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若虛的詩作在《全唐詩》中僅存兩首,而《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之一,它以非凡的藝術底蘊屹立于中國詩歌史上,影響著后世文壇的發(fā)展。幾乎每一個唐詩喜愛者、賞析者和研究者都無法回避它,都會被它的藝術魅力和審美特質所吸引。本文將會運用藝術符號的方法試從三個方面去闡釋,它們分別是:一、回憶童年 二、追問中年 三、感傷晚年。讓讀者重新閱讀,重新領會詩歌的真諦!
關鍵詞: 春江花月夜 回憶 追問 感傷 藝術符號
“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1]這是聞一多先生對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贊嘆。《春江花月夜》不但奠定了張若虛在唐詩史上的大家地位,也使這首詩成為千百年來備受讀者青睞的“絕唱”。
本文我將會運用一種全新的方法——藝術符號的方法來解讀本詩。蘇珊·朗格說:“藝術符號是借一種客觀事物的描繪對情感的象征性的表現(xiàn),給情感形式找到一種客觀同構物。”[2]這首詩歌全篇以“月”中心意象,“在藝術符號學看來,詩人不是以對事件的具體描寫,而是以意象表達他的思想感情。在詩篇中,我們看到的是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象,而不是直接看到詩人的感情;詩人的感情在詩中不能直接呈現(xiàn)出來。呈現(xiàn)出來的只是情感的藝術符號。這樣理解才會解讀出新意?!盵3]這首詩歌分別從月生,月高懸,月西落三個過程來描寫,而這三個部分又分別象征著人類單純美麗的童年,成熟深思的中年,孤寂感傷的晚年。
下面,本文就對《春江花月夜》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回憶童年
“春江潮水連海平——汀上白沙看不見。”
這是第一層,共八句。先看前四句,這四句寫出了一輪光照寰宇,純明朗潔的明月之“生”,它的“生”是如此的美麗而又輝煌,明月從大海的春潮中誕生,光泄萬里,月落千江,整個世界都沐浴著光芒,可見氣象之大,也讓讀者感到生命誕生的偉大,仿佛世界也因月之“生”而輝煌。這充滿著希望,輝煌的月之“生”的生命在春潮中誕生,也就是月之“生”的生命在春天降臨,而春天是萬物生長的開始季節(jié)。接著,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哪一處江水不是在月明的朗照之中呢!
后四句寫到,江水曲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一樣。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留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的光芒照得江畔的白沙都看不見。我們可以看出,詩面上雖寫飛霜,白沙,實際是在寫月。
通過這一層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詩人一共寫了四次月,可見月的中心意象的意義之大,從藝術符號的角度來看,月“生”是代表美好事物的象征。月由大海的春潮中誕生,就像人類的生命由母體中降臨一樣,歷盡艱辛,獲得自由。而詩人張若虛也正向讀者展示了月之“生”的美麗、純潔。而人類的童年不正是充滿著單純、天真、快樂。詩人通過春江花月夜的空間時空來喻指人類生命的時空,引起了生命潛意識的深深共鳴,從而產(chǎn)生對人類童年的深深回憶。
二、追問中年
“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p>
這是第二層,一共五次寫到月這個中心意象,是詩人對中年的追問及深思。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苯吞炜諟喨灰惑w,沒有灰塵,只有一輪明亮的孤月。孤月,其實是說人,是詩人情感藝術符號的表現(xiàn),這里暗藏著詩人對中年的沉思,進而下文引發(fā)了詩人對人生深深的思索,深深的叩問?!敖虾稳顺跻娫拢潞文瓿跽杖??!苯吷鲜鞘裁慈俗畛蹩匆娫铝?,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類?詩人自己也不清楚。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表面是在借問月,問天,實際是在對人類的生命歷程和命運的淵源進行了追問?!叭松鸁o窮己,江月年年只相似?!比松淮臒o窮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的總是相像。李澤厚說:“人生來事,誰不戀生懼死?誰不眷戀這專門為他而設的天堂?誰不渴望永恒長壽?穿越時空而抵達永恒與無限,是一切覺醒的生命的企盼?!盵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不知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江上的流水。詩人把目光從天上轉向人世間,發(fā)出人生命運的短暫的嘆息。
從這一層我們清晰的看出詩人通過對月的追問,既對人生中年的追問,體現(xiàn)了詩人深沉和冷靜,清醒與思索,復雜及成熟符號化的形式。向讀者呈現(xiàn)了對人生意義的終極追問和關懷。
三、感傷晚年
“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這是第三層,這一層詩歌雖然采用的是宮體詩的舊題,游子思婦,但是我們可以感悟到這一層并不是寫游子思婦,而是寫詩人對晚年的感傷。詩人以象征的手法,以感傷為中心,寫盡了人生晚年的寂寞與悲涼?!鞍自埔黄ビ朴啤翁幭嗨济髟聵??”游子就像天上的一樣白云慢慢地離去,想象著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感嘆著憂愁。今晚又有哪家的游子做著小船在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樓上相思?詩人由天上的月景轉向人間思念之情,其實是詩人由中年的沉思轉入人生晚年的感傷,孤苦和悲涼。在詩歌中,詩人用游子思婦的離別愁緒來隱含人生對于晚年和死亡的感傷,這是詩人心情符號化的表現(xiàn)。
“可憐樓上月徘徊——搗衣砧上拂還來?!痹鹿庠跇巧吓腔驳恼丈渲x別之人的梳妝臺。閨房門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的月光,又回來了。這四句是從“思婦”著筆,寫出了思婦充滿憂怨的內(nèi)心世界,她想盡一切辦法趕走月光,可是無濟于事。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是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藝術符號的表現(xiàn)。
“此時相望不相聞——魚龍潛躍水成文?!?/p>
“思婦”由拒絕明月到接受明月,想象明月也照在離人的身上,真是又傻又癡??!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也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游很遠也不能游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悲涼,無奈,這不就是晚年心境的寫照嗎?詩人借取“魚雁”的典故來象征自己的主觀情感。
“昨夜閑潭夢落花——江潭落月復西斜。”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清閑的水潭邊上,可憐春天過了一半還不能回家。閑夢,落花,把思婦懼怕衰老的心態(tài)暴露于讀者面前。與其說是“思婦”做夢,還不如說是詩人在做夢,弗洛伊德說:“夢是被壓抑欲望的想象滿足?!盵5]而詩人就是把這種懼怕衰老的心情體現(xiàn)在“閑談落夢”中,表明了詩人對現(xiàn)實人生的感慨。而這時春已經(jīng)過半,春光就要被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已經(jīng)落下,而今又西斜了。
月生,月落;入夜,夜末;初春,春欲盡,這是詩歌一個時間上的過程,它也象征著人類由童年到中年再到晚年的一個生命流程。
“斜月沉沉藏海霧——落月?lián)u情滿江樹?!?/p>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霧里,碣石與瀟湘距離有那么的遙遠。不知有多少人能乘著月光踏上回歸之路,也不知有多少人能大步到達人生的理想彼岸。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別之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詩人在這里寫盡了人生晚年的悲涼與感傷——也是詩人心情符號化的表現(xiàn)。
綜上所述,我們用符號學的方法去解釋《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的意象,讓讀者感到生命的循環(huán),讓讀者真正走進詩人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世界,去體會詩歌的本意,精髓和真諦。
參考文獻:
[1]聞一多,《唐詩雜論》[M],中華書局, 1959
[2]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滕守饒、朱疆源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3]楊樸,《語文經(jīng)典重讀》[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李澤厚,《美的歷程》[M],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5]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周艷紅.胡軍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作者簡介:李忠飛(1987.7—),女,遼寧省,吉林師范大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