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世界漢語熱的興起,我們一起學漢語可謂是風靡全球??鬃訉W院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國建立起來。但是,新興一種事物不難,怎樣科學的保持它卻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雖然大家學習漢語的興趣高漲,但隨之而來的教學難題也應運而生,特別是由于兩種語言差異所帶來的理解不便一直制約著中外語言的交流,造成翻譯的不流暢。本文著重選取一個大的語系——英語來進行討論,找出漢語和英語語言的不同差異,多角度的去闡述其對翻譯的影響,以利于更好的了解兩種語言所表達的準確含意,同時也有利于兩種語言的學習。
關鍵詞:漢語 英語 語言 差異 翻譯
選擇一種語言,就選擇一種思維方式;選擇一種思維方式,就選擇一種生活方式。不同的語言所代表的含義不同,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就不盡相同。當進行翻譯時,就會以本族語言為中心去理解別人的語言,這樣就會造成翻譯不當,容易曲解原意。因此,我們要了解翻譯是不同思維形式的轉換,用譯入語的思維習慣來翻譯詞,句子和篇章。這就需要我們準確把握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在學習這兩種語言時應注意的問題。不論是對于學漢語還是英語都有一定的幫助。
一、漢英語言各自的特點
1、漢語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是分析性的語言,文字屬于表意文字,分為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四種,其中,前三個是不帶表音成分的漢字構造,最后一個是帶表音成分的,其中聲旁是表音的,形旁是表意的。語音方面,漢語是聲調語言,有四個聲調,分為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有抑揚頓挫的感覺。比如:“啊”:這個字可以有四個聲調,讀作一平、二揚,三去、四降,讀音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翻譯出來的意思自然就有差別。例:啊-呀;啊-哇;啊-哪;啊-啊。不同讀音代表不同意思。雖然它只是個語氣詞,但如果沒有理解讀音的意義,翻譯錯了,就會曲解整個句子的意思,沒有理解說話人的真正意圖,從而導致交流的不順利。
2、英語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是綜合性語言,但現(xiàn)在正在像分析型發(fā)展。與漢語不同的是,它是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表音文字,這就是為什么當我們面對一個生詞時,基本上能讀出它的音卻不知道它的意思;而當我們面對一個漢字時卻能猜出它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怎么讀的原因。一個是表音文字,一個是表意文字,這是漢英語言方面區(qū)別比較大的一個方面。而且英語是語調語言,它是隨情況變化而變化的,一個句子用不同的語調來讀,就可以表達不用的思想感情。“All right.”如用升調讀,有表示欣然同意的意見;如用降調來讀,就有可能表示厭煩、甚至威脅的情緒。又如“Thank you.”這個用語,用降調說使人聽起來是表示真誠的感謝,但用升調來說聽起來卻是敷衍應付。這一點和漢語的聲調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一個是語調,一個是音調,但都能影響句子的意思和言語的表達。
二、漢英詞匯差異
1、詞語語義的不同。
漢語是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語言,是由上古時期通過象形字逐步演變而來的一種語言,語義豐富。給人立象以盡意的感覺。英語是一個大熔爐,吸收了很多國家的語言,廣納百川。
2、詞匯的劃分不同。
漢語詞匯以意義和句法功能為依據(jù)來劃分詞類,分為實詞和虛詞,在語法表達上,語序和助詞占據(jù)重要地位。例如:我和姐姐;我的姐姐。表達意思就不一樣?!昂汀北聿⒘嘘P系,“的”表偏正關系。英語詞匯的分類主要以詞匯的意義和形態(tài)作為依據(jù)。并且它有著豐富多變的詞匯形態(tài)變化,突出的表現(xiàn)為名詞的單數(shù)和復數(shù)的變化,詞性詞類的轉換,動詞的單復數(shù),時態(tài),語態(tài)語氣,非謂語形式的變化,還有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的變化等等。英語中這種以形態(tài)和意義作為語法認識的范疇比照漢藏語系的漢語以詞匯意義所得出的詞類劃分結果定性準確,界限明了。因此可以這樣說英語形態(tài)變化豐富多彩,而漢語則相對單一。這是由它們各自不同的劃分依據(jù)所導致的。
因此,我們在翻譯這兩種語言時要時刻注意這樣的變化。比如,在英語造句時,要注意第三人稱單數(shù),這是我們在做高中考題時容易忽略的小細節(jié)。在做漢譯英的虛擬語氣句子時要注意時態(tài)要保持一致。在做倒裝句時,要注意謂語要在主語之前。比如:
1、He sings the song everyday. 他天天唱那首歌。(漢語沒有第三人稱單數(shù))
2、I would have come to see you, but I was too busy. 我本該來看你了,然而我太忙了。(漢語沒有用時態(tài)的詞,只是用“過去”“昨天”之類表時間的詞來表達)
3、Down fell the man. 那個男的摔倒了。(漢語會用語氣來表示強調)
漢英詞類數(shù)量也大致相同,類別基本對應。其中,名詞、動詞、形容詞三大類開放性詞類在詞匯中占較大比重。
漢語: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數(shù)詞和量詞)
虛詞(連詞、介詞、助詞、嘆詞)
英語: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副詞、數(shù)詞)
虛詞(介詞, 連詞、冠詞、嘆詞)
由此可見,漢語中沒有冠詞,英語中沒有量詞。漢語中副詞比較少, 多為虛詞;而英語中副詞比較多, 多為實詞。漢語中介詞比較少, 30個左右;而英語中介詞多, 數(shù)不勝數(shù)(包括簡單介詞、復合介詞、短語介詞)。因此,中國學生學英語時填冠詞是比較痛苦的,往往分不清是該填a還是填the還是an,常常出現(xiàn)錯誤。翻譯時意思是一樣,可是形式卻不同。
1、Don't worry. We still have _____ little time left. (a)
2、Mary is interested in ______ science. (不填)
3、If ___ weather is fine tomorrow, we will go to the park. (the)
4、The bus is running about seventy miles___ hour. (an)
而當外國人學習漢語時,一提到量詞就會頭疼,繞不出彎來。這對于好多外國人是一個比較難以掌握的問題,而且翻譯時也是各種錯誤,狀況百出。比如:
四把鎖、五只雞、一頂帽子、一江春水、一絲希望。而他們會說成四個鎖,五條雞等等。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不同的詞的使用,然后加上多說多練習才能有效的避免錯誤和偏誤的發(fā)生。
3、文化差異在詞匯翻譯上的體現(xiàn)
漢英詞匯在某些意義上是不對等的。有些詞匯英語里有,而漢語里沒有,這就會產(chǎn)生一些外來詞,但是這些外來詞有時不能準確的反映出譯入語的本意,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就會在兩種語言之間產(chǎn)生空缺。比如:陰 陽 八卦 無極。以前好多學者把《紅樓夢》翻譯成A dream of the red floor. 顯然原意盡失。又或是把《西游記》里的悟空和八戒理解成是西方的寵物,讓人啼笑皆非。還有中國的12生肖,外國人可是沒有這個說法,所以你要翻譯成英文會讓他們感到莫名其妙,所以文化的溝通很重要,雙方理解了才能填補詞匯上的空白,讓大家都明白。還有一些詞義沖突的現(xiàn)象。它是指原詞語所承載的意思和譯語的對應語是相互矛盾的或不存在的。如:中國的“封建社會”不等同于馬克思論著里所指的“封建”,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一種制度,在建立時是一種先進的制度,是一種官僚體制,并沒有禁錮什么,而馬克思是沒有合適的詞來形容西方的一種禁錮人的一種方式,所以借用了中國的“封建”這一詞,所以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
再者,由于語言雙方詞匯聯(lián)想不同也會造成翻譯上的不理解。中國的風、月、竹、菊所引起的聯(lián)想,外國人是體會不到的,特別是中國的詩詞,會讓他們很費解。因為他們沒有這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傳說和事物,所以比較難以接受。同理,我們在學習英國詩歌時完全感受不到它的韻味所在。所以在翻譯和教學時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滲入,多植入一些形象式的東西,便于接受,同時在翻譯時應通過各種手段對譯入語加以補充或限定, 技巧上表現(xiàn)為詞語的增減闡釋、借用音譯等手段的運用,并且以整體意義為重,靈活變通。還要進行一些詞類的轉換技巧。
三、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際間交流日益頻繁,為了交際的順利和正確表達自己的語言,我們需要借助對比不同語言的各種方面以此來了解本族語言和外族語言的異同,因為對比是發(fā)現(xiàn)語言共性和特性的比較有效的方法,這樣,我們才能全面了解不同語言的差別,取長補短,在翻譯時才能做到準確無誤,避開兩者之間的盲點,才能有效的進行交際。本文通過對漢英兩種語言的特點、語音、詞匯等方面的對比,找出了漢英語言之間的一些異同,讓我們在以后的不論是學習漢語還是英語方面有個大致的了解,會在其過程中注意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會自然的避開,會對他進行研究,以致不會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了,便于語言的習得。在理解和翻譯時也不會盲目的進行譯制,只有準確的在兩種語言中間翻譯詞語才會讓雙方都能正確的理解對方的語言,就達到了交際的目的了。
參考文獻:
[1]古今明. 英漢翻譯基礎[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邵志洪. 英漢語研究對比[M]. 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會,1997.
[3]黃伯榮.、廖序東. 現(xiàn)代漢語[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