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漢法兩種語言中,表達(dá)顏色的詞匯都很豐富,這些顏色詞除了其本身含義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本文嘗試從幾種常用的顏色詞入手,分析其在漢法兩種語言中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關(guān)鍵詞:顏色 中法文化 差異
顏色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感知,是人眼視覺的一種基本特征,在自然界中存在著無數(shù)種顏色,人類語言里有許許多多表示顏色的詞語,在漫長的演變發(fā)展過程中被賦予了不同的文化內(nèi)涵。在漢語和法語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見到各種表示顏色的詞語,但由于中法兩國方地理位置相距甚遠(yuǎn),歷史發(fā)展不盡相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因此,各種顏色詞背后潛藏的文化意義存在巨大的差異。
一、“紅”和“rouge”
從古至今,紅色一直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顏色,這主要源于中華文明對日神的崇拜,因為烈日如火,其色赤紅,太陽和火能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中國人賦予紅色很多褒義色彩,例如:它象征著吉祥、喜慶,過年時,家家戶戶門前要掛大紅燈籠,貼紅福字、紅對聯(lián),傳統(tǒng)婚禮上要貼紅喜字,新郎要帶大紅花,新娘要蒙紅蓋頭,洞房要擺紅蠟燭;它也象征順利、成功,如人的運氣好,叫“走紅運”,一開始就成績斐然叫“開門紅”,分到經(jīng)營利潤叫“分紅”,給人發(fā)獎金叫“送紅包”等;它還象征美麗、漂亮,如指女子盛妝為“紅妝”,把女子美艷的容顏稱為“紅顏”等。在現(xiàn)代漢語里,紅色又被賦予了極強的政治意義,它象征著“共產(chǎn)主義”和“革命”,如中共最初的政權(quán)叫“紅色政權(quán)”,最早的武裝叫“紅軍”,把忠于革命忠于黨叫“一顆紅心”,把政治上要求進(jìn)步、業(yè)務(wù)上刻苦鉆研的人稱為“又紅又?!钡?。
在法國文化中,“rouge”的基本意思是“l(fā)a couleur du sang”,即鮮血的顏色,而鮮血總能讓人聯(lián)想到“流血”、“暴力”、和“危險”,因此,在法國人看來,紅色是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例如,在法語中“c’est une région rouge .”不是指“這是一個紅色革命地區(qū)”,而是指極左派占優(yōu)勢的地區(qū);還有“méchant comme un ane rouge”,意思是非常兇惡的,極愛報復(fù)的;另外,法語中rouge也用來比喻極度憤怒,如“se facher tout rouge”(大發(fā)脾氣),“voir rouge”(氣得發(fā)狂)。
紅色在中法兩國文化中有很大的差異,不能隨便亂用,否則就會鬧出笑話,例如“l(fā)anterne rouge”并不是中國人所說的大紅燈籠,在法國則是指妓院門口的紅燈;再如,中國人所說的“一顆紅心”,如要譯成“un coeur rouge”法國人就很難接受,對于他們來說是絕對不可能與“être loyal, fidèle au parti”(忠誠于黨)聯(lián)系起來的,他們只能理解成流血的心。
二、“白”與“blanc”
在中國文化中,白色與紅色相反,是一個基本禁忌詞,在傳統(tǒng)“五行”思想中,白色主西方,是日落之處,因此,白色常與死亡、兇兆相聯(lián)系。如白色是漢民族傳統(tǒng)喪服顏色,親人死后家屬要披麻戴孝,設(shè)白色靈堂,出殯時要打白幡;封建思想里還把白虎視為兇神,所以稱帶給男人厄運的女人為“白虎星”。白色還被中國人賦予了很多貶義色彩,它象征著失敗、愚蠢、失利、徒勞、卑賤、知識淺薄,例如:戰(zhàn)爭中失敗的一方要打“白旗”,表示投降,稱智力低下的人為“白癡”,把出力不討好叫“白費力”、“白忙活”,古代稱平民百姓為“白衣”或“白丁”,把閱歷不深的文人稱作“白面書生”。在近現(xiàn)代,白色又被賦予了與紅色相反的政治意義,代表落后腐朽的反動政權(quán),例如“白區(qū)”指被反動派控制的地區(qū),“白色恐怖”指反動政府對革命者進(jìn)行鎮(zhèn)壓和屠殺的罪行。
法國人對中國人所賦予白色的意義是無法理解的,因為法國文化中白色的象征意義與中國正好相反,在法國人眼里,白色象征著光明與正義、高雅與純潔。它是法國婚禮的主色調(diào),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這象征著美好、純潔與幸福;圣經(jīng)故事里,天使總是長著一對潔白的翅膀,頭頂上懸浮著銀白色的光環(huán);西方童話故事中有個純潔善良的“blancheneige”(白雪公主),她是聰明、善良、美麗的化身;un jour d’une Pierre blanche是法國的“黃道吉日”。
三、“黑”與“noir”
在中國歷史上,“黑”曾象征“位高權(quán)重”,在秦漢時期,黑色曾是帝王、高官的服飾顏色;在京劇臉譜中,黑色象征著嚴(yán)肅和正義,例如“黑臉包公”。
但由于黑色本身是黑夜的顏色,沒有光線,給人以恐懼、壓抑的感覺,因此又使人聯(lián)想到死亡、邪惡、災(zāi)難,見不得光、非法等。這與法語中“noir”的聯(lián)想意義是一致的,例如,在漢語中有“黑幫”、“黑話”、“黑市”、“黑貨”、“黑心”、“黑信”、“黑名單”、“背黑鍋”等,法語中有être en noir(穿喪服),ame noir(邪惡的靈魂),marché noir(黑市),travail noir(黑工),liste noir(黑名單)等。此外,在法語里,黑色還代表憂郁、悲傷,如les idée noire(情緒低落),broyer du noir(抑郁不歡,悶悶不樂),des idées noirs(完全失敗的作品)。
四、“黃”與“jaune”
黃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居五色之中,象征中央政權(quán)、國土之義,是“帝王之色”,如“黃袍”是天子的“龍袍”,“黃鉞”是天子的儀仗,“黃榜”是天子的詔書,“黃馬褂”是皇帝欽賜文武重臣的官服。在現(xiàn)代漢語里,諸如“黃花閨女”、“黃道吉日”等詞語都反映出“黃”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尊貴地位。
法國文化中的“jaune”使人聯(lián)想到背叛耶穌的猶大所穿衣服的顏色,所以黃色帶有不好的象征意義,例如“妻子有外遇,給丈夫帶綠帽子”在法語中就是“Il est peint en jaune, Il porte du jaune.”。
現(xiàn)代漢語中,黃色也有了一些貶義色彩,即腐化、墮落,例如“黃色書刊”,但在法語里不能直接翻譯成“l(fā)ivre jaune”而應(yīng)該是“publications pornographiques”。相反,如果我們看到這樣一句話“Il a fait des contées jaunes”該怎樣理解呢?應(yīng)該翻譯成“他在講一些難以置信的事情”,而不能翻譯成“他在講黃色故事”。
五、“藍(lán)”與“bleu”
藍(lán)色在漢語中很少用在表現(xiàn)文化內(nèi)涵的語境中。相對而言,它在法國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則更豐富一些,常用來表示悲傷、憂郁、夢幻,如“être fleur bleue”指“多愁善感的女子”,“nager dans le bleu”指“生活中充滿了幻想”,“rêve bleu”指“想入非非”。藍(lán)色又指嚴(yán)厲,嚴(yán)格和淤青,如“avoir une peur bleu”指“非常害怕”,“être couvert de bleu”指“遍體鱗傷”,“en voir de bleu”指受過嚴(yán)峻的考驗。此外,藍(lán)色還是貴族的象征,如“sang bleu”指“貴族血統(tǒng)”。
六、“綠”與“vert”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綠色有兩重性,它除了表示義俠外,還表示野惡。如人們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濟(jì)貧的人為“綠林好漢”; 野惡是邪惡,所以舊時也指“綠林”為占山為王、攔路搶劫、騷擾百姓的盜匪; 綠色還象征低賤,如漢朝時的仆役著綠幘,元朝以后凡娼妓都得著綠頭巾,以示地位低下?,F(xiàn)在,因妻子有外遇而使丈夫臉上無光,低人一等,叫給丈夫戴“綠帽子”。
法國文化中的“vert”也有很多象征意義,但與漢語卻有很大差別,例如,être vert de jalousie(非常嫉妒),une verte semonce(指嚴(yán)厲的斥責(zé)),des histoires vertes(指黃色下流的事),vert de peur(驚恐得臉色發(fā)青)。中文里的“綠帽子” 絕對不能翻譯成“un chapeau vert”,法國人是不懂得其中的含義的,而只能說“Il est coucou sans ailes, Il est peint en jaune ou il porte du jaune.”
就綠色的本意來講,漢語與法語中的綠色都與農(nóng)業(yè)和環(huán)境有關(guān),例如:espace vert是綠地,consommation verte是綠色消費,candidat vert是綠色衛(wèi)士。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文化是相通的,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語言的相互借入可以更好的豐富其詞匯,使其在表達(dá)上更加生動。
在漢法兩種語言中,人們對顏色詞都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在語言學(xué)習(xí)過程中,單純記住詞匯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還應(yīng)注重詞語背后蘊含的文化差異,以便更好地促進(jìn)中法文化的交流。
參考文獻(xiàn):
[1]王文融 編著《法國語言與文化研究》,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
[2]方仁杰 編著《法語社會語言學(xué)》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鄧炎昌,劉潤清 編著《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3.
[4]馮百才《法語中的顏色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1996,2
[5]李旭,翟藝 《中法顏色詞的文化象征意義與翻譯》長沙鐵道學(xué)院學(xué)報,2005,9
作者簡介:蔡名言(1981—),女,遼寧阜新人,遼寧對外經(jīng)貿(mào)學(xué)院講師,主要從事法語社會語言學(xué)、法語教學(xué)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