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菲利普·羅斯“娛樂和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結合“黑色幽默”中的幽默和荒誕,重點分析了《人性的污穢》中的荒誕性和黑色現(xiàn)實。具體關注于對緋聞的態(tài)度,政治正確性的荒誕和人的尊嚴的喪失。
關鍵詞:荒誕 政治和學術 政治正確性 尊嚴
菲利普·羅斯出生于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的一個猶太家庭,在他40余年的寫作生涯中,出版了29部小說類作品和兩部散文集,幾乎囊括了美國文學類所有獎項。他和艾薩克·巴舍維斯·辛格、索爾·貝婁、伯納德·馬拉莫德,共同成為支撐美國猶太文學這座殿堂的四根主要支柱。[1]
“黑色幽默”是美國60年代的一個文學流派,是一種病態(tài)的荒誕的幽默,用喜劇的形式表現(xiàn)社會的丑惡和畸形,形式上具有情節(jié)不連貫,時空跳躍,結構松散等特征,代表作有《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1961)。羅斯曾在《讀我自己的作品及其他》說過“純粹的娛樂和極度的嚴肅是我的兩個密友,我將帶著它們在這個國家行走到最后”[2]這是羅斯的寫作態(tài)度,這種寫作態(tài)度很好地體現(xiàn)在《人性的污穢》中。小說中有“黑色幽默”的因素,其中的種族問題,政治正確性問題是主人公無法逃脫的困境,整部小說體現(xiàn)了一種黑色基調(diào)。
小說從一開始就充滿時代感和荒誕性??偨y(tǒng)克林頓的丑聞作為小說背景,同時,雅典娜學院的古典文學教授的丑聞也在此時曝光。兩個最不可能發(fā)生道德敗壞行為的人,卻在1998年的夏天,同時曝出了桃色丑聞。噱頭十足的開場,從開篇就以一種娛樂的形式扣入人心。作者不時借他人之口對此進行調(diào)侃,如福妮雅說“比爾·克林頓的陰經(jīng)被吮吸了,這對我車子散架有什么幫助?”[3]萊斯特說“怎么會有老兵睡在街上,而那個逃避服兵役的家伙卻睡在白宮里呢?”[4]國家大事,集體利益,并不比車子散架和有個地方睡覺更值得重視,宏大敘事的嚴肅性在輕松的口吻中被消解,嘲弄。
科爾曼的一系列遭遇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荒誕,他是虛偽的“政治正確性”(即一個公民有義務按照憲法規(guī)定,保持一國所奉行的政治原則和立場)的犧牲品,人們在道德上的吹毛求疵,讓他在生前和死后都不得安寧??茽柭鼞{借自己的學術成就成為雅典娜學院為數(shù)不多的猶太教授,第一個猶太院長。他大力改革學員的教育體制,使死氣沉沉的學校充滿活力。他本可以享受永遠的尊榮,但因為“幽靈”一詞的使用,他就被冠上種族主義者的惡名,受到校方正式的審訊。有點邏輯思維的人都能判斷出種族歧視指控的荒謬性,但學院的高級知識分子們竟然毫無條件地承認了這項罪名。究其原因,這些學院權威人士實質(zhì)是憎恨科爾曼對學院體制的改革力度?;氖?,不論是他曾經(jīng)提拔過的教授,還是與他共事幾十余年的同事,都集體保持沉默。學校本來是學術性的場所,但是在這里,政治性主導著人們的思維,政治的正確性讓眾多高級知識分子明哲保身,政治污染學術界,壓抑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義的一面,其間的荒誕不言自明。
要探究羅斯的寫作動因,理解雅典娜學院師生的行為邏輯,我們有必要理解一下20世紀美國社會上的大事。60到70年代是“狂亂的年代”,黑人民權斗爭激烈;性觀念空前開放;青年反叛傳統(tǒng);婦女運動再次迎來高潮,爭取性別平等,女性解放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當時社會上甚至流行“個人問題就是政治問題”的觀點。[5]1965年美國政府從支持到直接派兵參加越南戰(zhàn)爭,引起美國人民的不滿,在校學生更是發(fā)起抵抗戰(zhàn)爭活動,最終激化成政治暴動。
科爾曼成為女權主義的靶子??茽柭淌诠诺湮膶W時,被學生告發(fā)為“貶低女性”,系主任德芬妮·魯斯就認為科爾曼的觀點落后,應該改正授課方式。但科爾曼反駁說“這是對兩篇戲劇的誤讀,是源于根深蒂固的狹隘、偏執(zhí)的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考量,不值得糾正?!薄斑@不是‘視角’,這是新近最流行的漱口水?!盵6]科爾曼從純文學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解讀,但社會上流行的女性主義視角迎合了學生甚至老師的批評趣味。這顯然在影射60年代以來的婦女運動,學術問題再次上升到政治問題層面。羅斯通過發(fā)生在科爾曼身上的“幽靈”事件和“貶低女性”事件,意在表明政治傾向性侵入學界,知識分子已失去純潔的學術氛圍沃土。
在羅斯純粹娛樂的背景材料下,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極度的嚴肅”的思想,種族歧視問題就是其一。“幽靈”事件是場鬧劇,科爾曼本身就是一個猶太身份的黑人??茽柭淖兎N族身份并不是因為黑人本身的問題,作為黑人對他來說從來不是問題。他受的教育是古典優(yōu)秀英語文學的精華,學習成績一直是最好的,拳擊、田徑都很厲害,他比很多白人都優(yōu)秀。直到科爾曼進入為黑人開辦的霍華德大學,在校外買熱狗遭拒,被罵為“黑鬼”,他決心逃離黑人境遇。恰逢父親猝死,科爾曼立馬進入紐約大學,并在1944年的參軍登記表上勾上“白人”選項,種族被改寫。他的第一任女友斯蒂娜在得知他是黑人后離開,堅定了科爾曼消除黑人身份的決心。他娶了一個不信猶太教的猶太女人艾麗斯為妻,頭發(fā)比黑人盤結的頭發(fā)更像黑人,這正是科爾曼理想的妻子類型,既不會對他有過分的宗教要求,還可以為以后生出黑人后代找借口。科爾曼斷絕與母親和家人的關系,黑人歷史被他徹底刪除。但命運再次開起玩笑,這個曾經(jīng)受歧視的人現(xiàn)在被打上種族歧視的標簽。
法律并沒有給黑人地位帶來實質(zhì)性的改變??茽柭鼪Q定隱瞞黑人身份是在四十年代,種族歧視還很嚴重。經(jīng)歷了五、六十年代的民權運動,種族隔離制度被取消,但種族歧視并沒有完全消除。被稱為“幽靈”的黑人學生,擔心科爾曼會動用其影響力打擊她,不敢到學校上課。這隱喻了黑人在半個世紀的斗爭之后,并沒有從心理上消除被歧視的陰影,他們?nèi)匀皇切枰槐Wo的弱勢群體。一直充當黑人學生保護者的白人德芬妮主任,扮演種族平等的高尚白人,在她的征男友啟事中,她差點沒直接加進“唯有白人需要申請”[7]。從她的行為中可以看出一直充當黑人解放者的白人,雖然表面上維護黑人的權利,但骨子里并不接受他們。黑人解放的不徹底性在這里凸顯出來。
和清潔女工福妮雅的性丑聞更是對科爾曼的致命一擊,人的尊嚴被踐踏無遺。第一章取名“人人皆知”是一個諷刺,“人人皆知你正在性欲上剝削一個受凌辱、沒文化、比你小一半的女人?!盵8]事實上,除了科爾曼和福妮雅的關系是事實外,“剝削”,“沒文化”都不是真相。律師告說“兩年后,他依然不能權衡什么符合以及什么不符合他的長遠利益。”[9]孩子們聽說父親的丑聞,根本不關心真相,就毅然通知科爾曼要和他斷絕父子聯(lián)系。其中不乏宿命論的成分,但這實際上說明了人們吹毛求疵的道德觀扼殺自然人性。
人們的理性是盲目的。福妮雅從十歲就遭到繼父的騷擾,14歲被指奸,母親不維護她,她逃離家園,但生活的魔爪讓她陷入墮落的泥潭,她嫁給有精神疾病的萊斯特又遭到家暴,孩子也意外被燒死。她在雅典娜學院的工作是出賣肉體獲得的。只有科爾曼不把福妮雅當作性欲發(fā)泄對象。那些指責、議論科爾曼用權力凌辱女性的白人,根本不相信科爾曼和福妮雅的感情,僅憑緋聞就給他定罪;律師從個人發(fā)展利益出發(fā),否定二人的關系;孩子們從道德和社會影響出發(fā),堅決反對父親的行徑。這顯然是理性在壓抑人性。
真正有污點的是那些冷漠的人們。汽車事故后,謠言重傷科爾曼。德芬妮還污蔑他闖進自己的辦公室。死者的家人拒絕找出真相,福妮雅的母親反對為女兒找出真兇;科爾曼的兒子為恢復父親的名譽,避諱查出真相。那些制造事端,事后想掩蓋丑行的人們,他們虛偽的正義、道德才是他們身上真正的污點??茽柭篮螅瑓⒓铀岫Y的人才超出想象,基本上是他的同事,這些人的出席,實際是對自己泯滅良知的默認。校方代表的致辭,代表人們的集體懺悔“是我們,道德上愚昧不堪的吹毛求疵的社團,毫無廉恥地玷污了科爾曼·西爾克的好名聲,并以此貶低了我們自己。”[10]
科爾曼生前被作為談資,死后又遭人議論和誣陷,人性尊嚴被踐踏,而大家的懺悔對一個死人實則毫無用處。羅斯用科爾曼的緋聞事件,道出人性中虛偽的道德觀和人的尊嚴的易碎性。菲利普讓讀者在娛樂的氛圍中體味到荒誕的黑色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