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字伯虎,是明代著名畫家,詩人,吳門四大才子之一。但是,他的高知名度,更多是由于“點”了秋香。其實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貧窮潦倒而亡的他,根本無此艷福和美事。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但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兩人沒有任何瓜葛?!疤撇Ⅻc秋香”這個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王同軌的筆記體小說《耳談》中,敘述蘇州才子陳元超,放蕩不羈。一次,他和朋友游覽虎丘山,與秋香邂逅,秋香對陳公子粲然一笑。僅此一笑,陳公子便心猿意馬,不能自恃,決心得到秋香,遂暗中訪查,找到秋香蹤跡。于是,陳公子喬裝打扮,到秋香所在的官宦人家,做了兩個公子的伴讀。不久,他便已經(jīng)得到兩公子歡心,離不開他了。他覺得時機成熟,便謊稱要辭職,回家娶親。兩公子不舍,老員外說,府上有這么多婢女,你隨便挑選為妻,何必離去。陳公子正中下懷,說,既然這樣,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點秋香吧,老員外應允。陳公子遂心如愿,和秋香結成姻緣。
以后,有人將這個故事,有意地移植到風流倜儻的唐伯虎身上,很快得到認同,更添枝加葉,在坊間流傳。到了明朝末年,小說家馮夢龍,經(jīng)過提純拔高,藝術加工,就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緣》。陳元超徹底變成唐伯虎,原本簡單的情節(jié)變得曲折復雜,有更強的故事性和可讀性。甚至被移植到戲劇等其它文藝形式,“一笑”也發(fā)展到“三笑”,廣為流傳。三百多年來,唐伯虎點秋香,才子得佳人,幾近婦孺皆知。
原本是“陳公子點秋香”,為何會變成“唐伯虎點秋香”呢?
這里,有社會原因、時代因素,也有唐伯虎的個人原因。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經(jīng)濟十分發(fā)達的時期,蘇州是當時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中心城市之一。經(jīng)濟上的繁榮必然帶來思想上的活躍。特別是當時的中下層知識分子,思想十分活躍??婆e、仕途、社會制度使他們的精神受到束縛,他們亟需思想解放,亟需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亟需找到一個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亟需找到一個生活上放浪不羈的叛逆形象。由于唐伯虎有很高的名望和憤世嫉俗,不受束縛的性格,世人便將‘陳公子點秋香’的美好愛情故事移植到他的身上,是對當時社會制度和習俗的背叛和宣戰(zhàn)。在以后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中,文人墨客們更是讓唐伯虎不拘禮法,讓他放浪形骸,甚至一生娶過三個妻子,也變成九個。故意讓唐伯虎闖朱門豪宅,讓他和達官貴人插科打諢,藐視權貴。故意讓唐伯虎娶自己心愛的女人為妻,讓他為爭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奮斗。當時的文人墨客苦于思想被束縛,便將美好愿望寄托在唐伯虎身上,表達對思想得到解放,沖破束縛的強烈渴望。
于是,唐伯虎便“點”了秋香,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