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母語負遷移理論是研究英語習得的突破口,英語習得要克服思維和文化障礙,避免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對英語學習者造成的困難,要系統(tǒng)性分析和研究母語負遷移與英語學習之間關系,完善英語教學母語負遷移理論能夠從理論層面指導英語習得過程中需要注意和完善之處。
關鍵詞:母語負遷移 英語習得 思維
20世紀50年代,語言學家Lado.R,(1957)就提出了對比分析假說,語言遷移現(xiàn)象是語言習得中的主要障礙,學習其他語言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就是語言遷移問題。存在差異的語境難以讓學習者真正領悟到英語的要義,高校英語學習是課程的關鍵領域,也是遇到的難點,高校英語教學研究者要首先明晰母語負遷移理論的功用。
母語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前者指當母語的某種特征和目的語類似或完全一致時候,母語對目的語的學習會起促進作用。后者指當母語與目的語的某些特點不對應時,母語會頑固的遷移到目的語中,對學習者掌握目的語造成困難。由于漢語和英語分屬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和印歐語系Indo-European Family,兩者差異是本質性差異,英語的字母與漢語的象形演化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尤其是英語學習者對英語的思維和發(fā)展歷程都存在理解上的不足,而且,再加上中國學生外語接觸量有限,大腦利用先前語言學習經(jīng)歷的強烈傾向。
英語學習過程中母語干擾現(xiàn)象是高校英語學習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研究者需要破解的關鍵問題,由于在非目的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又受漢語語言文化的干擾和影響,高校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往往帶有明顯的母語痕跡,高校為了改善因為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學習障礙,想出了很多辦法和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先把這些措施總結如下:
1.創(chuàng)造英語語境及增加英語閱讀
避免母語負遷移影響的根本是增加英語語言知識的積累。創(chuàng)造英語語境是英語學習得前提,高校英語學習者要首要是轉變母語的思維,母語思維對英語學習降低了學習得樂趣,英語學習過程,即是“可理解性輸入+低情感過濾器”,低情緒是不利于英語學習,英語學習者必須要學會享受英語學習,因此,創(chuàng)造英語語境,讓學習者在這個語境中享受英語的樂趣是避免母語負遷移效果的重要辦法,很多高校為了創(chuàng)造英語語境,采取了多種方法,有的組織校園英語原創(chuàng)情景劇大賽,有的開展每周一部經(jīng)典英語原文電影,更有的有條件學校,定期舉行中外留學生聚會,甚至是把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送出國學習英語。
強化英語閱讀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通過閱讀既習得了詞法和句法,又能體驗文章的組織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技巧,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英語習得者能夠感知英語語言所處的社會 文化,從而將這些知識應用到自己的英語寫作中,使自己的表達遠離那些似是而非的語言形式。母語負遷移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是難以短時間內克服的,要學習英語就要有效的利用母語去幫助完成對英語的學習。最為重要的就是加強英語閱讀訓練,理解英語文化英語知識,強化自己的英語思維,利用母語的認知和理解去提煉閱讀帶來的知識。
2.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
對待母語遷移的態(tài)度是解決英語學習中的遷移問題的關鍵。高校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實質上是一個主動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獲得新事物、新知識的過程,在原有的學習和生活基礎之上去認識新的事物。英語學習者實在自己的思維和理解基礎之上去認識英語學習,要清楚的明白母語負遷移是難以逾越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把母語知識的遷移和干擾看做是英語學習得前提,指出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是把母語作為參照物的。雖然遷移策略的運用會使得語言輸出中出現(xiàn)“神似而形離”的形式,但是我們應把其看做是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性行為,是在完全掌握目的語之前學習者自己創(chuàng)造的中介語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校英語習得要樹立英語學習得良性目標,英語習得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還需要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發(fā)揮效用。對英語學習者而言,母語構成了“解碼”過程中可用信息的絕大部分,而以英語信息存儲在英語學習者大腦中的信息則很少,這是英語學習者普遍遇到的問題,就是英語學習必須要以母語來輔助,這種輔助主要表現(xiàn)在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和理解上,對英語語法的運用上。在學習策略上,首先,不應懼怕英語的學習,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由母語負遷移帶來的各種干擾乃至錯誤,要采取開放、寬容的態(tài)度。英語學習者放松心態(tài)、減輕焦慮、增強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目的語不斷嘗試,不求全責備,幫助學習者逐漸減少對母語的依賴。
3. 全面的對比分析
最早對遷移理論進行研究的學者們認為,如果通過對比分析使英語學習者能夠充分了解母語和目的語間的差異,即母語對目的語學習得潛在干擾之處,那么英語學習者就可能有效地避免母語負遷移,而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些差異并未造成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困難。當研究不能完全驗證自己理論的正確與否的時候,就不能忽視對比分析為消除母語負遷移而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英語負遷移理論是針對英語學習者跨文化現(xiàn)象的一種研究視角,這個研究視角的出發(fā)點是英語學習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英語學習者不僅僅是為了通過英語考試,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英語學習能夠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母語之外的文化現(xiàn)象,兩種差異的語言必然能否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因此,高校英語學習者既要在語言之內來學,也要在語言之外來學。當涉及到在母語和外語之間進行對比分析時,除了對漢語和英語進行語音、語法和詞匯的對比學習和研究之外,還應對漢英兩種語言所體現(xiàn)的思維方式和文化進行對比。這種對比能夠加深對英語的了解和掌握,更夠能通過對比深化自己的思維。
參考文獻:
[1] 金朋蓀主編,大學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張鑫主編,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