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語中的虛構(gòu)運動主要指的是用運動性的語言來表述事實上靜止的物體,而語言中的虛構(gòu)運動也包含一些不同的范疇。其中,包括“發(fā)散型”“模式路徑”等,主要探討的是發(fā)散型路徑中的輻射路徑在英漢中的表達差異。
虛構(gòu)運動輻射路徑差異一、引言
在輻射運動中,能量源持續(xù)發(fā)散輻射,射線不斷遠離輻射源。這種輻射也可以被理解為線性軸,隨后作用于第二個物體。輻射事件包含三個實體:輻射源,輻射本身、被輻射物體。比如,燈光輻射,人們可以看到光但不能直接看到的或者說還無法被感知的是這種輻射的任何一種運動。例如,“月光把那條通往城里的柏油馬路照得又光又亮?!北揪渲性鹿鉃楣庠矗鈴奶柊l(fā)散出去沿直線穿越空間平穩(wěn)運動,然后光移動到柏油路上并作用于柏油路,使得馬路又光又亮。因而上句中從輻射源“月亮”到被輻射物體“馬路”就是一種虛構(gòu)運動,而我們?nèi)庋蹮o法捕捉到光的運動。
二、漢語中的輻射路徑表達
下面主要通過事例來比較英漢語輻射路徑表達的差異。
“燈光紅映映地照著,小梅抬起頭來,臉上顯得很光彩?!薄霸鹿庹盏妹骼世实摹!痹谶@兩句中,輻射源分別是“燈光”和“月光”,第一句被輻射物體是“臉”而第二句中沒有被輻射的對象。且兩句中的動詞都分別由“紅映映地”以及“明朗朗的”來修飾,用來描述光是如何照射的。同樣,沒有被輻射對象的還有來自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一句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本句詩只是描述了輻射源“月光”而沒有描述被輻射的物體且使用一個動詞“照”。
再比如,來自李賀的《雜曲歌辭·十二月樂辭》“八月檐外月光吐,簾中樹影斜。悠悠飛露姿,點綴池中荷。”此句只說明了輻射源“月光”的輻射程度及其強弱,也未指出被輻射的對象。
三、英語中的輻射路徑表達
下面一句話出自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杰克·倫敦的小說《野性的呼喚》“Buck lived at a big house in the sun-kissed Santa Clara valley”.本句輻射源是陽光,輻射的動詞為“kiss”,而在表達陽光輻射時使用的是形容詞“sun-kissed”被輻射的對象為“Santa Clara valley”,譯成漢語則是“巴克住在陽光充足的圣克拉拉谷的一個大宅子里?!痹俦热纭癮 mad glitter in his blood-shot eyes.”雖然也是表達輻射源“眼睛”發(fā)出光芒,但是它的表達順序則完全不同—把表達輻射的詞放在了輻射源之前。但在譯成漢語時,我們會將它譯成“紅眼珠子里透出瘋狂的光芒?!表樞蛞仓荒苁前演椛湓捶旁谇懊妗?/p>
此外,在《圣誕頌歌》中:“Upon its coming in, the dying flame leaped up, as though it cried ' i know him, Marley's Ghost and fell again.”本句描寫了本來將要熄滅的燭光突然又跳動了起來,光芒較之前更加明亮了,也就是說與以往的輻射路徑比較起來,本句輻射源由一個狀態(tài)轉(zhuǎn)換到了另外一個狀態(tài),由弱變強。
四、結(jié)論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
(1)漢語更多使用簡單的一個動詞來表達,而英語傾向于動詞和介詞等綜合的方法來表達,特別是句中含有輻射源時。比如,在朱自清所著《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癕oonlight cascaded like water over the lotus leaves and flowers.”“The moon sheds her liquid light silently over the leaves and flowers.”原文中的“瀉”字在不同的譯本中被譯成“cascaded”或“shed…over”,基于上述結(jié)論,我們可以判斷第二種翻譯更加符合此時的語境,且英語單個動詞表達法多見于正式的語體。
(2)漢語中表達輻射路徑的動詞比較單一,在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局限在像“射”“照”等意思相近的詞語之間;而英語則大不相同,動詞的詞義更加多樣化,除了表示照的含義的詞語之外,還有像“fill”“stream”“kiss”等從字面理解上無法與光聯(lián)系起來的詞語。
(3)漢語表達輻射路徑時輻射源與表達輻射的動詞的順序比較固定,即輻射源+輻射動詞+被輻射對象;英語卻與之相反,順序更加多樣化,可以是將表達輻射的詞語放在輻射源之前。
(4)漢語多數(shù)情況下使用動詞來表達輻射;但英語的表達方式相對漢語而言,更加多樣化,在表達輻射路徑時,除了使用動詞,還會較多地使用名詞、形容詞、介詞短語等多種詞性來表達。如上文提過的“sun-kissed”“moon flooded”等形容詞。
(5)與漢語相比較而言,英語中表達輻射路徑時的手法更多一些,不僅僅是照到了哪個地方,而是在照射的過程中呈現(xiàn)出一定的變化,如由弱變強的過程。
五、總結(jié)
本文主要通過事例來比較英漢輻射路徑的差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英漢語表達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這對我們更好地理解英漢兩種語言會有一定的作用。雖然存在較大差異,但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相似性,比如,“Into the clearing where the moonlight streamed,they poured in a silvery flood;and in the centre of the clearing stood Buck, motionless as a statue,waiting their coming.”與“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眱删湓挿謩e使用了“pour”和“瀉”意義相同的動詞,而且輻射源都被賦予了各種類似人的形象,這也是由于兩個民族在認知上的相似性所致。
參考文獻:
[1]Talmy,Toward a Cognitivive Linguistics,Cambridge:MIT Press,2000
[2]崔希亮.語言理解與認知.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