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獨一無二的表意體系的文字,里面蘊含了豐富的漢民族文化,其中形聲字又是現(xiàn)代常用字的主體,它使?jié)h字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使?jié)h字的系統(tǒng)性更加突出。
關鍵詞:形聲字 形符 聲符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它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語言。文字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類的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才出現(xiàn)的。漢字經(jīng)過了甲骨文、隸書、楷體等幾千年歷史的發(fā)展變遷,比起上古時期的漢字已經(jīng)簡單好記好認很多了,但是它的形象意義和文化意義已經(jīng)深深地烙印在里面了,通過學習漢字和了解它的構(gòu)造,也可以從側(cè)面了解中國文化。
一、形聲字概述
形聲字是漢字中特有的文字現(xiàn)象,是由形符和聲符兩部分構(gòu)成,它在表示一定意義的同時,還表示讀音。學術界對形聲字的定義基本上是一致的,王力先生曾經(jīng)表述為:“形聲字是由意符和音符兩部分組成的。意符表示形聲字本意所屬的意義范疇,聲符表示形聲字的讀音?!睎|漢許慎在《說文解字·敘》里就給形聲字下過“以事為名,取譬相成”的定義。“事”即字義的“義”,亦即義類;“名”即“字”,亦即偏旁?!耙允聻槊?,就是用一個字來充當形聲字的義旁。“譬”即“譬況”,“成”即“完成”?!叭∑┫喑伞?,就是拿一個用來譬況讀音的偏旁與義旁一起完成一個形聲字。“在許慎的《說文解字》里,形聲字已經(jīng)占了70%以上,到了現(xiàn)代,比例進一步提高,達到80%——90%以上”。馮麗萍在《對外漢語教學用2905漢字的語音狀況分析》一文中統(tǒng)計,《對外漢語水平考試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規(guī)定的2905個漢字中,有1920個是形聲字,約占《大綱》全部漢字的66.1%。可見,形聲字是現(xiàn)代常用字的主體,它使?jié)h字體系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使?jié)h字的系統(tǒng)性更加突出,因此形聲字教學必然也是漢字教學中的重點,我們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利用形聲字自身所具有的特點,來降低學習難度,提高漢字學習效率。
二、形旁的作用及其局限
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義類屬,幫助了解和區(qū)別字的意義。如用“氵”做形旁的字,其本來的意義一般都跟水或是液體有關,現(xiàn)在的引申意也大體能夠了解其類屬,如:汁、江、河、汗、湯等;用“艸”做形旁的字,其意義一般都跟植物有關,比如:草、花、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形旁表義的作用,教學習者借助形旁釋義,并以高表義度的形旁為教學重點,對聲旁相同的一組形聲字借助形旁來區(qū)分意義,使學習者集中掌握一些形旁的類別意義,逐漸培養(yǎng)學習者自覺運用形旁釋義的策略。 形旁的表意功能雖然能夠幫助學生辨別該字的基本意義但是它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社會的發(fā)展,客觀事物的變化,以及詞義的引申,有些形旁的表意特點已不明顯了。例如:“篇、簡”為什么從竹,如果不了解古代曾在竹簡上寫字,就不會懂得這些形旁的作用;其次,由于字形演變,有的形旁已經(jīng)不好辨認和理解了。最后,由于文字假借,被假借字的形旁就完全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聲旁的作用及其局限
聲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讀音。據(jù)統(tǒng)計,現(xiàn)代通用漢字中,大約有四分之一形聲字的聲旁和整個字的讀音完全相同,如“碼、瑪、螞”讀音同聲旁“馬”完全相同。這樣有效利用聲符的表音性,可以幫助我們成系列地認讀漢字,提高念字的能力。雖然有些字聲旁的讀音和整個字的讀音不完全相同,但在讀音上還是有較高的相關性,如以“侖(lún)”做聲旁的字聲韻母相同,只是聲調(diào)不同,如“掄(lūn)、倫(lún)、(lǔn)、論(lùn)”,以“倉”做聲旁的字韻母一般都有ang,如“蒼(cāng)、傖(cāng)艙(cāng)、滄(cāng)、槍(qiāng)”,這樣就很容易辨別“倫—傖、掄—搶”了。
聲旁的表音功能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形聲字,聲旁跟整個字的讀音不完全相同。有的聲韻母相同而聲調(diào)不同,如“方(fāng)—放(fàng)”;有的聲母相同而韻母不同,兩者成了雙聲關系,如“旬(xún)—絢(xuàn)”;有的韻母相同而聲母不同,兩者成了疊韻關系,如“甫(fǔ)—捕(bǔ)”。甚至有的形聲字與其聲符讀音完全不同,如“兌(duì)—說(shuō)”,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因為:首先,在造字的時候就沒有要求聲旁跟字的讀音完全一致,兩者的讀音相同固然很好,近似的情況也存在。聲旁實際只是字音的提示符號;其次,由于古今語音的演變,古代一些聲音相同或近似的音到現(xiàn)代已經(jīng)不再相同或相近了,再加上方言的差異和演變,就更增加了形聲字與其表音的聲符之間語音關系的復雜性;再次,漢字形體經(jīng)過演變,有些聲旁的形體不好辨認和理解,如“布”本來是從巾父聲;最后,有些聲旁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獨立成字了,這樣就不知道它的讀音了,例如“逆—屰、溫—昷”。
四、結(jié)束語
形聲字是一種既重要又復雜的漢字,它的多樣性,給教與學從客觀上帶來了不少困難。但是如果我們抓住了特點,反復辨認,系統(tǒng)教學,就能使學生突破這一難點,從而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形旁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使其了解中國文字的象形意味;由聲旁所帶來的讀音規(guī)律可以消除學生最開始對漢字的恐懼。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充分利用形聲字形旁和聲旁的優(yōu)勢以外,還應看到二者的局限性,針對不同類型的形聲字,給予不同的講授,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形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