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名是某一區(qū)域的人們賦予一個地方的語言文字代號。本文淺析了永濟地名所體現(xiàn)的命名原則、方法及其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希望為當?shù)匚幕芯刻峁┮恍┯幸娴馁Y料。
關鍵詞:永濟地名 命名原則 命名方法 文化信息
引言
永濟市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的區(qū)域中心。本文通過對永濟市的3個街道、7個鎮(zhèn)所轄的408個村的村名及少數(shù)街名進行考察,總結出永濟地名所體現(xiàn)的命名原則及其命名方法,并揭示出它所蘊涵的文化信息。
一、永濟地名所體現(xiàn)的命名原則
人們在命名時,既繼承和發(fā)展舊原則,又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原則。永濟地名所體現(xiàn)的命名原則有:
1.不重名原則
永濟市各地的地名各有特色,如“石佛寺(虞鄉(xiāng)鎮(zhèn)),鹿峪(蒲州鎮(zhèn))”等,它們或是根據(jù)人們的宗教信仰命的名,或是根據(jù)當?shù)氐乩硖卣髅拿榉赖孛嘀?,人們常用方位詞冠首以做區(qū)分。這些均體現(xiàn)了不重名原則。
2.科學性原則
此原則包括層次化和序列化。
(1)層次化。對同一區(qū)域數(shù)量較多的地名,應按其差別使用不同的通名。如街道的劃分:“路”指城中及城外寬而長的街道;“街”指城中大道;“巷”指城中小道。永濟的“西廂路、市府街”等都遵循了層次化的原則。
(2)序列化。對若干相鄰的同類同層次的地理實體,可利用序數(shù)、方位詞使它們形成聯(lián)系。永濟市府街分為“市府西街”和“市府東街”;虞鄉(xiāng)鎮(zhèn)有“北扶窯村、南扶窯村”等。這都體現(xiàn)了序列化的原則。
3.主地名與派生地名統(tǒng)一的原則
派生地名常由主地名派生,其根詞常與主地名的根詞一致。如“東開張村”系由“開張鎮(zhèn)”派生出來,此類地名體現(xiàn)了主地名與派生地名統(tǒng)一的原則。
二、永濟地名常用的命名方法
(一)自然要素類命名:
1.用描述自然地形地貌的詞語來命名
在分析中發(fā)現(xiàn):永濟地名中表征地形地貌的地名主要描述“山”貌、“溝”貌、“坡”貌以及低地貌:
(1)描述“山”貌的:崖、嶺、洞、圪、臺。如“薛家崖(蒲州鎮(zhèn)),架霧嶺(虞鄉(xiāng)鎮(zhèn)),棗圪塔(開張鎮(zhèn))”等。
(2)描述“溝”貌的:溝、岔、峪、口、壕、渠。如“大柏峪(虞鄉(xiāng)鎮(zhèn)),西平壕(城東街道)”等。
(3)描述“坡”貌的:坡。如“祁家坡(韓陽鎮(zhèn))“等。
(4)描述低地貌的:底、湖、池。如“壇底(張營鎮(zhèn)),南湖(栲栳鎮(zhèn))”等。
2.以動植物來命名
如“槐樹窟垛(虞鄉(xiāng)鎮(zhèn)),羊皮莊(卿頭鎮(zhèn)),棗圪塔(開張鎮(zhèn))”等。
(二)人文要素類命名
1.含有地理方位詞的地名:
(1)含有“東、西、南、北”的地名
含有“東”“西”“南”“北”的永濟地名分別為31個、25個、24個、14個,如“東呂、西呂(張營鎮(zhèn)),南趙官、北趙官(栲栳鎮(zhèn))”等。
(2)含有“上、下”的地名
含有“上”“下”的分別為14個和13個。如“上呂芝、下呂芝(蒲州鎮(zhèn))”等。
2.用數(shù)字或者表示事物形狀的字來命名
(1)永濟地名中含數(shù)字的有16個,如“三畛池(虞鄉(xiāng)鎮(zhèn)),四郎墳(蒲州鎮(zhèn))”等。
(2)用表示事物形狀的字來命名
永濟地名中含“大”“小”的分別為6個和9個,如“朱小張(卿頭鎮(zhèn)),大敬(栲栳鎮(zhèn))”等。
3.以建筑物來命名
(1)因“廟”或“寺”而形成的地名,如“太皇廟(蒲州鎮(zhèn)),三婁寺(卿頭鎮(zhèn))”等。
(2)因“橋”形成的地名,如“孟盟橋(蒲州鎮(zhèn))”等。
(3)含“窯”字的地名,“窯” 從穴從缶,是人們聚集燒制瓦器之地。永濟此類地名有12處,如:“張家窯、黃家窯(虞鄉(xiāng)鎮(zhèn))”等。
4.以姓氏命名
永濟地名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姓氏有:劉、張、李、吳、王等。如“劉家營(虞鄉(xiāng)鎮(zhèn)),小張(城西街道)”等。
在永濟地名中有一種現(xiàn)象值得注意,即在一個地名中會用到兩個姓氏,如:侯孟村(城東街道),程胡莊(蒲州鎮(zhèn))等。
5.以寄托美好愿望的詞命名
人們常選用包含美好愿望的詞來給所在地命名。如“豐樂莊(張營鎮(zhèn)),永喜莊(卿頭鎮(zhèn))”等。
6.用古代行政區(qū)劃或地名通名來命名
(1)“頭”,古指處所,表示人們聚集之處。共14處,如“西卿頭(卿頭鎮(zhèn)),窯頭(張營鎮(zhèn))”等。
(2)“莊”,是人類聚落發(fā)展中的一種低級形式。永濟含“莊”的地名有54處,如“廉家莊(卿頭鎮(zhèn)),呂莊(張營鎮(zhèn))”等。
(3)“堡”,本義是土筑的小城,通“鋪”。永濟含“堡”的地名有15處。如“仁和堡(蒲州鎮(zhèn))”等。
(4)“營”,本義是四周壘土而居,也可指稱軍營、軍隊。永濟此類地名約有24處。如“申家營(虞鄉(xiāng)鎮(zhèn)),蘆旗營(開張鎮(zhèn))、許家營(卿頭鎮(zhèn))”等。
三、永濟地名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
(一)地名與地形地貌
受燕山時期形成的汾渭塹地的控制,運城凹陷,后中條山北麓大斷裂,涑水盆地顯出南淺北深,南陡北緩的特征。在永濟,有用“山”“溝”“坡”“嶺”“湖”“崖”等表示各類地貌特征的地名。這些均反映出當?shù)鼐用駥Φ孛蔡卣鞯募毮伕兄?/p>
含植物的地名是當?shù)刎S富的自然資源的直接反映。中條山區(qū)氣候溫和,從“槐樹窟垛、楊樹園(虞鄉(xiāng)鎮(zhèn))”中,我們可窺見高大的楊樹、淡黃色槐花,這都是永濟居民熱愛自然的反映。
(二)地名與宗教信仰
在各地著名建筑物中,寺廟宇祠占很大比例,永濟市含有“廟”“寺”等字的地名表明寺廟香火越旺,名聲就越大,當?shù)乇銜蛩妹?。這也反映了人們希望求得一年的風調雨順與祥和平安。
(三)地名與意愿感情
1.含有姓氏的地名昭示了人們重宗族的心態(tài)
漢族社會往往同族同姓的人聚居在一起,形成的村落便以宗族大姓來命名,如“田家營(開張鎮(zhèn)),許家營(卿頭鎮(zhèn))”等,這表現(xiàn)了人們重宗族的心態(tài)。
2.地名寄托人們安居樂業(yè)的思想
中國歷史上戰(zhàn)爭頻發(fā),人們普遍有希望安居樂業(yè)的理想,這種理想也包含在地名中。永濟的地名如“永寧(張營鎮(zhèn)),榮盛莊(城東街道)”等,這些均表明當?shù)匕傩掌砬蟀簿訕窐I(yè)的心態(tài)。
(四)地名中的一些古代行政區(qū)劃,表明地名具有歷史傳承和歷史慣性的特點
古代行政區(qū)劃中一些含義較為古奧的字,如今依舊保留在永濟地名中,如“坊”“頭”“鋪(堡)”等,代表了永濟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反映出地名具有歷史傳承性的特點。
結語:
永濟地名是當?shù)刈匀簧鷳B(tài)與人文歷史的反映,構成了頗具特色的地名文化。本文對永濟地名的命名方法、原則及其所蘊涵的文化信息作了解讀,希望能為永濟文化研究提供一些資料。
參考文獻:
[1]永濟縣人民政府.永濟縣地名錄[M].山西:永濟縣人民政府.1986.12.
[2]永濟縣志編纂委員會.永濟縣志[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12.
[3]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李仙娟.地名的文化內(nèi)涵—《臨猗地名折射出的文化信息》[J].商洛師范??茖W校學報,2005.12.
[5]王際桐.論我國地名的命名原則[J].地球信息科學,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