戲,令眾多的孩子們羨慕不已,紛紛去找小蕊游戲。漸漸地,小蕊成了集體中快樂的一分子。
三、增進對“快樂”的體驗,促進幼兒個性和諧的發(fā)展。
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并與他人融洽相處。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向幼兒滲透、灌輸“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別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紹一些對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物。讓幼兒在實踐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體驗,加深理解關心他人行為的意義,讓幼兒學會設身處地體驗別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給孩子關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應伸出援助之手。組織一些“玩具大家玩”、“喂娃娃吃飯”等活動,引導幼兒學著關心別人,說說“今天,我?guī)椭苏l”,及時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體驗關心他人的快樂。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使這種行為得到鞏固和發(fā)揚。
有一句這樣的話:“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撒下思想的種子,就會收獲行為;撒下行為的種子,就會收獲習慣;撒下習慣的種子,就會收獲品德;如果撒下品德的種子,最后收獲的就是命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周圍的人都是孩子的老師,家長和老師尤其重要,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講,孩子是老師的影子,是家長的翻版。柏拉圖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任何壞人也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成為壞人的,大多數(shù)是教育不良的結果。的確,“造就一個人或者毀掉一個人,關鍵看你如何教育……”,如果所有做父母的都能看到這本書,領略其中的精髓,那么以后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呢?這個問題我們暫且不去探討,但至少我會在老威特的感染下做個稱職、幸福的教師,即使不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象卡爾.威特一樣偉大的人物,但我相信一定會對我的學生、對社會有個問心無愧的交代。
讓我們多一點微笑和自信,給孩子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多一點民主和自由,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才能保持幸福和快樂。只有無條件地接受孩子,愛孩子的教師,才能創(chuàng)造出使孩子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創(chuàng)造和諧溫馨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孩子們在我們的呵護下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才是我們做幸福教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