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否定形式是非問句的類型、回答和它與反問句的關(guān)系對否定形式是非問句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guān)鍵詞:否定形式 是非問句 反意疑問句 反問句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具有疑問句語調(diào)表示提問的句子叫疑問句。提問的手段,有語調(diào)、疑問詞、語氣副詞、語氣詞或疑問格式,有時只用一種手段,有時兼用二三種。其中語調(diào)是不可或缺的。疑問句根據(jù)表示疑問的上述形式上的特點和語義情況,可以分為四類:是非問、特指問、選擇問、正反問。是非問句的結(jié)構(gòu)像陳述句,只是要用疑問語調(diào)或兼用語氣詞“嗎”“吧”等(不能用“呢”)。它一般是對整個命題的疑問。回答是非問句,只能對整個命題做肯定或否定,用“是、對、嗯”或“不、沒有”等作答復(fù),或用點頭、搖頭回答。例如:
(1)你真要帶我走?是,我真要帶你走。/不,我沒想帶你走。
(2)這事你知道嗎?是,這事我知道。/不,這事我不知道。
(3)你明天能來吧?嗯,明天我能來。/不,明天我不能來。
(4)學(xué)校今天沒有課嗎?對,今天沒課。/不是,今天有課。
而是非問句又分為肯定形式是非問句(如前三例)和否定形式是非問句(最后一例),在這里,我要分析的是后者——否定形式是非問句,即帶有否定詞或否定短語的是非問句。
一、否定形式是非問句的類型
A.一個肯定命題+“,”十不是嗎+“?”例如:
(5) 這個菜好吃,不是嗎? (6) 他昨天來了,不是嗎?
B.不是+一個肯定命題十嗎十“?”例如:
(7) 不是這個菜好吃嗎? (8) 不是他昨天來了嗎?
(9) 這個菜不是好吃嗎? (10) 不是昨天來了嗎?
C.一個否定命題+“?”例如:
(11) 這個菜不好吃? (12) 他昨天沒有來?
D.一個否定命題十嗎十“?”例如:
(13) 這個菜不好吃嗎? (14) 他昨天沒有來嗎?
E.不是+一個否定命題+嗎+“?”例如:
(15) 不是這個菜不好吃嗎? (16) 不是他昨天沒有來嗎?
(17) 這個菜不是不好吃嗎? (18) 他不是昨天沒有來嗎?
F.一個否定命題十“,”+不是嗎+‘,?’,例如:
(19) 這個萊不好吃,不是嗎? (20) 他昨天沒有來,不是嗎?
G.一個否定命題+“,”+是嗎+“?”例如:
(21) 這個菜不好吃,是嗎? (22) 他昨天沒有來,是嗎?
二、否定形式是非問句的回答
在英語中有一種疑問句是反意疑問句。例如:
(23)Doesn’t he come home,does he?Yes,he does./No,he doesn’t.
(24)Haven’t you been to the Great Wall,have you?Yes,I’ve been to./No,I haven’t been to.
(25)Isn’t it a beautiful picture,is it?Yes,it is./No,it isn’t.
這類的反意疑問句對于我來說一直是個難點。經(jīng)常會把yes答成no,no答成yes。因為我覺得在英語里這類的句子和漢語里的否定形式是非問句的形式非常相似。如果按照英文的形式對(23)直接進行翻譯,而不考慮英語和漢語各自的習(xí)慣,那么這個問句及其回答就會翻譯成下面這個樣子:他沒有回家,是嗎?是,他回家了。/不,他沒有回家。這樣意思就全反了。事實上,我們中國人的回答是:是,他沒回家。/不,他回家了。這是因為我們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回答否定是非問句時用“是”還是用“不”,既要考慮自己是表示肯定意見還是否定意見,還要看對方問話中的主要疑問點采用什么樣的表達(dá)形式(是肯定形式還是否定形式)。如果對方主要疑問點采用肯定形式,那么回答時,說話人表示肯定意見就用“是”,表示否定意見就用“不”;如果對方主要疑問點采用否定形式,那么回答時,說話人表示肯定意見就用“不”,表示否定意見就用“是”。而母語為英語的人,回答否定是非問句時是用“Yes(是)”還是用“No(不)”,其著眼點跟中國人不同,他們只考慮自己回答的意見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根本不管問話人主要疑問點采用什么樣的表達(dá)形式。不管問話人是采用肯定是非問句形式,還是采用否定是非問句形式,只要答話人自己是表示肯定的意見,一律用“是”;自己是表示否定的意見,一律用“不”。
三、否定形式是非問句和反問句
反問是表示強調(diào)的一種方式。反問句的作用是對于一個明顯的道理或事實用反問的語氣來加以肯定或否定以達(dá)到加強語勢的目的。根據(jù)語用,疑問句分為有疑而問的詢問句(即“一般疑問句”)和無疑而問的反問句兩大類別。各種結(jié)構(gòu)的疑問句形式都可用做反問,其中以是非問句的反問用法最為常見。如果從否定方面提出問題,這就明顯地不同于人的一般思維定勢,更易于隱藏著深層語用含義,因此否定形式是非問句更容易構(gòu)成反問句。否定形式是非問句的反問用法,主要表明說話人的一種心態(tài),包括主觀上的意愿與客觀上的推測。常見由否定形式是非問句變成的反問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1、如果否定詞之前有語氣副詞“就”、“還”,肯定是反問句,語氣副詞有加強反問語氣的作用。例如:
(26)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怎么就讓我遇到了這樣的人、這樣的事?
(27)這一事實,還不應(yīng)該引起國人重視嗎?
2、由能愿動詞“能、敢、會、該”等構(gòu)成的否定形式是非問句肯定是反問句。例如:
(28)如此殘酷的競爭,能不讓人深思嗎?
(29)老板發(fā)話,我們敢不來嗎?
3、由于副詞“也”“就”有加強語氣的作用,所以“不也是”“不就是”構(gòu)成的否定形式是非問句都形成了反問句?!安皇且病薄安皇蔷汀眲t常常省略“是”,變成“不也”“不就”。例如:
(30)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學(xué)習(xí)不也是這樣嗎?
(31) 那《龍須溝》里,不就是那么演的嗎?
4、很多時候用副詞“難道”來幫助構(gòu)成或加強反問語氣。例如:
(32)你難道不知道這里不讓拍照的嗎?
5、綜合使用上述形式,這樣句子的反問語氣更為強烈。例
(3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15年,難道不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嗎?
(34)既然如此,你今生享樂,未來還不也是享樂嗎?
一般來講,反問句都是不需要回答的,但是,事實上,詢問句和反問句有時候在表層結(jié)構(gòu)形式上是完全一樣的。因此,一些反問句帶有疑問的意思,也需要回答。比如說像“不是……嗎?”這類具有否定形式是非問句特點的反問句,它有時會帶有疑問的意思。這一般需要兩個條件:
1、說話時出現(xiàn)了新信息,而且新信息與說話人所表示的預(yù)期相反,是反預(yù)期信息。如:
(35)有一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內(nèi),周總理來了,他白天與紅衛(wèi)兵說理,把嗓子都說啞了,但一見賈世駿就叫他:“過來,過來,再教我唱唱《過雪山草地》好嗎?”賈世駿說:“總理,您不是已會唱了嗎?”周總理說:“再幫我唱一唱,糾正糾正。”
在這個例子中,賈世駿的預(yù)期是:總理已經(jīng)會唱了,不需要再學(xué)了,但總理要求他再教教自己,這與賈的預(yù)期相反。此時,這里的否定是非疑問句就明顯帶有了詢問的意思。
2、說話人希望了解為什么或怎么會出現(xiàn)反預(yù)期的情形。如:
(36)“喂———喂———是何弼吧!我是馬利呀,告訴你,我今天到你們單位,去跑護照的事兒啦。美國人那方面沒問題啦,簽證沒問題,出錢也沒問題?,F(xiàn)在就是需要你們單位同意……”我說:“袁恢上次不是說沒問題嗎?”“是呀,袁恢當(dāng)著咱倆答應(yīng)的。今天,我去,他又變卦了,說是要經(jīng)過部里同意,讓我再次找部里。他媽的,我馬上就去找到部里,一個滿臉疙瘩的小伙子(說是誰的秘書! )就跟我打官腔,說你這樣的無影人,全世界才一個,是國家級保護對象,你要是出了國不回來怎么辦?”
在這個例子中,,提問就是想知道為什么“袁恢上次說沒有問題”,現(xiàn)在怎么又有問題了,說話人希望了解原因。所以,“不是……嗎”反問句表示疑問的條件是:句子中的命題是一個預(yù)期信息,但說話時出現(xiàn)了新信息,這個新信息是反預(yù)期信息,而且說話人對出現(xiàn)反預(yù)期信息有疑問,希望了解緣由。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史金生,表反問的不是,中國語文,1997年第1期(總256期)
[3]陸儉明,英漢回答是非問句的認(rèn)知差異.
[4]熊作平,淺析漢語中否定是非問句的回答,語言教學(xué)研究
[5]齊滬揚,胡建峰,試論“不是……嗎?”反問句的疑問用法,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0年5月
[6]郭繼懋,反問句的語義語用特點,中國語文,1997年第2期
[7]李菁,否定形式是非問句分析,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