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晏幾道是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詞人,他的詞作在詞史中也處于重要的地位。但其人在正史中卻并無記載,其事跡在筆記文獻中也只是寥寥數(shù)語。本文旨在通過對其生平資料的搜集、考證,以使人們了解小山,從而理解其詞作。
關(guān)鍵詞:晏幾道 生卒年 仕宦 交游
一、生卒年和排行
晏幾道正史無傳,生平資料也極少,晁說之所作墓志也業(yè)已失傳。近人編寫晏幾道的年譜和研究晏幾道的文章,對他的生卒年均是根據(jù)少有的有關(guān)資料推算而定的。夏承燾先生編撰的《唐宋詞人年譜·二晏年譜》推定其生于天圣八年庚午(公元1030年),卒于崇寧五年丙戌(公元1106年);宛敏灝先生的《二晏年譜》(見《二晏及其詞》)推定其生于仁宗慶歷元年(公元1041年)或推前幾年,卒于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此后,國內(nèi)流行的幾部文學(xué)史均采用夏說。如游國恩先生等主編的《中國文學(xué)史》在介紹晏幾道的生卒年歲時就寫成“1030?――1106?”;今人鐘陵先生在《晏幾道生卒年小考》[1]中,根據(jù)有關(guān)的資料又重新推定:“小晏的生年似以仁宗慶歷八年(公元1048年)左右、卒年以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以后為宜。”文中除分析以往資料以外,又提供了一則新的資料:劉攽《彭城集》卷三十九載有《永安縣君張氏墓志銘》,銘中敘述晏殊逝世時“有三男子四女子幼稚”。晏殊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正月去世,根據(jù)劉攽記載,則晏殊去世時小山尚未成年,據(jù)此,則可否定夏說。
今人涂木水先生為調(diào)閱晏殊晏幾道父子的有關(guān)材料,到“二晏”的故里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鄉(xiāng)沙河村(原屬臨川縣)查閱了《東南晏氏重修宗譜》,為此撰寫了《關(guān)于晏幾道的生卒年和排行》[2]一文。文中介紹,在該譜“臨川沙河世系”中對晏幾道的生卒年及年齡均有明確的記載:“殊公兒子幾道,字叔原,行十五,號小山……宋寶元戊寅四月二十三日辰時生,宋大觀庚寅九月歿,壽七十三歲?!边@說明:晏幾道生于宋仁宗寶元元年,即公元1038年,卒于宋徽宗大觀四年,即公元1110年,享年七十三歲。
《東南晏氏重修宗譜》為清高宗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8年)由晏殊第二十九世孫,江西省湖口縣令晏成玉主修,由晏氏后裔歷代相傳而保存下來,故所載內(nèi)容應(yīng)該是真實而可信的。
關(guān)于晏幾道的排行,宋代黃庭堅《小山詞序》云:“晏叔原,臨淄公之暮子也?!睔W陽修在《晏公神道碑銘》[3]中記有“子八人:長曰居厚,大理評事,早卒;次承裕,尚書屯田員外郎;宣禮,贊善大夫;崇讓,著作佐郎;明遠,祗德,皆大理評事;幾道,傳正,皆太常寺太祝?!惫屎笕思扔醒赜命S說,或云“暮子”,或云“幼子”;也有明言“第七子”的,如劉逸生先生撰的《晏幾道評傳》[4]說:“晏幾道,北宋詞人,字叔原,晏殊第七子?!逼鋵?,據(jù)涂木水先生《關(guān)于晏幾道的生卒年和排行》一文,這個問題在《東南晏氏重修宗譜·臨川沙河世系》中也有說明:“固公次子殊,生九子:居厚、成裕、全節(jié)、宣禮、崇讓、銘遠、祗德、幾道、傳正?!边@就告訴我們:晏幾道是晏殊的第八個兒子。不過,晏幾道的三哥全節(jié),從小過繼給叔叔晏穎為子,如果不把全節(jié)算在內(nèi),晏幾道就是晏殊的第七個兒子。
二、仕宦
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任太常寺太祝。歐陽修《晏公神道碑銘》中記有:“幾道、傳正,皆太常寺太祝?!碧K绿樯⒐?,此時,小山十八歲,尚未成年,也未舉進士,蓋由父蔭而得此官職。
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以鄭俠事下獄?!逗铛涗洝罚ň硭模┯浽弧拔鯇幹?,鄭俠上書,事作下獄,悉治平時往還厚善者,晏幾道叔原皆在數(shù)中。俠家搜得叔原與俠詩云:‘小白長紅又滿枝,筑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張主繁華得幾時。’裕陵稱之,即令釋出。”鄭俠一事,當時株連甚廣?!朵乘o聞》(卷十六)記載詳盡:“……獄成,……[俠]移英州編管;當世罷政事,以諫議大夫知豪州;王克臣奪一官;丁諷落職,監(jiān)無為軍酒稅;王安國追出身以來敕誥,放歸田里;曉容勒歸本貫。其余吏民有與俠交游及饋送者,皆杖臀二十,遠州編管?!贝藭r,小山必當在株連之內(nèi)。如若《侯鯖錄》記載確實,對于小山則是幸事,免去了杖刑與遠州編管之苦。但此時小山若身有官職,恐亦被黜免。其脆弱之心靈,也將受到沉重的打擊。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監(jiān)潁昌府許田鎮(zhèn)?!渡凼下勔姾箐洝罚ň砭牛┯洠骸瓣淌逶R淄公晚子,監(jiān)潁昌府許田鎮(zhèn),手寫自作長短句,上府帥韓少師?!毕某袪c《二晏年譜》將此事定于元豐五年。其認為:韓少師乃韓維,以太子少傅致仕,轉(zhuǎn)少師。案《宋史·韓維傳》,韓維在熙寧六七年,兩次知許州(潁昌府)。此時,小山正因鄭俠事牽連,當無監(jiān)鎮(zhèn)事。《涑水紀聞》(卷十三)載:“元豐五年,持國知潁昌府官滿,有旨許令持國再仕?!笔琼n維先后三知許州,故定小山監(jiān)許田在此年。
徽宗崇寧初,由乾寧軍通判遷為開封府推官。見于慕容彥逢《摛文堂集》卷五《通判乾寧軍晏幾道可開封府推官制》“……以爾更練事為,積有聞譽,選于在列,俾踐厥官,毋忘恪恭,以佇明陟可?!?/p>
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從開封府推官轉(zhuǎn)管勾使院?!端螘嫺濉罚ㄒ话倭藘裕缎谭āおz空門》載有徽宗崇寧四年“閏二月六日詔”:“開封府獄空,王寧特轉(zhuǎn)兩官,兩經(jīng)獄空,推官晏幾道、何述、李注,推官轉(zhuǎn)管勾使院,賈炎并轉(zhuǎn)一官,仍賜章服?!?/p>
此時,小山已經(jīng)六十八歲。據(jù)《碧雞漫志》卷二記:“叔原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賜第,不踐諸貴之門?!惫湃似呤潦?,蓋小山此后不久即辭官歸家。
觀小山之一生,仕宦淹蹇,陸沉下位,與其父之顯達自有天上地下之別。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亦曾說:“磊隗權(quán)奇,疏于顧忌,文章翰墨,自立規(guī)模,常欲軒輊人而不受世之輕重,諸公雖愛之,而又以小謹望之,遂陸沉下位?!庇嘘P(guān)小山的資料少之又少,只能確定其有以上幾次仕宦經(jīng)歷,但其余的時間小山卻未必賦閑在家。一是,小山官卑職小,每次的遷謫不可能都被記載,也許有關(guān)記載的資料現(xiàn)尚未發(fā)現(xiàn)。二是,黃庭堅言小山“一生陸沉下位”,并未說明賦閑在家;王灼言“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城賜第”,也有小山一生在官場之意。三是,《墨莊漫錄》言:“小山書多,每有遷徙,其妻厭之。”以小山的家世,元獻公必為子孫置備田宅,這從王灼的記載“退居京城賜第”亦可看出。所以,小山即不可能單純?yōu)榫拥诙w徙,則必然為官職的變動而遷,此點亦可為小山一生沉浮官場之佐證。以上三點,是筆者搜集小山資料時的一點推斷,并沒有相關(guān)的資料佐證。我想,對于小山詳實的身世生平,雖說還有待新的資料的發(fā)現(xiàn)證明,但其真實的一生恐怕將永遠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了。
三、交游
1、王力道 并沒有直接資料顯示小山與王力道之間交往的事跡,只是在黃庭堅的《王力道墓志銘》[5]中有側(cè)面的記述:“吾友力道,諱肱,王氏蓋瑯琊臨沂諸王在齊不遠遷者?!薄巴酝訒r與力道游?!睋?jù)黃庭堅記載,力道少年老成,讀書勤奮,“食飲臥起與書史筆墨俱”,“此時律身甚嚴,而與人極愷悌,于書無不觀,而尤喜易春秋,文章初不經(jīng)意,睥睨左右,下筆娓娓不休?!薄拔鯇幑镉希ㄒ沙笾`)邂逅,夜語于西平客舍,謹厚而文甄,敘人物有理致,予知其在困而不掩也。又二年,客自齊來,乃言力道與往時大異,沉浮間得酒不擇處所,遇屠販如衣冠,愛之者以為似畢茂世、光孟祖之為人,而力道自言與二子異,人亦無以命之,或謂力道窮不偶懟,故自放于酒中,吾以為力道智及此殆不爾。如是三年,終以酒死,得年三十有五?!薄傲Φ乐衷唬骸岬苷撸粑嵊雅R川晏叔原幾道、豫章黃魯直庭堅,將請叔原序其文而屬魯直銘其墓?!睆狞S庭堅的敘述,看不到小山與王力道之間的交往,但力道之兄的“知吾弟者莫若吾友臨川晏叔原幾道”一句,則透露出端倪。小山不僅與王力道交往密切,而且還達到相知的程度。
2、黃庭堅 從現(xiàn)有資料看,黃庭堅可謂是小山的摯友,黃的《小山詞序》就是有力的證明。但二人是從什么時候相識的呢?從《王力道墓志銘》看,二人俱與王力道兄弟交往密切,但二人之間此時是否相識相知則無從考訂。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元豐三年,黃庭堅回京待職,在這段時間內(nèi),二人有相互唱和之作。小山詩作無傳,只有在《山谷外集》卷七中存有四首,但二人的唱和之作,一生中似只有這四首。《硯北雜志》引邵澤民云“元祐中,叔原以長短句行,蘇子瞻因魯直欲見之?!睋?jù)此可知,元祐時期晏黃二人交往尚密切,并未中斷?!缎∩皆~》的結(jié)集,夏譜將其定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之前,黃庭堅尚為之作序,字里行間充滿關(guān)切之情,可見二人的交誼持之終生。
3、王稚川 吳無至 王稚川名谹,晏王二人的交往只見于元豐三年晏黃王之間的唱和之作中,其它則無考。吳無至,只見于黃庭堅《書吳無至筆》[6]中的記載:“有吳無至者,豪士晏叔原之酒客,二十年時,余屢嘗與之飲,飲間喜言士大夫能否,似酒俠也。今乃持筆刀行賣筆于市。問其居,乃在晏丞相園東?!贝宋淖饔谠v四年四月六日。這說明早年間,晏、黃、吳等常相聚飲宴,而吳現(xiàn)在尚住在晏丞相園東,晏吳之交誼可見一斑。
4、鄭俠 小山曾因鄭俠一事而牽連入獄(見《侯鯖錄》)。二人往還唱和,竟牽連下獄,其友誼之篤,自非尋??杀取V豢上?,二人交誼之作俱無可考。王安石變法之時,鄭俠作流民圖上奏,并上書言新法之害,遂因此而獲罪,一再遠謫,至還鄉(xiāng)時,所存唯一拂,故又號一拂居士??梢?,鄭俠必是耿介不阿、廉潔自守之人,小山與之友善,或因意氣相投也。
5、沈廉叔 陳君龍 沈、陳二人之名見于《小山詞》自跋中,其身世俱不可考,可能也是飲酒縱樂不求聞達之類人?!笆紩r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龍家有蓮、鴻、萍、云,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p>
與小山交游者,考證出的僅以上幾人。以小山的孤介,平生交游無多,也是意料中事,但也絕不至僅此數(shù)人,其詞作中也有許多酬應(yīng)贈別之作,但因資料有限,俱無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