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章講的是“我”帶孩子在餐館里就餐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頭,我不讓孩子接近他,而孩子卻熱情的給老頭一個擁抱, 因為“我”的孩子看到的是他的內心,而“我”看到則是一套衣服。在餐館里的一幕,“我”的小兒子給“我”上了最好的一課。
二、文章的主旨
文章批判的是成人世界里人們習慣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人,習慣以貌取人,以社會地位、穿著去評判人。而一個人外表的美固然重要,但心靈的美更重要,提倡用真誠和真心平等的對待每個人。
文章單一的表現(xiàn)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是所反映的思想卻是一種交匯了情感、道德、責任等多重的人性美,它與當代人的靈魂呼應,讓人自思自省、自砥自礪,不僅可以洗掉一些人滿身的風塵與俗氣,而且還能夠使久萎的靈魂蘇醒、返青,生枝長葉,開出芬芳四溢的花朵來。
三、文章的藝術特色
1、從文章的思路線索看
文章是圍繞兩個線索展開的:
一個線索是圍繞“我”的情感經歷變化來寫的?!拔摇钡那楦凶兓抢Ь健C然起敬→自責。
另一個線索是孩子與老人的交往與融合。
2、從人物描寫描寫方法看
(1)外貌描寫
“那是一個穿著肥大褲子的老頭,腳趾頭從鞋子里戳出來,襯衫很臟?!边\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作者寥寥數筆就寫出了人物的特點,以及人物的社會地位等。作者并沒有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而用準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做到既省儉,又傳神。寫出了老頭的生活狀態(tài)和餐館里的人們不愿意接近老頭的原因。
(2)動作描寫
“他用他充滿污垢、痛苦和艱辛的勞作的手托著嬰兒。”
這個“托”字用的非常好,是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老人對嬰兒的珍視、小心翼翼和感激。因為餐館里的人沒有人愿意和這個又臟又臭的老人交談甚至接觸,餐館里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以貌取人的,而只有伊瑞克這個小小的嬰兒,帶著他的那顆純真的心信任這個老人,深深的擁抱著他,被忽略被歧視的老人,得到了小嬰兒的擁抱他感到從來沒有過的快樂,心中充滿感激。老人內心的感激不勝言表,只是輕輕的托著他,生怕把孩子弄臟。
還有一句“我”的動作描寫“我轉過身試圖橫跨一步躲過他,躲避他呼出的空氣吹到我的臉上”“轉過身”“橫跨”“躲過”這些動詞都用得非常好,充分表現(xiàn)的是“我”不希望這個又臟又臭的老頭弄“臟”了我和伊瑞克,也寫出了我以貌取人的心理,內心的世俗。為下文我的深深的自責做了鋪墊。也與伊瑞克在此時張開懷抱對老人的擁抱的姿勢形成鮮明的對比?!拔摇钡暮⒆硬灰悦踩∪耍瑢项^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真實的愛,而“我”卻以貌取人,用世俗的罪惡的眼光來評判人。
(3)心理描寫
“上帝,當我在他對伊瑞克說話之前順利地走出去吧” 這是一句對于母親的心理描寫,她為什么這么想,這是不言而喻的問題,孩子的母親一定不希望小伊瑞克再與老頭有什么交集,只是希望這個“不速之客”就這樣消失在她們的面前,這個對于上帝的祈禱是個巧妙的心理描寫,能夠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4)語言描寫
那個老頭大喊:“你們點小餡餅蛋糕了嗎?你們知道躲貓貓嗎?嗨,瞧,他知道躲貓貓?!?/p>
這是一處老人的精典的語言描寫,這句語言描寫最能表現(xiàn)老人的性格,一個童心未泯的老人,一個有愛心的老人,一個希望有個人和他一起玩一同交流的老人,一個孤獨的老人。在餐館里,顯然老人并不是來吃飯的,只是來逗小史瑞克的,至始至終,待我們點完餐吃完飯老人也沒有吃飯,只是在逗笑史瑞克,和一個小嬰兒用肢體語言交流。這句唯一的交流,足夠看出老人的一種深深的孤獨感和他那那份與人交流的渴望,然而這個餐廳或者這個社會是讓他失望的,所以他希望從一個孩子身上得到一點點“交流”一點點“溫暖”。他知道孩子喜歡小餡餅蛋糕,知道孩子喜歡躲貓貓,他希望能夠給單純的孩子一些快樂。
(5)細節(jié)描寫
伊瑞克從我的懷里撲向那個老人,“他溫順地把他的小腦袋靠在老人肩膀上”,“靠在老人肩膀上”這一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出小伊瑞克對于老人的完全的信任與愛,老人眼含淚水盡情地享受著來之不易的愛.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至愛,真情,這種愛是人世間真情的傳遞,是彼此心與心的相融.
3、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
伊瑞克和餐館里的人對比:伊瑞克和老人“交流”時,全餐館里的每個人都用古怪的眼神看著我們。餐館里的每個人包括伊瑞克的父母都是以貌取人的人,孩子和大人形成了鮮明對比,孩子的簡單真摯和大人的世俗形成對比。
伊瑞克和“我”對比 :作為孩子的母親,“我”也只是看到了一個人的衣服而沒有看到一個人的內心。當我試圖從老頭面前橫跨過去,希望離老人遠一些的時候,而伊瑞克卻是伸出了懷抱,希望抱抱這個老頭。我的世俗和孩子真摯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4、“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
最后作者寫道:我的伊瑞克看見的是一個人的內心,而我,他的媽媽,看到的則是一套衣服。這是我的小嬰兒給我上的最好的一課。
文章最后點明中心,用了卒章顯志的寫作手法。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不會以外表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對老頭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源自內心的真實的愛,而成人卻以貌取人,用世俗的罪惡的眼光來評判人.表現(xiàn)“我”的羞愧之情。
四、對于文章賞析
讀這篇文章,你會感到這并不是作者在有意地創(chuàng)作,而是在娓娓述說一件事,作者揮灑著情感,雖不濃烈甜膩,卻自然妥帖,純凈本色,猶如一杯清茶,品之能感受到那淡雅之中透出的一絲對于社會和現(xiàn)實的一種喚醒和深深的自責。
文章用小事件寫了大道理,文章僅僅敘及的是一個在餐館里發(fā)生的一件小事,但是給我們的精神震撼是巨大的,同時也洗滌了讀者的靈魂,這并不是一個有太多情節(jié)發(fā)展的小說,只是一個簡單的場景簡單的人物拼湊而成的簡單的故事,我們不需要去梳理文章的脈絡,而正是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給我們的又絕不僅僅是這個故事本身,更是一種對于人性對于人靈魂深處的叩問,和對于社會的深思。
參考文獻:
[1]2011年阜新市中考題。
作者簡介:趙巖姝(1988.07-)女,遼寧鞍山人,1988年7月生,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