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篇章格律是由Martin&Rose(2003)提出,是主位理論的新發(fā)展,基于Halliday 的主位理論,篇章格律理論認為語篇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波浪式推進的。篇章格律的形成與信息流、主位推進和述位推進關系密切。文章以“邱吉爾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的講話”為例,分析了英語演講中的篇章格律的應用。
關鍵詞:篇章格律 信息波 主位推進 述位推進 演講
1. 引言
演講是演講者就某個問題對聽眾講明道理,發(fā)表意見,使聽眾信服的一種說話表達方式。政治演講是針對國內(nèi)外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政治問題,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 政治演講要求:論點要鮮明,論據(jù)要有力;論證要嚴密,感情要充沛;態(tài)度要鮮明,語氣要肯定。本文以政治演講為例,分析篇章格律在演講中的應用及其作用
2.篇章格律的形成及現(xiàn)狀
篇章格律是主位理論的新發(fā)展,認為語篇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波浪式推進的。篇章格律的形成與信息流、主位推進和述位推進關系密切。
2.1 篇章格律的形成與信息流的關系
從布拉格學派到Halliday,信息波一直備受關注。布拉格學派將句子分為主位和述位,認為主位是已知信息,述位是新信息。Halliday發(fā)展了布拉格學派的理論,對主位進行進一步分類,并把語篇的信息結(jié)構(gòu)看做波浪狀,在語篇意義上把小句本身看作信息波,其中兩個波峰是主位和新信息。而Martin&Rose關心的是語篇層面的信息分布,小句層面的信息分布為“小波浪”,段落層面的信息分布為“大波浪”,篇章層面的信息分布是“浪潮”。
Martin&Rose認為段落的主題句即斷落的出發(fā)點就是段落的超主位,能夠預測后面小句的內(nèi)容。超主位之后的是新信息,新信息隨著段落的發(fā)展不斷積聚,在最后的一個小句濃縮,構(gòu)成段落的超新信息。在更高一級的語篇相——篇章層面的浪潮中,波浪的兩端波峰分別是宏觀主位和宏觀新信息。宏觀主位預測超主位,超主位預測主位;宏觀新信息濃縮超新信息,超新信息濃縮新信息。這種關系可用圖1表示.
篇章格律把文本組成不同的信息波,篇章格律用來捕捉信息流規(guī)律,信息波層級形成可預測的節(jié)奏。Martin&Rose的篇章格律是對Halliday語篇元功能的補充與發(fā)展。
2.2 篇章的形成與主述位推進
篇章格律的形成與主位推進和述位推進(新信息的積聚)密切相關。若干的小句主位程式構(gòu)成語篇發(fā)展方式,若干的小句述位(新信息)構(gòu)成要點。
語篇的發(fā)展離不開主位推進模式的發(fā)展,Martin特別的關注Danes 的派生型主位推進模式(圖2),派生型主位推進模式對篇章格律的形成有重要的意義。
Danes將主題句的主位命名為超主位。Martin對此進行的發(fā)展,認為:超主位一般就是段落的主題句,指的是段落的首句或首句群,能夠預測其后的小句互動模式,而這種互動介于詞匯鏈、指稱鏈和主位選擇之間。在超主位定義的基礎上,宏觀主位是可以預測一系列超主位的句子或者句群(可能是段落),即篇章的首段。(Martin,1992:437)
語篇的發(fā)展離不開主位推進模式的發(fā)展, 要點的構(gòu)成也離不開語篇的新信息積聚過程(即述位推進過程)。派生型主位推進模式反映段落層面的新信息積聚過程,宏觀新信息濃縮超新信息,超新信息濃縮新信息。
篇章格律論可以認為是對Danes 的派生型主位推進模式和Crompton派生型主位推進模式綜合、完善和發(fā)展。
3. 政治演講中的篇章格律
Martin&Rose認為:篇章格律把文本組成不同的信息波,篇章格律用來捕捉信息流規(guī)律,信息波層級形成可預測的節(jié)奏?,F(xiàn)以“邱吉爾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的講話”為例,分析篇章格律在演講中的應用。
根據(jù)Martin的篇章格律理論,將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換分為宏觀主位,超主位,主位,現(xiàn)將文章的超主位列出:
(MT)When I awoke on the morning of Sunday, the 22nd, the news was brought to me of Hitler's invasion of Russia.…. This changed conviction into certainty. I had not the slightest doubt…. There only remained the task of composing it. …. Presently General Dill… came into my bedroom with detailed news. The Germans had invaded Russia on an enormous front…. The Chief of the Imperial General Staff added, \"I suppose they will be rounded up in hordes.\"
(HT1)I spent the day composing my statement.
(HT8)\"This is no time to moralise on the follies of countries and Governments….
(MN)\"The Russian danger is therefore our danger…. Let us …. Let us … \"
文中MT(macro-theme)是全文的宏觀主位, HT(hyper-theme)是每一段的超主位,黑體字為每一句的主位,MR(macro-rheme)。次演講為丘吉爾的演講,故將Mr. Colville的記錄看作一個段落來分析。
開篇是丘吉爾首相會對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一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納粹入侵蘇聯(lián)這一事件的大體描述,對納粹的批判,總結(jié)之前抗擊納粹的經(jīng)驗教訓,號召全英國甚至全世界一起抗擊納粹。第一句不僅是第一段的超主位,也是整個篇章的中心句,構(gòu)成了整個篇章的宏觀主位。(HT1)(HT2)通過秘書的記錄介紹了希特勒入侵的這一事件,(HT3)—(HT8)是丘吉爾在廣播中的講話。這些超主位是對宏觀主位(MT)的詮釋,換言之,(MT)濃縮了其后的超主位。(MN)是對全篇的總結(jié),是從從整個語篇濃縮出來的宏觀新信息。最后一句發(fā)出號召,全世界團結(jié)起來對抗納粹。其中每一段的新信息(一般是每段的最后一句)既是超新信息HN,根據(jù)Martin&Rose的篇章格律論,可用下圖4表示“演講”的主位—新信息層級。
至于段落中的篇章分析,在此以第一段為例分析。文中的黑體字是第一段中每句話的主位,這些主位圍繞著第一段超主位即希特勒入侵蘇聯(lián)一事展開,是對超主位的詮釋,換言之,超主位濃縮了主位。
宏觀新信息與宏觀主位是信息波的兩端,該語篇的信息波可以用圖5表描述為:
從圖4看該篇章的信息節(jié)奏一目了然,A為宏觀主位,篇章從A開始,順勢展開,最后濃縮為宏觀新信息I。節(jié)奏富有規(guī)律性,不僅演講者容易把握篇章結(jié)構(gòu)使得演講順利進行,而且也有助于聽眾獲取信息,與演講者產(chǎn)生共鳴,演講者的演講目的能夠成功實現(xiàn)。
4. 結(jié)語
本文用篇章格律研究了演講,掌握篇章格律,演講者可以思路明確,使得演講順利、嚴謹、而又有規(guī)律的進行,聽眾可以輕松獲得演講者的主題,更能產(chǎn)生共鳴,促使演講成功。將篇章格律理論應用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