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氣詞又叫語氣助詞,它不能充當句子的成分,也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它的作用就是幫助句子表達不同的語氣,如:停頓、祈使、疑問、陳述、感嘆等。從語氣詞在在句子中的位置來看,可分為句首、句中、句尾三類?!墩撜Z》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也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墩撜Z》中使用了大量的語氣詞,類型也復雜多樣。本文試圖通過對《論語》語氣詞的分析,探究《論語》本身語氣詞的使用特色,并進而管窺先秦漢語語氣詞使用的一般狀況。
關(guān)鍵詞:《論語》 語氣詞
《論語》記載著孔子以及孔子若干學生的言語行事,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文選辯命論注引傅子也說:“昔仲尼既歿,仲尼之徒追夫子之言,謂之論語。”可見《論語》作為一本語錄體著作,它比較真實地記載了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口語交談的內(nèi)容方式,可信度比較大。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憑借對這本書語氣詞的研究,來達成對先秦漢語語氣詞的使用的大體了解。
《論語》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著作,其中使用了大量的語氣詞,比較常用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等,還有一些連用的語氣詞,如:“矣哉”、“也乎哉”、“矣乎”、“也與哉”等。這些語氣詞在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比較高,因而也更能體現(xiàn)《論語》對語氣詞使用的特點,本文將對這些常用的語氣詞作具體分析。
一、語氣詞“也”的使用
語氣詞“也”在《論語》中出現(xiàn)了469次,是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語氣詞?!耙病弊肿鳛橹~使用時,有三種作用: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表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或表示句中的停頓 。 “也”字在《論語》語句中的位置主要有位于句中和位于句尾兩種情況。
(一)用于句子的末尾
語氣詞“也”用于句尾時,主要表示判斷和確定的語氣,屬于靜態(tài)語氣詞。如:
(1)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薄墩撜Z·學而》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薄墩撜Z·里仁》
“也”字用于句尾時,主要用在判斷句中。例句(1)是幫助謂語進行判斷,這是“也”的一般用法。(2)則是“也”用在復句中后一個分句的句尾,用來表示對前面語句的判斷或肯定,以加強全句的語氣。它和表示判斷語氣的基本用法關(guān)系密切,是從基本用法引申發(fā)展而來。
“也”字用在句尾時,也可表示疑問和感嘆語氣。
1.“也”字用在疑問句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句中另有表疑問之詞,另一種是句中沒有別的疑問詞,這時的“也”相當于“耶”,句子的疑問語氣是靠語調(diào)來表達的。例如:
(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2)子長問:“十世可知也?”《論語·為政》
2.“也”用于感嘆句中,表示對事物和人物的感嘆,如
子曰:“小人哉,樊須也!……”《論語·子路》
(二)用于句子的中間
語氣詞“也”用在句子中間時,主要表示提頓的語氣。
(1)鯉也死,有棺而無槨。《論語·先進》
(2)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論語·雍也》
(3)子曰:“必也使無訟乎!”《論語·顏淵》
以上例句中,(1)表示對主語的提頓,(2)表示對全句的提頓,(3)表示對狀語的提頓。
二、語氣詞“乎”的使用
“乎”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40次,其中作為語氣詞使用的情況有104次?!昂酢痹凇墩撜Z》語句中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用來表達疑問的語氣。這種使用情況在《論語》中比較常見。例如:
(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論語·八佾》
(3) 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 《論語·八佾》
(4) 子曰:“......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
以上的例句都是“乎”用于疑問句中表詢問的情形,其中(1)(2)是用于是非問句中,(3)(4)是用于特指問句中。
語氣詞“乎”用在句子的末尾,也用于表示感嘆和呼告的語氣。例如:
(1)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薄墩撜Z·雍也》
(2)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
例句(1)是表達感嘆的語氣,例句(2)則是要表達呼告的語氣。
四、語氣詞“哉”的使用
語氣詞“哉”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45次,在《論語》中的使用也比較靈活,可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子的中間。
(一) 用在句子的末尾
“哉”用在句子的末尾大多是表示感嘆的語氣,不過這種感嘆中也隱含有疑問的成分。在這種情況下,它必須和一定的疑問代詞或表示反問的語氣副詞搭配使用。例如:
(1)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瞍哉?人焉瞍哉?”《論語·為政》
(2)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論語·陽貨》
從以上的例句可以看出,語氣詞“哉“自身表達語氣時須和前面的疑問代詞與其搭配使用,這樣它所要表達的效果才不會削弱。
“哉”用在句子的末尾還用于表達感嘆的語氣,這在《論語》中也很常見,所要表達的語氣也更強烈。例如:
(3)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薄墩撜Z·八佾》
(4)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論語·雍也》
(二)用在句子的中間
“哉”字用在句子的中間,主要表示提頓的語氣,但其中也含有感嘆的成分。例如:
(1)子曰:“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2)子曰:“直哉史魚!”《論語·衛(wèi)靈公》
(3)子曰:“小人哉,樊須也!”《論語·子路》
(4)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憲問》
總之,語氣詞在《論語》中運用非常普遍,主要特點是用在句尾的語氣詞居多,用在句中和句首的較少。在《論語》中用在句尾的情況多表示陳述、感嘆或疑問語氣,用在句中的多表示停頓語氣。句首語氣詞比較少見。
參考文獻:
[1] 班固.漢書·藝文志.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28.
[2]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173
[3] 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