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伴隨了一大批孩子的成長,筆者認(rèn)為《哈利·波特》取得成功的關(guān)鍵是作者把兒童的成長完全放置在神秘莫測的魔法世界里,讓讀者隨著主人公一起去判斷是非曲直,去裁定善惡美丑,在這過程中不斷地鍛煉自己,使自己的心智日趨成熟。所以本文意在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所構(gòu)造的虛擬世界里不同的成長模式。
關(guān)鍵詞:成長模式 具象化 隱喻 自我救贖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陪伴著我們這代人度過了十年的歷程,這十年正是我們從迷茫走向成熟的成長時期,可以說《哈利·波特》確實影響了一大批孩子乃至成年人,它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孩子地推崇,這本書帶給人們?nèi)碌囊曇?,也帶給了人們一種完完全全的魔幻世界。然而,小說在魔幻的背后不單單是為了取悅兒童,讓我看到得更多是對于成長與成熟地感悟,無論它如何游離于現(xiàn)實之外,而終究要回歸到“愛與成長”的主題之中,而作為幻想小說的《哈利·波特》,它的優(yōu)勢就恰恰在于此,這種成長完全是以“第三只眼”[1]做為關(guān)注點或者說是切入點,這是幻想文學(xué)獨有得優(yōu)勢。它以完全現(xiàn)實之外的非理性的東西來營造一種完全陌生的且充滿了神秘色彩的故事氛圍,在這樣的一個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很新奇的,充滿了想要探索的誘惑,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著人物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地去追求?!豆げㄌ亍钒堰@樣的探索性的成長完全放置在神秘莫測的魔法世界里,讓主人公自己獨立去判斷是非曲直,去裁定善惡美丑,在這過程中不斷地鍛煉自己,使得主人公可以獨立地選擇他要走的“道路”,即使遇到極為強大地阻力,也能夠毫不畏懼地勇敢面對。然而,在現(xiàn)實的文學(xué)中這樣的假定似乎變得難以置信,缺少一種真正的說服力,而在幻想文學(xué)里卻完全沒有這樣地束縛,它可以天馬行空地設(shè)定一切主人公能夠受到的阻礙,設(shè)置鍛煉他們的環(huán)境,能夠假設(shè)一個強大的敵人阻擋他的成長,無論這種阻礙是外界的,還是自身的。所以,我們看到在《哈利·波特》這部幻想小說里作者在一個完完全全的虛擬世界里可以設(shè)定幾類人的成長模式,其中最為突出地是哈利·波特的“自我救贖”式的成長模式。
自我成長的模式是最難以言說也是最難描述的成長類型,這類成長在現(xiàn)實文學(xué)中往往很難把握,如果大量地流于意識領(lǐng)域里口號式的成長,就那容易變成一種刻板地說教,很難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兒童讀者的興趣。然而在《哈利·波特》里完全沒有這方面地困擾。他可以在虛擬的魔法世界里,塑造一個強大的敵人,讓整個魔法界都產(chǎn)生畏懼的黑魔頭—伏地魔。然而,我們看到小說最初就交代了伏地魔是因為殺死哈利不成咒語反射到自己身上而失敗。這個陰影就像一層深深的陰霾籠罩著整個魔法世界,魔法世界里的每個人都會感到恐懼和不安,人們懼怕伏地魔東山再起。如果這個敵人再次崛起的時候除了哈利·波特沒有人能夠戰(zhàn)勝得了他,這是因為哈利的一半是伏地魔,而伏地魔的一半是哈利,那道“閃電形”刀疤就是他們契合的標(biāo)志。隨著哈利的成長他內(nèi)心非善的一面——伏地魔也在成長。所以,當(dāng)哈利最強大的時候也是伏地魔最強大的時候。伏地魔是哈利內(nèi)心惡的一面的外在影射,哈利只有打敗自己,打敗自己非善的一面,打敗他潛意識里的“暗”才能夠真正意味著成長,才能夠真正擁有最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品質(zhì)。羅琳是一個聰明的作家,她在小說中不斷的隱喻著伏地魔就是哈利的暗示,無論是第一部中與“分院帽”的抗?fàn)庍€是第二部中哈利與“蛇”的對話,一直到最后一部中哈利是伏地魔的一部分“魂器”,都在無形之中暗藏著這樣的暗示:整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就是哈利波特如何戰(zhàn)勝自我的不足,完善自我的成長過程,它與其他的成長小說不同地是,哈利在打敗自己消極面的外化,即戰(zhàn)勝外化成一個所謂惡魔的伏地魔,這樣的外化越細(xì)致那成長的主題就越明顯。這也反映了作者的成長觀即對自我的戰(zhàn)勝。這就彰顯了幻想文學(xué)不同于其他兒童文學(xué)題材的優(yōu)勢,即能夠把兒童在成長中難以克服的缺點外化到具體的形象中,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塑造這種外化了的形象,這也是《哈利·波特》的獨到之處。這類成長是最難理解的成長類型,這類成長不僅僅是對于兒童而言更是對于整個人類世界而言的。他指的并非一般道德意義上的健全;心智的成熟;知識的擁有;能力的獲得。我們看到的是哈利雖然從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麻瓜世界里走入魔法世界,但他卻有著比同齡孩子更多的勇氣,更多的善良乃至更多的隱忍,從作品的表面我們看到的是哈利·波特一般意義上的成長,他的勇氣,他的隱忍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在第一部中面臨著第一個危險—巨怪,他毫不猶疑地跳到巨怪的頭上救下赫敏,他沒有很多的法力,卻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勇氣。由此,從第一部中我們就能感覺到憑借著哈利的勇氣和善良,最終他一定會打敗伏地魔的,我們只需要看的是他如何戰(zhàn)勝伏地魔。我們似乎看不到他因為道德還是因為心智的不夠完善,化解成蝶的痛苦過程,我們看到的是從第一部到第七部除了身形其他就再沒有顯著變化的哈利·波特。那么哈利·波特的成長究竟是什么,哪里得到了成長?其實,哈利的成長恰恰是人類自身的成長,伏地魔是他成長過程中打敗的內(nèi)在缺陷的外在的具象化,在筆者看來就是對欲望的逐漸趨于的一種合理化地支配。欲望的擁有不代表成長,真正的成長是把欲望控制在自身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哈利也有欲望,他不合理的欲望就是外化成的伏地魔。也正是如此,哈利·波特的成長才是一個不斷打敗伏地魔的過程,才能夠真正的以理性控制自己,這是一種自我的成長,這種成長是一種“自我求贖”式的成長。
注釋:
[1]王泉根主編:<<兒童文學(xué)教程>>,180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
參考文獻:
[1]《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J.K.羅琳著;蘇農(nóng)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9
[2]《哈利·波特與密室》/(英)J.K.羅琳著;馬愛新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9
[3]《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英)J.K.羅琳著;馬愛新,馬愛農(nóng)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7.10
[4]《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英)J.K.羅琳著;鄭須彌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0.9
[5]《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英)J.K.羅琳著;馬愛新,馬愛農(nóng)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0.
[6]《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英)J.K.羅琳著;馬愛新,馬愛農(nóng)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11
[7]《兒童文學(xué)教程》/王泉根主編.—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