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育強調兒童教育在人的自身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本文通過兩次幼兒園小班和中班的奧爾夫課程的展示,來談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真諦。
關鍵詞:奧爾夫 音樂教育 真諦
本文通過兩次幼兒園小班和中班的奧爾夫課程的展示,發(fā)現老師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質的領悟不完整,表現在音樂活動中有好的方面也有欠缺的方面。第一次參加幼兒園的展示課程,其中的一個音樂游戲老師設計的是隨音樂兩個人拉手跳舞,先是老師和一位孩子在上面跳了一會兒讓家長學習,然后是孩子和家長配合跳舞,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對自己的舞伴—一名孩子的選擇方法是老師選的,即不是在所有孩子中讓孩子主動參與的,也不是采用某種方式讓孩子參與,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和自己選定的孩子跳了有兩分鐘左右,便招呼其他孩子和家長一起參與,這種團體音樂活動在后來的效果是其樂融融的,但是,就是開場時老師的設計,使家長感覺到的是老師喜歡自己選的孩子,家長的心理有些不舒服,對于其他的孩子來講,孩子的感覺也是比較敏感的,“為什么老師不會選我一起跳啊,是不是老師最喜歡那個孩子啊,我也想和老師跳一會……”孩子的心理也會產生一些疑問,因為每個孩子都希望老師喜歡自己,喜歡和老師有親密的接觸,當孩子眼睜睜的看著老師和一個孩子高高興興跳舞的時候,便會產生失落感,但是對此,老師并未體察,是因為老師在設計這一游戲活動時,疏忽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把愛傳到每個孩子的心靈的感悟。如果老師在音樂活動的設計中,能夠讓所有的孩子和老師能夠拉手條一個小樂句的話,那么就不會產生上述的缺陷,會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尊重,而愛和尊重的需要不僅是大人才有的,孩子更需要愛和尊重。所以,老師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關注孩子心理成長的本質需要感悟,并對此設計好每一個音樂活動。
第二次的奧爾夫音樂活動展示中,老師展示了音樂游戲《騎自行車》,在音樂的背景下,老師帶領孩子表演騎自行車的場景,遇到紅燈要停下,做拍手的動作八拍,綠燈時通行。在這個活動中,老師讓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如何騎自行車的動作,并且把孩子們想出的動作都做了一遍,想出動作的孩子很是自豪。在這個活動中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兒童在小學階段,是想象力和感受力最豐富的時刻,我們應當把握機會予以啟發(fā),這對未來有很大的影響 ,若在此階段不去培養(yǎng)它,其所造成的損失,將難以彌補?!痹趭W爾夫看來,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將直接影響人的一生發(fā)展。[1]48這個活動實現了老師在教學中挖掘孩子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目的,體現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一個重要方面。
正是從人的教育出發(fā),奧爾夫才強調兒童教育在人的自身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他談到:“音樂應該同其他學科一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音樂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個性?!盵2]95
接下來是音樂游戲“丟手絹”,對這個游戲的選材很好,適合3到4歲的孩子的活動,但是,這個活動的設計存在一些失誤,具體活動設計是:33個孩子參加游戲,每次只有一個孩子拿著一個手絹開始邊唱邊丟手絹,其他孩子蹲著拍手演唱,在這一過程中,大部分孩子希望把手絹放在自己的身后,活動在輪流了5個孩子的時候,老師便宣布因為害怕蹲著的孩子累,而結束活動,這樣的活動設計,使很多孩子流露出失望的情緒。
這一非常好的音樂游戲素材的效果不佳的原因包括:第一、對游戲的設計守舊,為什么一個孩子手里只用一塊手絹呢?如果一個孩子手里兩個手絹那效果會怎樣?或者設計其他的能讓兩個孩子出來丟手絹的方案;第二、對游戲人數的設計,對于3、4歲的孩子,玩這一游戲,人數限制在10—12人左右適宜,如果將參加這一活動的33人分為3組,那么效果將大不相同;第三、缺乏對孩子心靈的關懷,作為一個活動或游戲,如果使大部分孩子的心理產生了負面情緒,那么這個設計便是失敗的。盡管對游戲的選材再好也無益處。
那么,到底什么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真諦?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中最本質的東西,是對音樂的存在方式——其中最具本質特征也是最重要的,即是對音樂教育實施、參與方式的認識:“原本的音樂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樂決不只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 [1]41
對于參與的理解是什么呢?參與是感受孩子的心靈,滿足孩子想當主角的想法,讓其展示自己,受人關注,當人人都有當主角的機會時,孩子是快樂的。即使是在性格上比較內向的孩子,在人人都要當主角的過程中,也會覺得自然自己也要當主角,受人矚目,能夠提高其表達自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奧爾夫說過:“心中的喜悅,是兒童生長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樂,是啟發(fā)孩子智慧的一種源泉?!比吮局髁x思想在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中的直接反應,就是他首先從人性發(fā)展的開端、從人之初的教育做起。這使得他并非是從一個音樂的形態(tài)或技術層面的簡單、初始的角度來看待“原本性”,而是最終將它確立在人的自身發(fā)展的基礎上來完整地認識其“原本性”。在這個意義上的“原本性”,已具有人本主義的內涵。[1]49原本性的音樂教育一方面根本是對成長著的人的一種貫穿始終的教化手段,在教師組織音樂活動中,要注重兒童的人格成長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作為教學法旨在通過音樂活動,使孩子們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并且為了達到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孩子的身心愉悅,設計教學活動要有創(chuàng)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不同形式的游戲使孩子在其樂無窮中學到如何創(chuàng)造、如何與身體相結合;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活動中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表達交流的人際交往等能力、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得以提升。所以在奧爾夫音樂教學過程中注重的是對每一個個體的關注、關懷和愛,在愛和愉悅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曹理.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